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贵州 >
贵州25元代课教师人生:生活窘迫大儿子辍学--年度总结
孔艳每两周去看望丈夫和儿子一趟。从毕节地区纳雍县锅圈岩乡到六盘水市水城,大巴票价40元。这比她一个月的收入[ShouRu]高15元。
孔艳是锅圈岩乡拥护村人。1997年开始,她在该村塘边小学[XiaoXue]代课[DaiKe],每月获政府财政补贴190元。15年来,这个收入[ShouRu]不升反降,直至今年初变成25元。
这一变化令同为代课[DaiKe]人员[RenYuan]的吴学敏无法接受。他将补贴单据公诸网络后,纳雍县政府旋即介入,将代课[DaiKe]人员[RenYuan]的待遇提高到每月1000元,并为他们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25元代课[DaiKe]费”似已尘埃落定,但面对贵州省要求今年9月前彻底解决代课[DaiKe]人员[RenYuan]问题的决定,夹杂在孔艳和吴学敏心里的,是对过去数十年低收入[ShouRu]的不满、对未来去留的犹豫不决和作别以青春换取的荣誉感的不舍。他们是纳雍县109名———乃至贵州省约万名———代课[DaiKe]人员[RenYuan]的缩影。
当老师
乘车西出贵阳,花7小时,行过200余公里山路,你将抵达纳雍县———辖于毕节地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由纳雍县乘车,花3小时,西北行约100公里,你将身处锅圈岩乡。这里是纳雍县最偏远的地区之一。
由乡上步行半小时左右,你才能看见一个没有围墙的院落。在一间墙皮斑驳脱落的平房顶上,一块水泥板上漆着“塘边小学[XiaoXue]”四字。平房前一块空地,既是学校的操场,又是村民王家的院落。学生[XueSheng]们不在时,王家的一条黑狗会卧在“校门口”,鸡鸭放养在操场上。
胡明万住在塘边小学[XiaoXue]边上,是这所学校的缔造者。胡明万说,他1971年就开始教书,是村上资格最老的教师[JiaoShi]。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游击式教学后,他和顾庆万、孔顺明以及自己的学生[XueSheng]张怀明,在县团委的帮助下,建立了塘边小学[XiaoXue],供拥护村及周边的孩子读书。
胡明万的记忆中,这所有着20多年历史的小学[XiaoXue],前后仅有过7名教师[JiaoShi]。除了4名建校“元老”,另外3人是黄大勇、孔艳、吴学敏。
孔艳是孔顺明的女儿。1997年,孔艳初中毕业,恰逢父亲病逝,作为家中长女,为了照顾母亲和三个弟妹,她继承父亲的衣钵,到塘边小学[XiaoXue]做了代课[DaiKe]教师[JiaoShi]。
早于孔艳9年,吴学敏便成为了一名代课[DaiKe]教师[JiaoShi]。年轻时的吴学敏,能歌擅画,在乡亲中是出了名的文艺青年。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包括贵州省在内的不少地区,开始大力推广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类似纳雍县的西部偏远地区,难以吸引公办教师[JiaoShi],为了弥补这一缺口,代课[DaiKe]教师[JiaoShi]大批出现。吴学敏正是其中的一名。
1988年,他在拥护小学[XiaoXue]揽下了音乐和美术课程;1993年,为了更高的工资,他去了爱国小学[XiaoXue]。转年,因盐井小学[XiaoXue]教师[JiaoShi]不足,吴学敏又改到那里教书。自此,他成了一名包班的全科老师,带两个班级,并负责自己班级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全部课程。一年之后,他又被调到缺人手的民生小学[XiaoXue],教了6年。
2001年,吴学敏得知塘边小学[XiaoXue]也缺人,便想调过去,为的是离家近些。
他说,从自己在拥护村的家到民生小学[XiaoXue],走一趟要两个小时,在过去的6年里,他早上出门,晚上7点才能到家,“遇到不好的天气,家人会跑到村口去看,担心我路上出事。”
这一申请得到了锅圈岩乡中心学校领导的批准。虽然去塘边小学[XiaoXue]还得走40分钟山路,但吴学敏觉得近多了。
路
孔艳家和吴学敏家分别在拥护村三组和四组,这与塘边小学[XiaoXue]所在的拥护村九组隔了一座山。
绕山而行有两条路。大路宽些,晴时多沙石,雨时泥泞,需走上1个小时。小路在孔艳家背后。这条只是农人上山天长日久踩出的小路,最窄处只有双脚合拢宽窄,雨雪之后尤其湿滑。孔艳说自己不止一次摔落在地,但这儿只要40分钟即可翻山到达学校,她和吴学敏常走小路。代价是费鞋,“鞋一般只能穿两个月左右”。
不知不觉,他俩在这条小路上走过了十几年。
孔艳圆脸圆眼,不善言谈,到塘边小学[XiaoXue]代课[DaiKe],她是为了养家糊口。她记着这份工作的苦———去年下半年之前,她带两个班,备课及批改作业有时要工作到很晚,夜路难走,便不得不寄宿在胡明万家。说到这份工作的好,她却一时想不起来,“当初都没能想到,反正就这么一天天过来了。”她说,其实自己喜欢上了当老师。
吴学敏最初的想法则更实际,“培养出个人才,咱也能借个光”。可后来,他渐渐觉得娃们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娃们。记忆中最难以抹去的事发生在2001年,那时吴学敏离开民生小学[XiaoXue]没过几天,他包班时所带的43个学生[XueSheng]来到了塘边小学[XiaoXue],把他生拽了回去。这让他在之后的一个星期里数次落泪。
