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放眼世界 >
诺贝尔和平奖沦为西方政治工具的若干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一、萨哈罗夫(1975年)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SuLian]国力大幅增长;美国则由于长期陷于越战和深受石油危机冲击,国力受损,不得不向苏联[SuLian]提出裁军谈判倡议,同时,加大人权外交力度,突出道德攻势。在这一背景下,萨哈罗夫提出主张禁止核武器以及核试验,积极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提出“和平[HePing]、进步、人权”思想,受到西方[XiFang]世界高度评价。1968年,萨哈罗夫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呼吁建立一个民主、多元、人道的社会。该文被研究者称为“苏联[SuLian]集权制度的判决书”,被复印流传1800多万份。萨哈罗夫因此从苏联[SuLian]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变成了苏联[SuLian]人权运动领袖。
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1921年5月21日—1989年12月14日),苏联[SuLian]氢弹之父。出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48年,萨哈罗夫被选拔参与代号为“阿扎玛斯16号”的氢弹研制项目。他反对进行大气核试验,响应美国提出的裁军倡议。1975年,萨哈罗夫获得诺贝尔和平[HePing]奖。1989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二、瓦文萨(1983年)
上世纪70年代末,波兰[BoLan]陷入经济困难,改革举步维艰,民心不稳。1980年夏,以当局调整部分肉制品市场价格为导火索,波兰[BoLan]爆发大规模罢工和抗议浪潮。波兰[BoLan]当局作出让步,同罢工力量签署“八月协议”,承认罢工中诞生的团结工会为合法组织。1982年10月,波兰[BoLan]政府宣布团结工会为非法组织。1983年12月,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授予团结工会负责人瓦文萨诺贝尔和平[HePing]奖,公开为以团结工会为代表的波兰[BoLan]反政府势力撑腰打气,使波兰[BoLan]局势进一步恶化。加上当时戈尔[GeEr]巴乔[BaQiao]夫在苏联[SuLian]推行“改革和新思维”,波兰[BoLan]裔的时任教皇保罗二世公开支持波兰[BoLan]国内的反政府行动,波兰[BoLan]政府急转直下。1989年8月,执政的波兰[BoLan]统一工人党在首次选举中被团结工会领导的联合力量击败,失去政权。1990年,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通过直选就任波兰[BoLan]总统,波兰[BoLan]彻底走上全面西化、“休克疗法”之路。 上台后, 瓦文萨开始推行所谓的“顶部战争”,即自上而下对政府进行改革,但民众很快发现这位靠罢工起家的总统不能给他们带来民主。1995年,瓦文萨在竞选中被前共产党人瓦西涅夫斯基击败,黯然下台。落选后瓦文萨曾两次高调宣布“在政治上退休”,但2000年他再次参加总统竞选,结果只获得了1.01%的选票。当时波兰[BoLan]曾有两首讽刺瓦文萨的歌曲风靡全国,一首是《永远不要相信电工》,另一首是《瓦文萨,我的一亿元钱到哪儿去了》。
莱赫·瓦文萨(1943年9月29日—),波兰[BoLan]团结工会领导人。1967年夜校毕业后进入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任电工。1970年,因参与组织流血罢工被控入狱一年。1978年,加入非法地下工会。1980年,领导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大罢工,组建团结工会。1981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1989年,以团结工会为首的联合政府上台。1990年当选波兰[BoLan]总统。
三、达赖[DaLai](1989年)
1989年春夏之交的北京政治风波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XiFang]国家立即对我国实行“制裁”,一些受美国影响的国际组织也采取相应行动。6月26日,世界银行推迟考虑对华贷款。7月15日,西方[XiFang]七国首脑会议发表政治宣言,“谴责”中国。1989年10月7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迎合国际反华逆流,授予达赖[DaLai]诺贝尔和平[HePing]奖。这种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的卑劣行径,使达赖[DaLai]集团得到极大支持。此后,达赖[DaLai]在四处窜访、丑化和分裂中国方面更加起劲。
达赖[DaLai],全名达赖[DaLai]喇嘛·丹增嘉措(1935年—)。1940年2月,经国民党政府批准为第十四世达赖[DaLai]喇嘛。原西藏地方宗教和政治领袖之一。1951年西藏和平[HePing]解放后,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西藏自治区筹委会主任委员等职。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残害西藏人民。叛乱失败后,达赖[DaLai]逃往印度。上世纪60年代初,达赖[DaLai]集团在印度成立所谓“西藏流亡政府”,颁布所谓“宪法”,规定“由达赖[DaLai]任国家首脑”。1960年9月,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和资助下,达赖[DaLai]集团在尼泊尔木斯唐重新组建“四水六岗卫教军”,对我国边境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武装袭扰。达赖[DaLai]还编造大量谎言污蔑中国政府、挑拨民族关系,煽动西藏群众反对中央。1987年9月至1989年3月,在达赖[DaLai]集团煽动蛊惑下,拉萨发生多起骚乱事件,给西藏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2008年3月,达赖[DaLai]集团又煽动制造了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打死、烧死无辜群众18人,烧毁商铺1300多个。不久,又出面煽动破坏奥运火炬在国外的传递。
四、戈尔[GeEr]巴乔[BaQiao]夫(1990年)
