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放眼世界 >
急于证明实力不比苏联逊色 美国曾想在月球上搞核爆--中国年鉴
延伸阅读:
原子能:非常规的战争与和平
1969年7月,美国[MeiGuo]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YueQiu],极佳地展示了美国[MeiGuo]的综合国力。实际上,美国[MeiGuo]人在登月10年前就曾将月球[YueQiu]当做展示实力的广告平台,只是他们当时盘算的是在月球[YueQiu]上搞核爆。俄罗斯《军事观察》网站12月4日一篇文章讲述了这段历史。
1.苏联领先 美国[MeiGuo]着急
冷战期间,美苏争霸是两国在各领域进行[JinXing]的全方位竞争,这种竞争在军事领域表现得尤其明显。美国[MeiGuo]先是在原子弹研制方面取得领先,但苏联在1949年迎头赶上。此后,苏联在航天领域一直力压美国[MeiGuo],让华盛顿的战略决策者饱受压力。
1957年10月,苏联率先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上太空轨道,这让美国[MeiGuo]人感到颜面无光。随后,他们奋起直追,但他们追赶苏联的脚步却处处慢半拍。经过多次实验,美国[MeiGuo]人终于在1958年1月将自己的首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送上太空,两国暂时1:1打成平手。不过,美国[MeiGuo]卫星的重量要远逊于苏联人的卫星。1959年,苏联人又发射了月球[YueQiu]探测器,这让对手更加焦急。直到1962年,美国[MeiGuo]人才交上同样的答卷。
就这样,在好几年里,美国[MeiGuo]人总是追不上苏联人的脚步,这促使其政府埋头苦思,寻求打破这种局面的方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一个在月球[YueQiu]上搞核爆的计划[JiHua]浮上水面。
该计划[JiHua]由美国[MeiGuo]空军率先提出,其主要内容是用战略导弹将一颗核弹头发射至月球[YueQiu],让其在月球[YueQiu]表面爆炸。先不论该计划[JiHua]可行性如何,单就其内容来说,这很明显是一个“拍脑袋想出来的主意”,是一个急于证明美国[MeiGuo]在军事和科技领域并不逊色甚至强于苏联的计划[JiHua]。尽管如此,这个计划[JiHua]还是受到美国[MeiGuo]政府的重视,很快便组织一批科学家论证这一计划[JiHua]的可行性。
2.高空核爆 画面很炫
实际上,这一计划[JiHua]的提出是有其独特背景的。
20世纪50年代,美苏均已掌握了核武器,于是两国便开始在核试验上较劲,直至一同将实验场所搬到高空。这场“高空核试验竞赛”始于美国[MeiGuo]在1958年实施的“阿尔戈斯计划[JiHua]”。当时,一支由9艘军舰组成的美军舰队在绝密状态下进行[JinXing]了X-17A导弹试射。这枚当量为1700吨TNT的核弹在南大西洋上空161公里处引爆。之后,美国[MeiGuo]又两次用这种方式将核弹送上高空引爆。据悉,这种核试验方式的成功让美国[MeiGuo]军方十分自豪。
此后,美国[MeiGuo]《纽约时报》披露了美军的这三次核实验,标志着太空核爆竞赛的大幕正式在美苏之间拉开。得知消息的苏联人在该领域进行[JinXing]了长时间探索,终于在3年后作出了有力的回应。这一年,一枚导弹从苏联阿斯特拉罕州的卡普斯京亚尔靶场腾空而起,将一枚核弹头送入高空引爆。
据介绍,进行[JinXing]高空核爆实验主要有四重目的:第一,研究反弹道导弹问题;第二,研究并解决核弹头的突防问题;第三,研究高空核实验对通讯、雷达与航空电子设备的影响;第四,进行[JinXing]一系列的科学研究,高空核爆会产生很多地球物理现象,可模拟类似的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
实际上,美国[MeiGuo]在1958年一共搞了4次此类实验,此后暂停了4年。到了1962年,美国[MeiGuo]又继续进行[JinXing]相关实验。在解释为什么要恢复高空核试验时,时任美国[MeiGuo]总统的肯尼迪说:“我们正在雷达上花费大量金钱来加强我们的防御能力,以发展反导系统,但我们不能确定核爆炸会让多少设备停止工作而成为废品。”肯尼迪的表态清楚地表明了美国[MeiGuo]进行[JinXing]高空核试验的目的。
据介绍,在一次美国[MeiGuo]的高空核试验中,爆炸形成的火球以及明亮的红色球形波造成高频无线电通讯和雷达通讯中断,爆点500多公里外的兔子视网膜竟被烧伤。当这枚核弹爆炸时,在夏威夷地平线上空可见一道锐利明亮的闪光。1963年8月5日,美、苏、英在莫斯科签订三国大气层核禁试条约之前,美国[MeiGuo]一共进行[JinXing]了15次高空核试验,苏联进行[JinXing]了10次。
