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文化2010 >
娱评:电影活了,《大众电影》何以“死了”?--国家史册
事有高潮低谷,人有生生死死,一本杂志[ZaZhi]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当得知已有60多年历史的《大众[DaZhong]电影》(以下简称《大众[DaZhong]》)现状堪忧的消息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很多人为“经典杂志[ZaZhi]”而惋惜。不过,在哀其不幸之时,也多少有些怒其不争。
《大众[DaZhong]电影》被曝“四无”
近日,该杂志[ZaZhi]编辑周某在微博爆料“现在的《大众[DaZhong]》发行量少得可怜。杂志[ZaZhi]社没有[MeiYou]社长(外部人兼任),没有[MeiYou]主编,没有[MeiYou]发行部(只有一个临时工),没有[MeiYou]广告部(《大众[DaZhong]》的广告都是免费刊登)。”这一消息引发强烈关注,网友留言表示担忧这个老牌电影杂志[ZaZhi]的未来,并引发了《大众[DaZhong]》即将停刊的猜想。很快,主管部门影协负责人康健民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表示,尽管目前《大众[DaZhong]》只有3万份的销量但并没有[MeiYou]停刊。尽管他否认了停刊的说法,但“只有3万份发行量”数据,说明昔日的经典杂志[ZaZhi]生存状态已经窘况,风光不再已成现实。
当《大众[DaZhong]电影》遇到《知音》
《大众[DaZhong]》曾经是品牌杂志[ZaZhi],更给人们带来太多的美好回忆。为什么曾经影响一代人的杂志[ZaZhi]风光不再呢?有人戏言:因为遇到了《知音》等一类的杂志[ZaZhi]。《知音》成了《大众[DaZhong]》的克星?——这虽然是笑谈,但着实也有几分道理。据《大众[DaZhong]》负责人称,“目前该杂志[ZaZhi]基本走的还是邮局征订的途径。而与报亭的合作,我们认为在合作方式上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就没有[MeiYou]跟他们谈。”因为“我们找过一些广告商,人家对我们不感兴趣。”
当《家庭》、《知音》疯狂地涌向报亭之时,《大众[DaZhong]》竟然能得出“与报亭合作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的结论;当《时尚》充满大量奢侈品品牌广告之时,《大众[DaZhong]》“找过一些广告商,人家对我们不感兴趣。”听起来,大众[DaZhong]电影浑身是理,但就没有[MeiYou]人反省一下,怎么就不合理了,就没有[MeiYou]人问一下:发行3万份的杂志[ZaZhi],哪个广告商会感兴趣?就没有[MeiYou]人问一下,一本杂志[ZaZhi]60年不变面孔,还想能生存?
电影活了,杂志[ZaZhi]死了
说来让人不可思议,当电影市场的商业大片一部接一部推出并大赚票房时,《大众[DaZhong]》却陷入危机。其实,这种现象不光在电影界有,文坛也如此。作家马原曾说——小说死了。虽然说的有点悲观,但近十年来,想找到能影响一代人的小说还真不是容易的事。尽管小说进入低潮,但靠写小说吃饭的韩寒、郭敬明等却活得异常之好。
为什么偏偏是大片畅销,为什么偏偏是韩寒、郭敬明活得很好?一个共同的原因是——迎合时尚需求,谋求商业运作。现在拍大片,从选角色开始就连篇累牍地宣传造势,拍摄期间更是花絮不断,新闻频出,有些电影甚至大肆炒作。同样,韩寒、郭敬明更像是偶像明星一样,作品畅销的背后是包装、市场化运作,迎合的是多数年轻人的需求。
商业化运作对《大众[DaZhong]》来说是否是救命稻草,还不得而知,但有一个好点子肯定是良药,即市场需求。或许《大众[DaZhong]》没有[MeiYou]找准读者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才有今天的窘境。如果不问需求,还幻想得到市场,《大众[DaZhong]》当然日子越来越难。 本报记者 蓝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