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体育2010 >
《广播体操》第九季:更具时尚性 女喊操员喊口令--国家史册
8月8日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体操回顾展暨第九套广播体操发布活动,正式向全社会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
自从1951年国家推出第一套广播体操至今,广播体操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的历程。它伴随了整整三代国人的成长,在上个世纪后半叶,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随着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出,必然会勾起国人的一次集体回忆。
【兴起】 当年足球篮球都没广播体操“火”
据有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寿命低到令人咋舌的35岁,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为了提高国民体质,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应运而生,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效应,是如今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上世纪50年代,苏联诗人吉洪诺夫来华访问,曾如此描述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梦乡,城里整齐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一回想到那时的情景,已经59岁的刘沂就热血沸腾。
刘沂,第六、七、八、九套广播体操的责任编辑,1952年出生的她刚好赶上广播体操在国内最为“流行”的时候,她回忆道:“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人们的娱乐活动、文体活动都少之又少,除了上班就是下班,人们的生活十分单调,加之经济条件不好,根本没有钱去搞专门的体育锻炼,所以集体做广播操,就成为了人们最为喜爱的运动,比足球篮球还“火”。那时候做操的操场都是土的,或者用煤渣铺成的,也没有录音机,都是用老唱片放广播操的音乐。”
【发展】 不变的节拍 崭新的活力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为新中国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的是当时正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工作的刘以珍,这套广播体操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来自日本的“辣椒操”。
所谓“辣椒操”是一种从日本引进的,有音乐伴奏的徒手操。这套操是通过覆盖面极广的广播电台播放音乐指挥大家一起做。因此也叫做“广播体操”。由于日语“广播”的发音,非常类似汉语的“辣椒”,因此当时中国人就把这种体操称作“辣椒操”。
1954年7月,第二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第二套操的运动量比第一套大,并适量增加了下肢的运动量,动作难度也有所增加。而随后相继颁布推广的三套广播体操,不断在运动量、动作难度和科学性上加以完善,广播操逐渐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健身项目。到1981年推出的第六套广播体操已经趋于成熟。
1990年5月8日,国家体委又继续推出了第七套广播体操,并请来了当时炙手可热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不过这套追求“难、新、美、全”的广播体操由于难度过大,推广效果不甚理想。
曾经参加第八套广播体操创编工作的前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程再宽回忆说:“由于受到当时流行的健美操、韵律操的影响,第七套广播体操相比前六套难度有明显的加大,在推行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好。由于节奏速率相对较快,在做操过程中很多人动作规格往往不到位,没能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
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广播操锻炼,国家体委决定创编一套更为简单的广播操。1996年时任北体大体操教研室主任的程再宽出任创编组组长,带领10名体操教师开始了为期约一年的创编工作。
“第八套广播体操符合传统体操横平竖直、节奏性强、动作舒展、大方有力的特点切易于推广,”程再宽这样评价。“在1997年正式推广之前,这套广播操曾在北京市试行。通过短时间的练习参与汇操的队伍就能做到动作整齐划一,水平、标准、韵味都无可挑剔,令我看了感叹不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第八套广播操简单易推广、顺应时代潮流。”
【特点】针对经常面对电脑的上班族
第九套广播体操创编研制组副组长张平介绍说,这套广播操基本还是以体操形式为主,并以简单性、普及型、科学性、针对性、健身性、时尚性和时代性为特点。第九套广播体操与以往几套相比进行了不少大胆尝试,包括在音乐上中西结合,录音中起用女性喊操员喊口令,针对一些不常活动的肌肉群增加新动作等。“我一直主张男声来做口令,因为更洪亮。但因为广播操音乐本身很大气、雄厚,男声加入可能太厚重了,所以经过大家考虑,最后建议用女声,感觉轻松一些,可以说大气中的轻盈吧,呵呵!”张平笑着说。
此外,第六、七、八、九套广播体操的责任编辑刘沂还给记者透露了一点关于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消息:“从1997年到现在已经14年时间了,时代变化很快,如今上班族的压力很大,长时间面对电脑,第九套广播体操就针对这些情况,增加了一些头、肩、颈、肘、手部的动作,对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好处。而且现在编操的测定方法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有说服力。”
每一套广播体操,国家体委把编撰的整套广播体操动作、内容确定下来后,就开始找模特进行拍摄,在拍摄之前会做出一个拍摄方案,然后根据拍摄方案把每一个动作拍成照片。据刘沂介绍,一般说来,出于有利于推广的考虑,【趣闻】当示范模特时李宁曾“耍大牌”
当时国家体委找的模特,大多都是赫赫有名的体操冠军,“比如说第六套时找的是多次获得全国冠军的蔡焕宗老师,而第七套的模特名气更大,是‘体操王子’李宁。要的就是个名人效应嘛。”
刘沂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李宁当年“耍大牌”的有趣故事:“1990年第七套广播体操推广前,领导安排李宁来当模特。原本当时是编了两套操,都需要李宁来演示的。但李宁那会儿已经生意做得很红火了,每天到摄影棚里,手里拿个当时还很少见的大哥大,不停地打电话谈生意。当时这些模特,事先都不会做广播体操,因此,在现场都需要指导,一个动作可能会重复做几十甚至上百次,才能通过。李宁觉得太耽误时间,所以只拍完第一套,就说什么也不拍第二套了。没办法,我们只能招来当时艺术体操队的夏燕飞来拍的第二套。一套体操分成男女两个模特,这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除了模特的不配合,技术上的落后也让刘沂等人觉得很为难,在第六、七套广播体操时,还没有数码相机,也没有先进的电脑制图软件,不能调照片的色彩和缩放大小,这就对摄影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机和模特之间的距离要很精确,位置一点都不能发生改变,不然就大小不匀。洗出黑白的、大小合适的照片后,按照人的轮廓剪下来贴到一个与挂图同样大小的板上,然后再给照片周围用白色粉笔抹成白底,然后再拿去制版。” (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