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文化 >
莫文蔚回忆滚石岁月:初见李宗盛觉得他太奇怪--国家史册
对莫文蔚而言,音乐生命真正开始是在滚石。可“滚石30”上海站,因为黄金剩女要出嫁,月初就飞赴意大利筹备婚事的她,已没办法再与伙伴们共襄盛举。对这一点,她自己深觉可惜,莫文蔚来沪时与记者描述当年这段与滚石的年岁,意外透露是《大话西游》促成了他们的结缘。
初见李宗盛觉得他太奇怪
天天新报:其实你一开始进入乐坛还是在香港,出了第一张专辑之后就跑去拍电影了。
莫文蔚:是的,1993年,我在香港发了一张《Karen莫文蔚》,算是我在乐坛的第一个作品。后来就去拍了《大话西游》,我刚开始接触电影这个行业,什么都很新鲜。我们住在贺兰山宾馆,周星驰每天骑着自行车,吴孟达叫“拍电影太苦了”,就我每天嘻嘻哈哈,搞不懂哪里有这么辛苦,我觉得天天在荒野的地方都很好玩,还能常常看到人在放羊。
天天新报:既然如此,那滚石又是怎么会在那个阶段走进你的生命?
莫文蔚:其实我加入滚石也和《大话西游》有关系。当时的电影唱片原声带交给卢冠廷做,他们知道我是歌手,出过唱片,提议不如你也唱一首歌当插曲,就变成我跟卢冠廷合作。他听了之后觉得不错,说“不如把你介绍给滚石,看看你们有没有合作机会”。之后,滚石的老板就让李宗盛来面试我,看看这个女孩子OK不OK,当时李宗盛在滚石已经是金牌制作人,只要他点头就行。
我至今记得当时见面的样子,李宗盛戴着一顶帽子,一直低着头,我觉得他根本一眼都没有看我,问了我一两个问题,然后就走了,留下莫名其妙的我。那时真觉得他是好奇怪的一个人,我以为理论上他应该问我很多东西,可完全不是。没想到过了没多久,他们说要跟我签约。
1990年代回香港爱上张艾嘉
天天新报:进滚石之前你有接触他们的音乐吗,当时欣赏的滚石女歌手又是谁?
莫文蔚:虽然我成长的氛围比较西方一点,不过妈妈都会听一些国语歌曲,小时候和妈妈听的最多的是邓丽君,后来的齐豫可能是我最早听到的国语歌手之一,那时候我还很小。后来我在1990年代初回到香港,一回香港就接触到滚石的那些华语作品,张艾嘉也是一个经典,她的《爱的代价》真的很迷人。至于林忆莲,我反而觉得我最喜欢她是在滚石的那个时期,远远超过她以前在香港唱广东歌的时候。
天天新报:那么进入滚石之后的你呢,滚石时期的莫文蔚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和你在香港发片有什么不同?
莫文蔚:其实在香港我只出过一张唱片,真正开始慢慢成形是在滚石。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特别去区分在香港和台湾做音乐,好歌的话不管在哪里用什么语言唱都可以打动人。但我承认,自己真的特别幸运,每次老板三毛都会让我和最棒的音乐人合作,李宗盛、张洪量、伍佰······太多太多了,我又特别喜欢新鲜没做过的东西,所以尝试起来特别好玩。我现在音乐上的成就,都是和滚石息息相关的,当时的歌到现在还会在KTV唱。
天天新报:所以你自己选择的滚石情歌,排名前三的会是什么顺序?
莫文蔚:《阴天》特别不一样,《爱》也百听不厌。每次我排演唱会曲目真的太困难了,滚石时期就有太多好作品。比如,《十二楼》像电影的一个个镜头,每一层都有自己的故事,住在隔壁楼的人,每天对面的女生回来喝汤、看电视的画面。还有《忽然之间》,刚好是台湾地震发生,地震让我们很感触也有很多感悟,歌词就用到了一些如“忽然之间,天昏地暗”这样的情节,当然它还是情歌,这个灾难启发了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表达爱情。
天天新报:李宗盛的全盛时期也是你的音乐辉煌期,你们之间的合作有什么特别的?
莫文蔚:我也惊讶,他怎么可以把女人的心情写得那么丝丝入扣?与他合作,我把所有先入为主的想法全都抛弃,把自己的音乐完整地交给他来呈现。
我很信任他,用最直接的方式去录音,没有想好什么,完全是一张白纸。我从不特别去问他这个歌大概写什么,我认为我看得懂,每次拿到他的歌词,我就有这个画面了。我不需要一句一句解读、拆开他的东西,音乐应该是感觉一种气氛,而不是每个字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