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放眼世界 > 国际博览 >
中国环保部:福岛核泄量目前不及切尔诺贝利10%--国家年鉴
本报讯 (张静)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把福岛第一核电站[HeDianZhan]核泄漏事故[ShiGu]等级由原先确定的5级提升至最高的7级。
福岛第一核电站[HeDianZhan]核泄漏事故[ShiGu]虽然已与切尔诺贝[NuoBei]利事故[ShiGu]“平级”,但从福岛第一核电站[HeDianZhan]事故[ShiGu]的规模和死者数目等方面来看,“与切尔诺贝[NuoBei]利核电站[HeDianZhan]事故[ShiGu]完全不同”。
中国环保部从放射性排放量和排放模式两个方面分析了福岛核事故[ShiGu]和切尔诺贝[NuoBei]利核事故[ShiGu]的区别。
从放射性排放量看,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规定7级事件是指“导致与放射学上相当于向大气释放超过1016贝克勒尔量级碘-131的放射性量相应的环境释放事件”。
福岛核事故[ShiGu]所排放的碘-131总量为1.3×1017贝克勒尔,远超7级事件的定级标准,但切尔诺贝[NuoBei]利核事故[ShiGu]排放的碘-131总量为1.8×1018贝克勒尔,两者相差10倍。
从排放模式看,切尔诺贝[NuoBei]利核事故[ShiGu]为1台核电机组在低功率临界状态下的爆炸性排放;福岛核事故[ShiGu]是3台核电机组部分核燃料熔化后通过受损的压力边界释放,其他机组由于乏燃料水池水位降低,造成部分放射性物质[WuZhi]释放。
一个月来,福岛核电站[HeDianZhan]持续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WuZhi],但排放位置较低,大气弥散速度较慢。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目前核电站[HeDianZhan]放射性物质[WuZhi]的泄漏还没有完全停止,担心最终泄漏量可能与切尔诺贝[NuoBei]利核事故[ShiGu]相当,甚至更多。
【福岛核电站[HeDianZhan]事故[ShiGu]】
微量辐射数日邻国蔬菜被污染
日本向海中排放核污水令邻国不满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地区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HeDianZhan]出现了核泄漏事故[ShiGu]。
事故[ShiGu]核电站[HeDianZhan]报废
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HeDianZhan]的供电电源在地震中自动关闭,外部电源也出现问题,导致核电站[HeDianZhan]运转发生了严重故障。在随后的一个月中,福岛第一核电站[HeDianZhan]1至6号核反应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12日上午,日本政府检测到1号机组中央控制室的放射水平已达到正常数值的1000倍。日本官方作出指示,对核电站[HeDianZhan]半径10公里区域内的居民实施疏散,此后又将这一区域化作危险区域,半径扩大到20公里,普通人禁止入内。一周之后,日本政府要求核电站[HeDianZhan]半径20至30公里区域内的居民尽量呆在室内避难,不要外出,防止核辐射。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成立了以首相菅直人为首的对策本部,派出陆海空自卫队向核电站[HeDianZhan]受损机组洒水,降低核辐射物质[WuZhi]浓度,同时派出500多名“决死队员”,一边进行外部电源的接通工作,一边向出事的核反应堆注入海水或淡水冷却核燃料棒。
抢修期间,福岛第一核电站[HeDianZhan]数个机组曾发生过多起氢气爆炸事故[ShiGu]。核反应堆内的燃料棒容器虽然基本完好,不过官方认为核燃料棒可能已经受损。日本官方多次表示,将对福岛第一核电站[HeDianZhan]实施废弃作业。
邻国蔬菜被污染
