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放眼世界 > 国际博览 >
美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退役 私人航天接棒(组图)--中国年鉴
7月6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最后一次升空前夕,一群退役的宇航员聚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中心不远的酒吧里,酒吧里烟雾缭绕,觥筹交错,一支名叫Bandella的乐队在台上弹着吉他,拉着贝斯,吹着竖笛,充满激情地唱着甲壳虫、皇后等乐队的经典摇滚老歌。这支乐队的成员几乎全是退役宇航员,他们用歌声向曾经辉煌的“航天飞机时代”告别。与此同时,肯尼迪中心附近人头攒动,到处充满惆怅、怀念、思旧的气氛。
航天飞机退役后,人类航天会就此走上下坡路吗?曾经的航天霸主美国如何应对老对手俄罗斯和亚洲新兴航天国家的挑战?商业航天会迎来发展的春天吗?
奥巴马虽然取消了航天飞机项目,但他发出了一个新的信号:鼓励美国宇航局和私有公司合作,开发新的“太空的士”。目前,美国宇航局(NASA)和国会正在极力推动更多私营企业分担政府的负担,NASA去年就向这些公司提供了5000万美元的资助。
私企发射太空舱
对于一些大公司而言,看到后航天时代中商业太空飞行的繁荣景象,在很多人看来,商业市场中“无形的手”的介入,可以极大地推动科技进步。
目前,不少私营公司已经摩拳擦掌,其中最显眼的当属位于加州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也是著名网络付款公司PayPal的创始人,近年来,该公司已开发出“飞鹰9号”火箭和“神龙”号太空舱,并进行了多次测试。去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与NASA合作,首次将“神龙”号太空舱送入轨道,且安全着陆在海上。NASA希望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能够开发出新型高效的飞行器,将来进行如太空出租车这样的业务,把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
波音争当领头羊
私人航空的巨大前景也吸引了波音公司,目前他们已经开发出自己的载人太空舱CST-100。波音的设想是,今后要成为太空的士中的佼佼者,不仅能在美国宇航局的太空中心起飞,还可以从拉斯维加斯的毕格罗航宇公司发射中心起飞。
毕格罗航宇公司属于美国旅馆业大亨毕格罗,他正在努力建设的充气式太空站多次成为媒体头条。到2010年,毕格罗已经为这个太空站投入了1.8亿美元,他设想今后这个太空站可以成为太空旅馆,人类从地球到太空也可以变成如旅游一样频繁的商业活动。毕格罗航宇公司坚持认为,因为商业投入,他们开发的新太空站技术比政府主导的国际空间站更具有成本优势。
毕格罗航宇公司执行官迈克·格尔顿说,如果这个新型空间站建成,能为其他科技公司提供极佳的测试平台。目前从生物技术到新材料领域,很多实验都需要在零重力或微重力的条件下进行,这些实验如果要到国际空间站去做,一要等待多年,二则花费巨大。格尔顿称,一旦民营空间站建成,这些实验的开销将会便宜很多,速度更快,而且更加保护隐私。
航天旅行迎来曙光
私人航天领域不仅仅是大公司的地盘,很多小型航天技术公司也开始在这一领域试一下运气。比如,科罗拉多州的Altius太空机器公司正在开发一个帮助飞行器对接的机器人手臂,有助于飞行器和轨道加油站自动对接,让飞行器从轨道驶入太空更为容易。
对于小型公司而言,机会最多的恐怕要属太空旅行。一旦太空旅行实现商业化,可能会带来一个无比诱人的旅游新高潮。据估计,这个市场的规模到2021年可能会达到7亿美元。现在,全球已经有数百个富人预订了太空旅行的机票,价格从9.5万美元到20万美元不等,明年维珍银河公司预计将会将第一批乘客送上太空。
过去十年中,美国宇航局的宇航员已经减少了一半。不过,航天旅行会改变这一趋势。今后,一些退役的宇航员有可能会进入商业领域,更多离开政府航天部门的人员,可能会成为太空旅游职员。“未来肯定会出现一大批商业宇航员,其数量将远远超过在政府部门谋职的宇航员。”太空探索公司主席埃里克·安德森说,目前他们还是唯一将普通人送上太空的企业,但未来美国航天业可能会像国防部一样启用“雇佣军”。
私企承诺受到质疑
尽管商业人士谋划着一个黄金“后航天时代”,但持保留态度的人认为,从目前商业公司的航天技术发展来看,他们所承诺的和所实现的还相差甚远。批评者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很早就承诺要在10到20年间将人类送上火星,但他们现在连一个像样的载人太空舱都没建起来;毕格罗航宇公司所谓的前瞻视野,也不过就是试图把普通人送上月球而已。
“我很怀疑这些,”休斯敦月球和行星研究中心科学家保罗·斯普迪斯说,“这些年我在太空行业听到了很多承诺,也清楚他们做到了什么,我希望这些私人公司能成功,但现在还看不出一点成功的迹象。”(金煜)
航天新时代,谁主沉浮?
随着航天飞机的退役,过去那种美俄(苏)争霸的局面被打破,一轮新的竞赛已在航天领域悄然兴起。
美国
青黄不接
2010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到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的核心地、佛罗里达肯尼迪太空中心,与美国宇航局的决策者一起商谈载人飞行的方向。奥巴马向NASA承诺会一如既往地支持NASA的任务。
除了继续运行国际空间站外,奥巴马还宣布将投入30亿美元开发新型“重载火箭”,并在2015年之前完成设计。在奥巴马看来,将宇航员送入月球、在近距离轨道探测并不是目标,奥巴马的目标是其他小行星,最终目标直指火星。不过,这个花销巨大的项目只有在2015年之后才能启动。
俄罗斯
趁机垄断
随着美国航天飞机退役,俄罗斯成了唯一拥有能够往返于地面和国际空间站的载人宇宙飞船的国家,其拥有的联盟号飞船将把美国宇航员和物资送往国际空间站。
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良机。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后,美国将需要为每位升空航天员向俄支付4340万美元的费用。
为了巩固航天大国的地位,俄罗斯计划年内开始建设新的火箭发射基地,在2019年之前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并研发可以多次往返的宇宙飞船。
亚洲
崛起新星
目前,亚洲国家成为航天领域崛起的新星。
印度在2008年发射了月球轨道探测器,使得目前围绕月球绕行的轨道探测器全部来自亚洲国家:中国、日本和印度。
日本也站在航天技术的前沿,去年,日本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太阳能航天飞行器,它像一艘帆船,由反射到翼板上的太阳粒子推动,仅凭太阳光,就可以推动它在无尽的太空中前进。(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