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体育 >
上海乒坛青少年人才培养等方面遭遇瓶颈--国家史册
如果没有乒超,或许一些人会以为,出了20多位乒乓世界冠军的上海乒乓依旧叱咤风云。当这一赛季的乒超谢幕,人们却听不到与上海有关的消息。几乎所有学校、街道、社区都有乒乓桌,但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上海乒乓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关心上海乒乓的企业家少之又少、教练资源稀缺、上海小孩不愿走专业道路……
男乒的“搬迁”
上海打乒乓的人不计其数,但关心乒乓的人少之又少。
上海市乒协办公室主任刘志娟告诉记者,全市一年有20多场业余赛事,其中最大的两项比赛是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和联通杯,每个赛事每年有约1.5万人参与,普及面不小。遗憾的是,由于经济效益的问题,联通杯举办了5届之后就停办了,亦没有其他企业接手。而仅凭一年一次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怎能满足全市乒乓球爱好者一年的需求。
红双喜对乒乓球的支持和赞助,持之以恒,可除此之外,鲜有其他上海企业家愿意掏钱搞乒乓活动。
于是,上海男乒在经历圣雪绒、冠生园赞助之后,本赛季只能同锦州银行合并,将主场设在了辽宁。正因如此,问及上海市民关于上海男乒的消息,鲜有人知晓。
教练的心思
赞助乒乓的人少,教乒乓的人更少。站在上海曹燕华乒乓学校4000平方米的训练馆里,副校长陈宝熙叹了一口气:“最担忧的是教练人才的流失。我们是民办学校,13名教练只有1人进的是国家编制,其余全都是外地招聘来的。”
面对现实,如今的体育专业高校毕业生,择业首选是公务员,其次是学校体育教师,第三是体校。按陈校长的话来说,除非是想在曹乒好好干一番事业的,才留守在这里。
进不了编制,教练们的工资、福利自然不能同普通教师相比,而他们平日里的工作量,却是普通教师的双倍,因为除了训练,放学后他们还是孩子们的“生活老师”。
72岁高龄的吴福林曾是镇江乒校校长、国家队教练秦志戬的启蒙教练,如今担任曹乒副校长。他坦言,新教练进来,首先要先经过他手把手的培训和指导,即便年轻教师成熟了,也要担心人才流失的问题,毕竟,在外面当乒乓私教,一个月赚1万元不是难事。
苗苗的烦恼
外地孩子打不上比赛,本地孩子不愿进专业队,这是曹乒的另一个烦恼。
近些年上海市青少年比赛的规则调整,使得曹乒的生源比例也相应调整。以往团体赛,允许3名上海孩子加2名外地孩子组队,如今变成了4+1。为此,曹乒开设了乒乓实验班,该班级全部都是本地生源,整个学校的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呈五五开。
减少招募外地生,曹乒无奈忍痛割爱。“好的苗子在这里训练四五年后,到了能参加比赛的年纪,却只能坐冷板凳、排队等机会比赛,不就荒废了吗?”陈校长双眉紧锁,“而上海孩子到了能进专业队的年纪时,家长却都不乐意了,在高校和体校两条路之间,大多选择前者。”
为了吸引上海孩子打乒乓,乒乓实验班组建了最优秀的文化课师资力量,“正因如此,上海家长才放心送孩子来打乒乓。”陈校长说,“但五年级实验班里已有三四个孩子有能力进专业队,却一个都不愿进。”而1997年出生的黑龙江孩子石铭禹,曾在全国U17擂台赛扬名,因为长期无法解决户口和编制问题,结果被北京队挖了过去。
这不仅是曹乒的无奈,也是孩子和家长们的无奈。
未来的希望
在全国,乒乓联赛除了乒超,还有甲级和乙级共6级联赛,每一级还分A到D四个等级,即便上海乒乓近些年困难不少,但上海乒乓苗苗的参与面却很广。
上海东方绿舟训练基地在今年暑期举办了训练营,上海队主教练席敏杰从各区县二三线队伍的苗子里,特地挑了8个1998到2000年龄段的孩子,这在市队历史上尚属首次。
而在曹乒,每周一次乒校内部的联赛、每月一次的市体校和曹乒的大循环比赛,仍热热闹闹地开展着。每天,江苏孩子郭浩的奶奶,都会在边上看孙子训练,她特地在宝山租了房子常年陪孙子。像郭浩那样全家怀揣乒乓梦想的外地孩子,在曹乒有很多。而那些上海孩子,都将许昕当作偶像,每天享受着乒乓的快乐。吴校长保持着他的乐观,“总有一天,小许昕、小王励勤会从这些孩子中诞生的!” 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