近一个月来,福岛第一核电站[HeDianZhan]的受损核反应堆不断向外释放微量的放射性物质[WuZhi],并已经影响到了周围福岛县、宫城县、茨城县等地的农业、渔业生产。当地的菠菜和鱼类等已经检测出超标的放射性物质[WuZhi],中国、韩国和俄罗斯的部分农作物也受到了一定污染。
为了给核反应堆抢修工作“让路”,东京电力公司将带有低浓度放射性物质[WuZhi]的污水排向了太平洋,一度引起周边国家的反感。
在核事故[ShiGu]危害定级方面,日本政府曾先后将福岛第一核电站[HeDianZhan]事故[ShiGu]的危害定为4级、5级和7级。(张乐)
【切尔诺贝[NuoBei]利核电站[HeDianZhan]事故[ShiGu]】
切尔诺贝[NuoBei]利悲剧致动植物基因突变
约9000人因辐射患重症
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NuoBei]利核电站[HeDianZhan]4号核反应堆突然失火,并引起爆炸,随即产生一系列核反应,引发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ShiGu]。
防护罩被毁加剧核辐射
切尔诺贝[NuoBei]利核电站[HeDianZhan]爆炸的起因至今依然不明。有报道称由于核电站[HeDianZhan]操作员失误,导致4号反应堆机组能量输出功率剧增,燃料棒熔化引起火灾,并最终因为蒸汽压力迅速增加引发爆炸。还有报道称,苏联调查专家在事故[ShiGu]发生5年后出具的报告显示,发生爆炸的反应堆设计存在缺陷,再加上没有核能监督人员参与维修实验,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最终导致了事故[ShiGu]。
由于核反应堆爆炸将水泥防护罩炸开一个洞,使得核反应堆内的放射性物质[WuZhi]大量释出,核燃料棒的碎片也被喷溅到核电站[HeDianZhan]周围各处,结果酿成了严重的核污染事件。据悉,事故[ShiGu]发生数分钟后,负责保护核电站[HeDianZhan]安全的苏军核电站[HeDianZhan]军事化消防队就来到事故[ShiGu]地点开始灭火并评估损害情况。第二天,苏联空军在核电站[HeDianZhan]上空绘制救援示意图,45架直升机空投60多吨覆盖材料。这一过程不分昼夜,直到将核反应堆填充完毕。
共疏散34万余人
苏联先后共动用50万军民,耗费数年来应对切尔诺贝[NuoBei]利核电站[HeDianZhan]爆炸带来的危害。发生爆炸的4号核反应堆最终被军队用钢筋混凝土“封堆”,里面仍封存着约200吨核原料。有报道称该混凝土外壳曾一度出现裂痕。
核反应堆爆炸造成31名核电站[HeDianZhan]工作人员和消防队员死亡,几十万居民因受到核辐射而撤离。随后数年,苏联当局又从污染严重地区搬迁了23万人,前后共疏散34万余人。
事故[ShiGu]发生后,放射性物质[WuZhi]随着大气飘散,导致切尔诺贝[NuoBei]利核电站[HeDianZhan]附近地区的民众接连出现癌症高发和新生儿畸形等现象。联合国调查认为,共有约9000人因辐射染上这些病症。此外,核辐射还致使当地动植物出现基因变异。
(张乐)
核事件分级
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事件分级表1990年施行,分为7级。
1级异常。核设施出现涉及安全的微小问题,但尚有相当大“安全余地”。
2级事件。核设施一处运行区域放射水平超过每小时50毫希沃特。公众所受辐射水平超过10希沃特。
3级严重事件。核设施仅有最后一层纵深防御仍然有效,和(或)设施内一处区域出现严重放射污染,和(或)放射物质[WuZhi]极少量外泄。
4级对场外不会造成明显危险的事故[ShiGu]。核装置明显损坏,和(或)放射性物质[WuZhi]外泄使关键人群组承受几毫希沃特量级辐射。
5级具有场外风险的事故[ShiGu]。这类事故[ShiGu]导致核装置严重损坏,和(或)外泄的放射性物质[WuZhi]活度达到一定水平,可能需要部分执行应急计划对策。
6级重大事故[ShiGu]。这类事故[ShiGu]涉及显著量的放射物质[WuZhi]外泄,可能需要全面执行应急计划对策,但严重程度低于重大事故[ShiGu]。
7级影响更加严重的特大事故[ShiGu]。这类事故[ShiGu]涉及放射物质[WuZhi]大量外泄,对公众健康和环境造成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