美苏在高空核试验领域的竞争,凸显了两国竞争之激烈。而1958年那次高空核试验所造成了瑰丽景色则启发了美国[MeiGuo]空军:如果在月球[YueQiu]上也出现这么明亮的闪光,并让半个地球的人们都看到它,那么美国[MeiGuo]雄厚的军事科技实力一定可得到充分展现。即使不出现瑰丽的闪光,只是像在地球上那样形成蘑菇云,那也足够让人震撼。就这样,美国[MeiGuo]空军提出了月球[YueQiu]核爆的设想。
3.不顾环保 计划[JiHua]炸月
据曾参与“月球[YueQiu]核爆项目可行性论证”的美国[MeiGuo]科学家瑞菲尔介绍,美国[MeiGuo]空军最初计划[JiHua]在月球[YueQiu]引爆一枚氢弹,但是氢弹太重,当时的弹道导弹尚无力将这么重的弹头送至38.4万公里外的月球[YueQiu]上。这样一来,美空军就决定还是用原子弹。经过讨论,决定用与轰炸广岛时一样大小的原子弹。
瑞菲尔称,这项核试验足够惊世骇俗,它计划[JiHua]将那枚原子弹安装在一枚洲际弹道导弹上,然后将其对准月球[YueQiu]发射出去,让它在月球[YueQiu]表面爆炸。参与论证工作的科学家们被分成数个小组。瑞菲尔所在的小组专门研究此次核试验的视觉效果、将给科学研究带来怎样的突破以及爆炸会如何影响月球[YueQiu]表面。
1958年,美国[MeiGuo]空军的几名高官找到瑞菲尔并向他阐述了这一计划[JiHua]。一开始,这遭到瑞菲尔的反对。瑞菲尔表示,破坏月球[YueQiu]洁净的环境将付出巨大代价。但美国[MeiGuo]空军当时只对实验的技术问题负责,他们认为这一计划[JiHua]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至于环境后果,军方不予考虑。当时,美军弹道导弹有能力击中月球[YueQiu],准确度在3公里范围内。最终,在美国[MeiGuo]军方的命令下,瑞菲尔无奈地参加论证工作。
4.风险太高 逃过一劫
论证工作代号为“A119计划[JiHua]”。瑞菲尔透露,这明显是一场用来炫耀的核试验。虽然美国[MeiGuo]当时在太空竞赛中落后于苏联,但他们想用这种方式制造出一个让半个地球的人都看得到的大蘑菇云,以显示美国[MeiGuo]的实力并不逊色。
在芝加哥某空军基地,这项研究在封闭状态下紧急进行[JinXing]着,除了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生物学家等多领域的专家也都参与这项研究。美国[MeiGuo]著名天体物理学家、科普工作者卡尔·萨甘就是其中一员,他的任务包括,探索可否通过爆炸来判断月球[YueQiu]上存在有机分子。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昂瑞克·弗米也参与其事,据称他在此项研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参与论证工作的庞大队伍可看出这一实验的复杂性,而专门针对爆炸的视觉效果进行[JinXing]研究更是说明了美国[MeiGuo]这项实验的目的。然而,经过长时间论证,专家们的结论却让美国[MeiGuo]政府颇为失望。论证结果是:实验风险过大,宜谨慎进行[JinXing]。
瑞菲尔介绍,经过长时间验证,专家们得出结论,向月球[YueQiu]发射核弹头,除了能在其表面上炸出一个大坑外,其他效果恐怕都很难达到。按照论证,爆炸确实可以形成烟尘,但由于月球[YueQiu]上并没像地球一样的大气层,烟尘将向四面八方扩散,无法形成在地球上看到的巨大蘑菇云。
此外,瑞菲尔所在的小组还论证了在太阳光照射和没有太阳光照射这两种情况下,核爆将形成何种视觉效果,并认为在月球[YueQiu]的阴暗面进行[JinXing]核爆的视觉效果最好,若在有阳光的一面或其边缘进行[JinXing]核爆,效果将大打折扣。除了视觉效果,专家们还从别的角度对实验进行[JinXing]详细论证。经过一年多的论证,专家们得出的结论让美国[MeiGuo]政府十分失望。专家们认为,相比其他可用来证明美国[MeiGuo]军事和科技实力的方法来说,向月球[YueQiu]发射核武器的风险和代价都太高了。
美国[MeiGuo]政府权衡利弊之后,最终决定取消这一计划[JiHua]。就这样,月亮逃过了一劫。
如今,许多冷战时期的文件都已公开了,但有关“A119计划[JiHua]”的材料却一直被封存。天文学家萨甘1996年去世后,该计划[JiHua]逐步为人所知,但也只是部分披露。据瑞菲尔透露,从1958年5月到1959年1月,他们一共交了8份可行性研究报告,但它们在1987年被全部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