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放眼世界 >
希特勒为何逼死自己的陆军元帅隆美尔?--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
随着盟军确立了在诺曼底的优势,隆美尔[MeiEr]意识到西线[XiXian]已经[YiJing]失败了。他至少两次劝说希特勒[XiTeLe]在西线[XiXian]停止抵抗,但是只要稍微提及和平的请求,希特勒[XiTeLe]就大发雷霆。
随着盟军确立了在诺曼底的优势,隆美尔[MeiEr]意识到西线[XiXian]已经[YiJing]失败了,他现在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停止战争以使盟军穿越德国[DeGuo]并在红军之前抵达欧洲的中心。无论如何,都要阻止苏军对德国[DeGuo]的占领。由于这个原因,他至少两次劝说希特勒[XiTeLe]接受他的意见,西线[XiXian]停止抵抗,但是只要稍微提及和平的请求,希特勒[XiTeLe]就大发雷霆。
1944年7月初,隆美尔[MeiEr]就当时的形势写了一份备忘录并交给了希特勒[XiTeLe]。7月15日,他又写了另一份报告,其中有这样一段阐述:“这场不对等的战斗正在接近尾声,我认为应当从当前形势中得出必要的结论。作为B集团军司令,我不得不清楚地表达自己[ZiJi]的看法。”
很显然,隆美尔[MeiEr]并不相信他的报告会让希特勒[XiTeLe]改变主意,他之所以写下并散发这些备忘录有可能是为了在战后证明他在当时那种灾难性的形势下并没有保持沉默。
盟军攻入法国后,隆美尔[MeiEr]曾经设想过除掉希特勒[XiTeLe]以实现和平,“然后我就开放西线[XiXian]”。慕尼黑著名的记录片制片人莫里斯·菲利普·雷米在为其著作《隆美尔[MeiEr]的神话》查找档案时,发现了长期保存在民主德国[DeGuo]档案馆中的材料。这些材料证明,隆美尔[MeiEr]当时确实很接近反抗,比现在众所周知的还要接近。
关于隆美尔[MeiEr]是否真的参与了刺杀[CiSha]希特勒[XiTeLe]的计划,即被希特勒[XiTeLe]定为叛国罪的问题,历史上普遍的看法是他没有直接参与,也没有同意刺杀[CiSha]希特勒[XiTeLe]。因为他在听说希特勒[XiTeLe]遇刺时感到了无比的愤怒,他觉得“死希特勒[XiTeLe]可能比活希特勒[XiTeLe]更有危险”。所以,就在刺杀[CiSha]希特勒[XiTeLe]的前3天,隆美尔[MeiEr]还乘坐敞篷车视察诺曼底前线。
斯陶芬贝格刺杀[CiSha]希特勒[XiTeLe]失败后,德国[DeGuo]掀起了一股汹涌的清洗浪潮。密谋[MiMou]组织中的成员霍法克中校,因为害怕一死,就说出了隆美尔[MeiEr]和克鲁格两位元帅的名字。
1944年7月20日,斯陶芬贝格刺杀[CiSha]希特勒[XiTeLe]失败后,德国[DeGuo]掀起了一股汹涌的清洗浪潮。由于密谋[MiMou]集团成员中许多人的立场并不是很坚定,因此出现了很多临阵叛变者,结果越来越多的军官和同情者被逮捕、枪杀或投进监狱。密谋[MiMou]组织中的成员霍法克中校,因为害怕一死,就想抬出两位元帅作为自己[ZiJi]的护身符。于是,在党卫军保安处的地下室里,霍法克说出了隆美尔[MeiEr]和克鲁格两位元帅的名字。
在党卫军保安局人员的诱骗下,这位只顾保命的小人物添油加醋,把隆美尔[MeiEr]说成了是直接密谋[MiMou]者,但并不是“7·20事件”的直接策划者。
两日后,这个重大的情报呈现在希特勒[XiTeLe]的面前。
希特勒[XiTeLe]面对这样的情报,沉重地叹了口气,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说:“克鲁格参加密谋[MiMou]集团我是相信的,但我想不出他背叛我的理由啊!这份名单的来源可靠吗?”
希姆莱说:“应该是可靠的。它是反革命集团的骨干之一,霍法克中校主动供出来的,我们并没有用刑。此人招供无非就是想让我们留下他的一条命。”
“这种人,决不可留。”希特勒[XiTeLe]恶狠狠地说道,希姆莱点头称是。
随后希特勒[XiTeLe]告诉希姆莱,在处理隆美尔[MeiEr]的这件事上要作进一步调查,不能过于草率。即使隆美尔[MeiEr]真的牵连进去,也要与其他人区分开来,不能作同样的处理。因为如果盟国知道了这一切,对西线[XiXian]的战事将产生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