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人口普查是谁首创? 朱元璋编制最早户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中国第六次人口[RenKou]普查[PuCha],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人口[RenKou]普查[PuCha]意义重大,可以了解各地区、各阶层、各行业人口[RenKou]的分布,为国家制定大政方针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简单地说,人口[RenKou]普查[PuCha]就是对全国的人口[RenKou]数量和结构“摸家底”。这种“摸家底”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了。
洪武三年(1370年)11月,明太祖朱元璋曾对全国人口[RenKou]进行过一次声势浩大的“点闸对比”,给每户编制户帖,帖上首印“钦奉圣旨”,填写户主及家庭成员基本信息,还备附注“事产”、“户别”等专项内容,记载这家人的身份和经济来源等信息,譬如注明其是“军户”、“民户”抑或“匠户”等等,这种“户帖”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户口本”。据悉,明太祖的这场“人口[RenKou]普查[PuCha]”比美国(1790年)和英国(1801年)的“国情普查[PuCha]”早400多年。英国学者卡尔津曾著文叹曰:“此为全世界最早推行全国人口[RenKou]普查[PuCha]的明证和榜样!”
朱元璋的“人口[RenKou]普查[PuCha]”还不算最早的,其实早在公元前2200年的尧舜夏商时代,就进行过最原始的“人口[RenKou]普查[PuCha]”。据《史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说的大禹曾为治水进行过人口[RenKou]调查,当时登记人口[RenKou]为1355万人。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也进行过一次全国性“人口[RenKou]普查[PuCha]”,《汉书·地理志》说,当时全国共有居民12222062户,59594978人,数字精确到个位,所下的工夫可想而知了。
先人们早就懂得统计人口[RenKou]的重要性,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就说:“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经于水,险也。”他不仅推行“春曰书比、夏曰日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亡”的常态人口[RenKou]统计,还注意调查人口[RenKou]素质,譬如每个农民能提供多少人的口粮,有专门技能的男人和女人有多少,鳏夫、寡妇、病人有多少,等等。秦国宰相商鞅,也下令将全国总人口[RenKou]按壮男、壮女、官吏、商人、读书人、残疾人等十三类分别统计,此乃历史上著名的“强国知十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