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民俗专家谈中秋节为何吃月饼:初用来祭月神--中国年鉴

  

(资料图片)

  (记者周润健、蔡玉高)“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ZhongQiu]月饼[YueBing]香又甜。”自古以来,月饼[YueBing]作为合家团圆[TuanYuan]欢聚的象征,是中秋节[ZhongQiuJie]不可缺少的节日[JieRi]食品[ShiPin]。那么,中秋节[ZhongQiuJie]为何要吃月饼[YueBing]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中秋[ZhongQiu]吃月饼[YueBing],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YueBing]当作吉祥、团圆[TuanYuan]的象征。每逢中秋[ZhongQiu],皓月当空,合家团圆[TuanYuan],品饼赏月,其乐融融。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关于中秋节[ZhongQiuJie]吃月饼[YueBing]习俗的最早形成时期,史籍中没有十分确切的记录,其实,月饼[YueBing]成为[ChengWei]中秋节[ZhongQiuJie]不可缺少的节日[JieRi]食品[ShiPin],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最初,月饼[YueBing]是用来祭供月神的祭品。到了汉代,已经有蒸饼、胡饼、汤饼等点心,但那时并不是节日[JieRi]食品[ShiPin]。每年中秋[ZhongQiu],人们都要用精致的糕饼来祭供月神。祭供完毕后,全家人再将糕饼分吃,表示合家团圆[TuanYuan]。

  “月饼[YueBing]”作为一个专用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那时,它也只是一种普通的饼状食品[ShiPin]。

  月饼[YueBing]成为[ChengWei]中秋节[ZhongQiuJie]正式的应节食品[ShiPin],始于明代。在明代的各类书籍中,开始出现了大量有关中秋节[ZhongQiuJie]吃月饼[YueBing]的描述。清代时,月饼[YueBing]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不仅制作精美,品种也不断增加。

  中秋节[ZhongQiuJie]民间家家吃月饼[YueBing]的习俗,与历朝历代逐渐盛行的赏月活动密不可分,中秋[ZhongQiu]赏月与品尝月饼[YueBing]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TuanYuan]。

  民俗专家表示,随着时代的演变,月饼[YueBing]的品种和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中秋节[ZhongQiuJie]吃月饼[YueBing]已经成为[ChengWei]中华民族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文化传统。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图网 中国国情网 中国年鉴网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