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体育2010 >
投入产出失衡造血有限 俱乐部高投入能否获回报--中国年鉴网
汪大昭:说过了裁判,再来说说俱乐部[JuLeBu]。当年,北京队最自豪的就是胸前两个大字“北京”,是从毛主席手书中集字而成。职业联赛[LianSai]开始后,球衣上的“北京”被各种商业标识取代,成了移动广告。有人说,没有这些职业化的标签,老板凭什么陪着足球玩?
陈晨曦:2011赛季,中超新军广州恒大队的一掷千金,豪气登场,引来了各方关注。各家俱乐部[JuLeBu]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大了新赛季的投入。其实,恒大模式是在探索一条中国足球俱乐部[JuLeBu]的生存之道——通过轰动效应打造品牌,将俱乐部[JuLeBu]的发展引入良性发展轨道,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注入。然而,投入与回报难成正比。一支球队整赛季的运营成本至少在4000万元以上,但收益却远达不到这个数字。上赛季,每支球队仅从中超公司获得了200多万元的分红,加上各自门票、广告和赞助商的收入,至少还有1000多万元的缺口。
与中国职业联赛[LianSai]几乎同时起步的日本J联赛[LianSai],情况要好得多,虽然平均投入约合2.8亿元人民币,但每个赛季可以从日本职业足球联盟获得7000万元人民币的分红,加上门票、赞助和商品开发,大多数俱乐部[JuLeBu]可以收支相抵。对于盈利的目标,J联赛[LianSai]各队也有较为乐观的预期。
如果中超俱乐部[JuLeBu]高投入、低回报、低产出的现实经营状况得不到缓解,很难让投资者看到希望,导致俱乐部[JuLeBu]生存状况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LianSai]已经进入第十八个年头,始终处于顶级联赛[LianSai]且没有改旗易帜的仅有北京国安与上海申花两家。俱乐部[JuLeBu]生存与坚持的不易可见一斑。
薛原:男篮联赛[LianSai]经过十几年发展,市场化运作体系初步形成,投资方也有兴趣。新疆广汇投入重金,只为博取一冠。这个过程中,企业因篮球而声名大噪,广告效应相当可观。更多的俱乐部[JuLeBu]量入为出,希望借助市场手段实现收支平衡。不过,转播权、门票、广告及特许开发这三块收入是世界范围内职业体育俱乐部[JuLeBu]的主要财源。以此衡量,国内的俱乐部[JuLeBu]“造血”能力尚有短板,其中有些因素也受到联赛[LianSai]发展大环境的限制。广东宏远在这方面动了不少脑筋,有优异的战绩,底气十足,从球衣广告、球市营造到产品开发,都有不少进项,在各家俱乐部[JuLeBu]中日子算是过得不错。
经营模式不同
生长能力各异
汪大昭:足球曾经因为有钱而令别的项目羡慕不已,一些强项的世界冠军感叹还不如踢足球的挣钱多。热闹劲过去之后,足球联赛[LianSai]不得不过起了紧日子,当然,像过去那样给裁判送黑钱也难了。篮球的情况如何?
薛原:篮球联赛[LianSai]1995年推出,当时要求各队必须以“俱乐部[JuLeBu]”形式参加联赛[LianSai],但大部分只是体工队拉到赞助翻了个牌而已。俱乐部[JuLeBu]是职业联赛[LianSai]的“细胞”,也是发展的根基。俱乐部[JuLeBu]的生长能力如何,决定着联赛[LianSai]的生机。现在的男篮职业联赛[LianSai]有17家俱乐部[JuLeBu],模式不一。广东宏远是最早的民营俱乐部[JuLeBu],如今已名利双收,从形式到内容,都在朝职业概念不断靠近。
广东宏远、东莞新世纪等和地方体育局不存在隶属关系,纯粹是民营企业。不过,广东省参加全运会一向由宏远俱乐部[JuLeBu]承担,广东男、女青年队的参赛任务,去年则由新世纪承担,这是俱乐部[JuLeBu]和体育局达成的协议。有的是体育局和投资方共建俱乐部[JuLeBu],比如江苏,体育局出人,南钢出钱,队员若要转会,得两家点头才行。
不同的模式源自不同的背景。当年广东已没有省队,宏远是一支企业球队,因为老板个人的喜好和执着,借联赛[LianSai]的东风渐成气候。而浙江省队如今冠以浙江稠州银行的名头,由体育局和投资方共建。省内还有另一家纯民营的浙江广厦俱乐部[JuLeBu],两支同省球队各走各的路,眼下倒也难分优劣。
李长云:在三大球联赛[LianSai]中,排球俱乐部[JuLeBu]的发展和管理模式还没有离开体工队的框架,唯一的另类是恒大女排。
由企业出巨资成立俱乐部[JuLeBu],聘用郎平这样的世界级教练,吸引国内外优秀球员加盟,这被称为女排联赛[LianSai]中的恒大模式。恒大女排用两个赛季从联赛[LianSai]B组新军一跃为A组亚军。她们的出现增强了联赛[LianSai]的对抗性,激活了球市,延长了老将的运动寿命,促进了女排联赛[LianSai]的国际化趋势,使得国内其他队球员有了与欧美高水平选手过招的机会。
不过,虽然绝大多数俱乐部[JuLeBu]对恒大都持欢迎态度,但并不看好恒大模式对女排联赛[LianSai]的整体发展有多少借鉴意义,原因在于其他女排俱乐部[JuLeBu]都还停留在省市体育局管辖的专业队层面上。所以,恒大女排是始终与其他俱乐部[JuLeBu]的模式格格不入,还是能带动联赛[LianSai]向着真正的职业化蜕变,现在远未到定论之时。
文化底蕴欠缺
金钱难买人气
汪大昭:改革的先锋能不能起到引领作用,还要看环境和需求,就像人们的整体消费水平不高,非财大气粗才能买得起进口货。可是,球星要站住脚,不能光仗着身价,还要赢得球迷拥戴。
李长云:绝大多数排球队选拔和培养队员都是围着全运会转,并不是为联赛[LianSai]考虑。社会对女排俱乐部[JuLeBu]的认可度和投资热情都与中超、男篮有较大差距。
薛原:投资职业体育俱乐部[JuLeBu]是一种特殊的市场行为。国外那些有着深厚历史和人文积淀的老牌俱乐部[JuLeBu],往往代表一座城市的形象,承载着众多球迷的悲欢喜怒。中国的职业俱乐部[JuLeBu]中雄心勃勃者,也喊出“打造百年老店”的口号。这方面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投入,甚至不仅是拿到冠军,营造文化底蕴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句话,靠钱买不来人气,球迷的忠诚需要俱乐部[JuLeBu]不懈的真诚去换取。
汪大昭:没错,中国职业体育之所以常被贬称为“伪职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文化含量不高。从构架设计上说,中超最接近职业体育要求,俱乐部[JuLeBu]必须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股份制公司。男篮处于过渡状态。女排绝大多数仍是事业单位编制。职业体育求发展,俱乐部[JuLeBu]求生存,都是应运而生,都要与时俱进,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进步提供的条件,也不能跨越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