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放眼世界 >
最震撼欧洲的事件 大地震砸碎欧洲宗教束缚--中国年鉴(2)
“一切都很好”的理想社会?
18世纪中叶的欧洲[OuZhou]“在精神状态上处于一个[YiGe]高点”。它经历了蓬勃精神、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以及开拓航路的大航海时代,拾历史台阶而上的欧洲[OuZhou]正处于强烈的乐观主义气氛中,国家经济特别是特权阶层的财富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在英国,新的产业资本和特权势力正在逐渐形成,工业革命的曙光已经隐隐出现;在法国,贵族资本在短短十年膨胀了2.7倍;葡萄牙[PuTaoYa]尽管已远不如当年的鼎盛时期,但是存下的家底连同周边诸国经济稳定发展的辐射效应,也使得葡萄牙[PuTaoYa]的经济处于“明朗的春天”。经济上的强盛令主导社会的思想[SiXiang]“有了更强的底气”。欧洲[OuZhou]各个阶层的很多人都抱有乐观主义态度,认同莱布尼茨“这个世界是上帝[ShangDi]所创造的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认为大家生活在一个[YiGe]“既定的和谐世界”里。人们很满足,甚至自鸣得意。
当时里斯本[LiSiBen]作为葡萄牙[PuTaoYa]首都,早已是世界性航海贸易、文化和宗教中心,里斯本[LiSiBen]市民以虔诚的宗教信仰闻名于世。有人说,如果上帝[ShangDi]要饶恕一个[YiGe]城市的话,首先就是里斯本[LiSiBen],然而,大地震[DiZhen]却摧毁了这样一个[YiGe]繁华与富庶的城市,而且是在一个[YiGe]宗教节日。这一事实震动葡萄牙[PuTaoYa],更让整个欧洲[OuZhou]震惊。
当代哲学家德勒兹曾说:“在欧洲[OuZhou]历史上,能和这次地震[DiZhen]相比的只有纳粹集中营。”不管怎样,这场大地震[DiZhen]给欧洲[OuZhou]敲响了警钟。欧洲[OuZhou]人开始进行反思,为什么“好心肠的上帝[ShangDi]”要毁灭一个[YiGe]伟大而又虔诚的城市?很多人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所以,当里斯本[LiSiBen]开始大力赈灾时,一场围绕地震[DiZhen]起因而出现的思想[SiXiang]碰撞出现了。
触发思想[SiXiang]大地震[DiZhen]
里斯本[LiSiBen]地震[DiZhen]之后,欧洲[OuZhou]宗教界视这次天灾为天谴。在民众急需救助时,牧师们却大力宣传所谓的“上帝[ShangDi]的惩罚”的理论。他们认为面对上帝[ShangDi]的惩罚,里斯本[LiSiBen]的人们最先考虑的不该是重建,而是忏悔自己罪恶的灵魂。当时葡萄牙[PuTaoYa]最有影响的耶稣会士马拉格里达在1756年秋发表“一种看法:这场大地震[DiZhen]的真正起因”一文,蛊惑说里斯本[LiSiBen]大灾难不是自然现象所致,而是罪恶生活方式诸如看歌剧、听音乐、斗牛等奢侈享乐带来的恶果,预言地震[DiZhen]周年之际将会有更大天谴降临人们头上。这一耸人听闻的预言被广泛散播,接连不断的余震使惶恐不安的人们把地震[DiZhen]周年当成了大限之日。
天主教会腐朽的观点和理论受到进步知识分子们的反感。在众多批判者中,伏尔泰最为活跃。他在第一印象下所作的《里斯本[LiSiBen]灾难诗》批驳当时流行的“一切都很好”的信条,质疑天谴论:若是上帝[ShangDi]的惩罚,婴儿何罪?巴黎与伦敦有更多罪恶,为何却惩罚里斯本[LiSiBen]?伏尔泰还借此将矛头直指当时流行于欧洲[OuZhou]思想[SiXiang]界的“乐观主义”哲学。他的著作很快在巴黎沙龙里流传。自他的诗作以后,就有了至今仍然有争议的、认为里斯本[LiSiBen]地震[DiZhen]标志着乐观主义终结的论点。
随后,卢梭也加入到了评论行列,他和伏尔泰就“上帝[ShangDi]”同人类灾难关系与否等问题的争论使启蒙运动更加深入。哲学家康德也在1756年专门撰写了三篇分析此次地震[DiZhen]灾难原因的论文。
总之,整个欧洲[OuZhou]都在为里斯本[LiSiBen]的灾难反思,上帝[ShangDi]惩罚的解释被普遍质疑,因为人们发现,尽管大震发生后使用了最虔诚的正规仪式终日祈祷,连续不断的余震并没因此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