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文化2010 >
娱评:行为成本“指导”娱乐圈--国家年鉴
如果按由多到少列出城市中不看红灯、乱穿马路的违规行人[XingRen]数量,至少可以[KeYi]确定的是纽约、罗马、东京。日本人对规矩的遵守是被全世界认可的。但为什么一贯给人慵懒、散漫感觉的意大利人会比美国人更守规矩呢?美国经济学家给出了一种解释,由于经济水平和收入差距,纽约路上跑的都是汽车,而罗马多是摩托车和自行车。同样是行人[XingRen]违章造成的事故,在纽约肯定是行人[XingRen]受重伤而驾驶员无事,而在罗马,摩托车或自行车驾驶者一般要比行人[XingRen]所受伤害更大。在执法上,纽约的警察基本无视“违章行人[XingRen]”,而罗马的警察会对行人[XingRen]违章予以严格的处罚,结果散漫的罗马人比纽约人更少去闯红灯。现实中,“行为[XingWei]成本[ChengBen]”而不是理性常识,往往成为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XingWei]的主要原因。这也许可以[KeYi]为“北京”在以上几个城市中的排名找到依据,同样也可以[KeYi]解释上周娱乐圈出现的各种乱事。
谁不知道“喝酒不能开车”?谁不知道“酒后驾车有可能被判刑”?但总是不断有人酒后开车。上周一高晓松醉酒驾车事件的细节这里不用再多说。从已有的报道中,张亚东表示高晓松不好酒,是为了应酬不得不喝。叶蓓表示高晓松跟自己[ZiJi]吃饭时喝酒就不开车。不久前刚跟高晓松搞了几次“酒局”的出版人何江涛则表示高晓松几次酒后都是找代驾。从这几位“证人”的口中,我们[WoMen]至少可以[KeYi]得出“高晓松知道酒驾的严重性和代价”。但依然非理性而为之,基本是“行为[XingWei]成本[ChengBen]”扰乱了思想。时间已晚、离家较近、等代驾需要时间、以往这条路上很少查酒、以前也有明星[MingXing]朋友被查但好好说说就没事了、大不了交罚款、明天还有急事……总之一番比较后“酒驾”成为当时成本[ChengBen]最低的选择。
在高晓松酒驾被拘后,不少媒体和网友等不及“法律审判”和“道德审判”,直接就把高晓松五花大绑扔上了“道德断头台”,连他之前针对药家鑫案说出的看起来不错的评论也被翻案,基本上宣告“如果这个人错了,那么他说的话也必定是错的”。这其实也是从“行为[XingWei]成本[ChengBen]”出发的非理性行为[XingWei]。网络时代讲究即时,大家上着班偷偷上网都不容易,谁有空等法律判决出来再留言?明星[MingXing]就是大众娱乐的消费品,你出八卦我就笑,你出丑闻我就骂,抒发怨气、立竿见影,谁还费工夫、费脑筋想那么多“理性”?
央视一套节目部主任许文广对这个事件的总结,在时过一周后倒值得我们[WoMen]多看几遍:“当一个个类似事件发生时,我们[WoMen]看到太多的人说‘我谴责’,太少的人说‘我反省’。只会做愤怒的旁观者,而不会将别人的教训变成自我的警醒,下一个在原地跌倒的也许就是自己[ZiJi]。”这话可以[KeYi]送给高晓松,其实也适合明知闯红灯、穿马路以及各种情境下有危险却依然“我行我素”的我们[WoMen]。
上周的乱局除了“酒”还有“毒”。孙兴在上周一举办发布会向公众道歉。但现场媒体普遍觉得他在例行“公关环节”,不仅真诚度不够,还以点带面地批评了媒体,而且捎带手为自己[ZiJi]树立了“为了我爱的女人,多少苦都吃得,多少委屈都受得”的侠义形象。从“行为[XingWei]成本[ChengBen]”来看,相对于严峻的毒品泛滥形势,孙兴吸毒5年才被抓获并“只”被拘了不到20天,这样显得还算不太亏。而吸毒对艺人生涯会有致命影响吗?惠特尼·休斯敦可以[KeYi]回答这个问题。上周二,惠特尼·休斯顿宣布自愿加入一个酒精与药物治疗的健康项目,以期恢复身体状况,为接演一部电影做准备。歌手出身的惠特尼·休斯顿现在都不太爱提这部分事业。2010年声称成功戒毒的她开始世界巡演,但每站演出都因为身体状况太差而被诟病。“毒品毁了一代歌后”是现在人们提起她时的第一反应。
有的时候,我们[WoMen]也会说“当个艺人真不容易”。但大多数时候我们[WoMen]对明星[MingXing]有着比一般人更极端的心态,哪怕明星[MingXing]与自己[ZiJi]实际生活离着十万八千里,我们[WoMen]都可以[KeYi]爱死他们或者恨死他们。目前来看,只有不多的人才会从明星[MingXing]的成败中总结出得失,带给自己[ZiJi]实际的应用。大多数人还是把他们当作娱乐对象消费。当然这也没什么错。美国烟草公司的CEO们曾在国会宣誓自己[ZiJi]坚信尼古丁不会成瘾,因此被公众耻笑。但这也是他们基于“高薪”与“行为[XingWei]成本[ChengBen]”后所自愿做出的选择。明星[MingXing]也是如此。尽管舆论对明星[MingXing]的印象一贯与“混乱”、“黄赌毒”有关,尽管上周四又爆出新闻日本女艺人上原美优自杀,但每年仍挡不住千万年轻人涌向艺校报名点。点评人: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