1985年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戈尔[GeEr]巴乔[BaQiao]夫对苏联[SuLian]内外政策作出大幅调整,西方[XiFang]世界对此十分赞赏。他对内提出“加速战略”以及“民主化”、“公开性”、“新思维”、“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等口号,采取大幅行动推动改革进程。对外则采取一系列行动缓和同西方[XiFang]的关系。1988年,戈尔[GeEr]巴乔[BaQiao]夫宣布苏联[SuLian]将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干涉,他的发言人将这个政策戏称为“辛纳屈主义”。这个名称来自于法兰克·辛纳屈的歌《My Way》,即苏联[SuLian]允许这些国家走自己的路。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内部结构的缺陷、不断加剧的经济问题和阿富汗战争的后果使得苏联[SuLian]对其周边国家的控制越来越困难。辛纳屈主义加剧了这一变化,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89年发生剧变。
1990年,西方[XiFang]把诺贝尔和平[HePing]奖授予戈尔[GeEr]巴乔[BaQiao]夫。戈尔[GeEr]巴乔[BaQiao]夫在西方[XiFang]享有“伟大改革家”的“美誉”。甚至西方[XiFang]大街的商业广告也开始捧起戈尔[GeEr]巴乔[BaQiao]夫:“请选购我们的牛仔布料吧!它像戈尔[GeEr]巴乔[BaQiao]夫一样坚固、可靠!”这些对于戈尔[GeEr]巴乔[BaQiao]夫十分见效。原戈尔[GeEr]巴乔[BaQiao]夫总统办公厅主任博尔金回忆说,戈尔[GeEr]巴乔[BaQiao]夫经常在他的办公室里“大声朗读国外对他在世界上的伟大改革的评价,这种东西有时他会读上几个小时,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过去了,而急待处理的大量文件他却还没有看”。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GeEr]巴乔[BaQiao]夫(1931年3月2日—),原苏联[SuLian]共产党中央总书记(1985—1991年)、第一位和最后一位苏联[SuLian]总统(1990—1991年)。1950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1952年加入苏联[SuLian]共产党。1971年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一书记。1985年3月11日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声明。1991年苏联[SuLian]“8·19”事件后,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建议苏联[SuLian]共产党“自行解散”。1991年12月25日,辞去总统职务。
五、昂山素季(1991)
1948年,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1988年,因经济形势恶化,缅甸全国爆发游行示威,“社会主义纲领党”领袖吴奈温将军下台,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队接管政权,成立“恢复国家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宣布废除宪法,实行多党民主制。1990年,缅甸举行全国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胜,但军政府坚持先制定宪法后交权。1991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把诺贝尔和平[HePing]奖授予昂山素季。1993年,军政府召开制宪大会,启动制宪进程。此后,“全国民主联盟”和军政府矛盾激化,国民大会被迫休会。2003年,昂山素季在国内开展活动时,两派群众发生流血冲突,缅甸政府关闭了“全国民主联盟”总部及其他分部。2004年,中断8年的制宪国民大会复会。2007年,制宪国民大会完成使命。缅甸宣布将于今年11月根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全国大选。
昂山素季(1945年6月19日—),缅甸政治活动家。牛津大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学士,曾以外交官身份任职于联合国、日本、不丹等,在缅甸以外的国家生活了28年。1988年回到缅甸,组建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并任总书记。“全国民主联盟”已成为缅甸最大反对党。
六、伊芭迪(2003年)
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YiLang]和美国是亲密盟友。1979年伊朗[YiLang]爆发伊斯兰革命后,美伊两国关系恶化。1980年4月,美伊断交。其后,美国对伊朗[YiLang]实施遏制和孤立政策。伊朗[YiLang]总统哈塔米上台后,推行相对温和政策,美国适当放宽了对伊朗[YiLang]的制裁,改奉“遏制+接触”策略,欲通过鼓励伊朗[YiLang]“民主化”进程促其“和平[HePing]演变”,但伊朗[YiLang]并不买账。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小布什入主白宫后,首次发表《国情咨文》就把伊朗[YiLang]列为“邪恶轴心”国家之一,视伊朗[YiLang]为心腹大患。随后,美国对伊朗[YiLang]采取各种策略,通过庞大宣传攻势,以压促变,支持伊朗[YiLang]国内所谓“民主”势力,期待“堡垒从内部攻破”。
席琳·伊芭迪(1947年—),伊朗[YiLang]作家、律师。毕业于德黑兰大学法律系,是伊朗[YiLang]历史上第一位女法官。1975年—1979年任德黑兰法院院长。2001年因“多年来坚持不懈争取伊朗[YiLang]人权与民主”而获得挪威的“拉法托奖”,并多次得到人权观察及国际特赦组织的推崇和鼓吹。
按照诺贝尔先生的遗嘱,诺贝尔和平[HePing]奖应该授予那些“为促进民族和睦,增进各国友谊,推动裁军以及为召开和宣传和平[HePing]会议而努力的人”,然而,这些美好的设想经受不住严峻政治现实的碰撞。比起宣扬和平[HePing],诺贝尔和平[HePing]奖的评选更热衷于干涉别国内政,推销西方[XiFang]意识形态,已经完全沦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XiFang]国家对不符合他们标准的政权进行“和平[HePing]演变”的政治工具,甚至在分裂主权国家方面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