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文化2010 >
马苏不愿被叫孔令辉女友:婚后不会退出娱乐圈--中国年鉴网(3)
关于成长
“为了支持我学舞蹈,父母南下广州打工”
马苏1981年出生在冰城哈尔滨,12岁离开家,在北京苦学舞蹈5年。但事与愿违,她1998年毕业后并没能进入文工团,倒成了“北漂”一族。为了“混文凭”,她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或许是天赋使然,她渐渐对表演感兴趣起来,出演了《大唐歌飞》等剧。而《北风那个吹》使她真正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小时候学舞蹈的经历对你现在的职业有帮助吗?
马苏:挺有帮助的。我12岁就去军艺学跳舞,独立性从那个时候就锻炼出来了。学舞蹈太苦了,每天起床一睁开眼睛就要去练舞,从早晨6点一直练到晚上8点;吃得也不好,零食就更不敢想了———怕发胖。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为舞蹈付出了这么多,毕业时却理想破灭,对你的打击大吗?
马苏:我倒没认为跳舞是自己[ZiJi]的终生职业,但花了5年心血却是这么个结果,心里确实很难受。其他人每天早上6点起来做晨功,我5点就起来练。当时跳舞是讲排位的,第一排中间那个位置是跳得最好的人———我能从最后一排的角落边上排到了第二排的中间,对于自身跳舞条件不是很好的孩子来说,这要付出多少心血?!但当年正赶上大裁军,各大文工团都不接收新人。当看见同班同学能上春晚做伴舞的时候,我感到特别失落。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父母有给你支持吗?
马苏:我的家庭就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而学艺术的投入是很高的。当时一年的花费差不多要1万块钱吧,为了支持我学舞,家里变卖了所有家产,父母后来只好到广州打工。十三四岁那年的夏天,我自己[ZiJi]坐火车去广州黄埔看望父母,他们住在黄埔区的一个[YiGe]工厂宿舍里。父亲是搞重工业技术的,很辛苦,他在广州的工厂里还要爬到很高的地方去安装大型机器。那种工作非常危险,小时候经常听爸妈说,谁谁谁又掉下来了……但我那个时候年纪小,只觉得[JueDe]能去广州特别好。母亲还给我买了一箱喜乐汽水,那时候汽水都是一瓶一瓶地买,从没见过一买买一箱的。我觉得[JueDe]我们家发财了!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后来你考上电影学院,母亲去北京陪你住进了租住的筒子楼?
马苏:每个人刚开始“北漂”时都会有这样一段经历,尤其我是从外地来的,没有依靠,艰苦很正常。那只是一个[YiGe]经历,我不想再提了。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从跳舞转到演戏,这个[ZheGe]过程困难吗?
马苏:我本来是个挺害羞的人,别人一关注我就会语无伦次,冒汗、内急等各种不良反应都会出现。但进了电影学院后,我的专业课都是排第一名。第一学期还没上完,《大唐歌飞》剧组就挑上我出演女一号。而《夏天里的春天》拍完后,反响还不错。突然间,我觉得[JueDe]自己[ZiJi]在这方面好像还可以。
羊城晚报[YangChengWanBao]:你记得自己[ZiJi]演的第一场戏吗?
马苏:记得,特别艰难。我当时完全不知所措,蒙了。直到《北风那个吹》之后,我才真正对表演有了兴趣、有了冲动。现在,演戏让我有满足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