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吴学敏曾经的学生[XueSheng]杨之灵从外地归乡。路过老师的住处,杨之灵怯怯地走了进去,喊了一声“吴老师”,掏出一根烟递了过去。吴学敏接过烟,拍了拍杨之灵,杨之灵点头一笑,又怯怯地退了出去。
“这是我从一年级带起来的学生[XueSheng]。”吴学敏说这话时,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享受着这些遍及乡里的学生[XueSheng]的敬畏。
收入[ShouRu]
提起塘边小学[XiaoXue]和那里的老师,以公办教师[JiaoShi]身份退休的胡明万慢吞吞地吐出一个字,“苦”。这苦之于学校是缺少老师和经费,之于吴学敏和孔艳,则是收入[ShouRu]的微薄。
纳雍县教育局纪检室主任曾杰介绍,县里对于代课[DaiKe]人员[RenYuan]的薪酬原则是,以教学点自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吴学敏在网络上反映的“25元工资”,即是政府补贴这一块。
1997年刚到塘边小学[XiaoXue]时,孔艳获得的政府补贴是每月190元。2009年前后,这一金额变为每月60元。吴学敏说,那次调整对他来讲倒是涨工资。自1988年起,除了在爱国小学[XiaoXue]工作的一年间每月可拿到400元,他的补贴金额最高就是每月25元。
今年年初,孔艳的补贴也变成了25元,这令他们难以接受。对于这次调整,曾杰“听说是县财政系统要把各乡村代课[DaiKe]人员[RenYuan]的补贴标准统一,就取了最低线的25元。”至于调整原因,他也表示不解,“决定是县财政系统做出的,县教育局也说不上话。”
政府补贴下调,教学点自筹资金也不足。胡明万说,县财政根据学生[XueSheng]数量,按每年每人300元的标准,给学校补贴经费。塘边小学[XiaoXue]最多时有120个学生[XueSheng],后来胡明万和顾庆万退休,学校仅剩下4名老师,学生[XueSheng]人数有所减少,加之自去年起教学点撤并,现在只剩下五六十个孩子。
孔艳记得学生[XueSheng]人数多时,学校还曾发放过奖金,每月100至300元不等,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笔奖金就停了。为了爬山路,两个月就得换双鞋,每双鞋七八十元,孔艳说,每月25元的收入[ShouRu]还不够买鞋,更别提家里日常开销的数百元。
孩子三岁了,孔艳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丈夫和孩子在水城,她平常就借住母亲的房子。这座木房子钉着低保户的标牌,承重柱明显倾斜,十数年未经修葺,几乎是拥护村最糟糕的。
吴学敏同样拿不到学校的奖金,但他并无怨言,“我知道学校确实没钱”。
吴妻却并不高兴,她必须考虑家中生计。在丈夫当老师的这些年里,她揽下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可丈夫的微薄收入[ShouRu]加上卖粮的钱,并不够开销。吴家的大儿子因此中途辍学,吴学敏还感慨,“他该是个大学生[XueSheng]的”。
1993年前后,吴学敏父母病重,他以10%的月息向乡邻借了3000元钱,后来又不得不从银行借贷来偿还。“一把面条让小孩子吃一个星期,大人舍不得。”吴妻说。
吴家的景况从2008年才开始好转。这一年,吴学敏当了拥护村村委会副主任,每月有200元收入[ShouRu],逐年递涨至今,已经有800元。此外,2009年开始,他还负责打炮驱冰雹,每年挣2400元。后来向媒体解释“25元工资”时,纳雍县政府曾指出吴学敏的兼职收入[ShouRu],他如是回应,“这些都是我的劳动所得,不能因为我有其他工作,就减少我教师[JiaoShi]工作的收入[ShouRu]。”
而且,这些收入[ShouRu]也不能令吴学敏安心,他要供养小儿子读大学,还要还贷款,“这些都是临时聘用的工作,老了以后咋办?”
吴学敏把收入[ShouRu]单据的照片发到网上之后,纳雍县政府在一次紧急会议后决定,按照每月1000元的待遇向吴学敏和孔艳发放工资,并由县财政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塘边小学[XiaoXue]凑了2000元,作为过去10个月未发的自筹奖金给了吴学敏。
吴学敏还希望政府能够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补齐他过往这些年的低微工资。“我还没要求同工同酬呢”。在纳雍县,公办教师[JiaoShi]的月收入[ShouRu]在2000元至4000元不等。
他的想法被县教育局否决了。曾杰说,他承认代课[DaiKe]员工做出的贡献,但吴学敏们的问题属于历史欠账,不仅存在于纳雍。目前县里也无力解决,否则就会陷入一直偿还历史欠账的循环,“没有力量向前发展”。
选择
早在吴学敏们还在忙于填补公办教师[JiaoShi]缺口的时候,“民办教师[JiaoShi]”的称呼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未能解决的民办教师[JiaoShi],也被改称为代课[DaiKe]教师[JiaoShi]。
据媒体报道,2004年,贵州省开始着手解决代课[DaiKe]教师[JiaoShi]的问题,要求各地“严禁聘任不具备教师[JiaoShi]资格的人员[RenYuan]担任教师[JiaoShi];一律不准聘用长期代课[DaiKe]人员[RenYuan];对现有代课[DaiKe]人员[RenYuan]逐步清退”。这一时期开始,代课[DaiKe]教师[JiaoShi]一说也退出了官方语言,取而代之的是代课[DaiKe]人员[RenYuan]。曾杰称,最大的问题是,这些人员[RenYuan]并不具备教师[JiaoShi]资格证,而国家规定,教师[JiaoShi]必须持证上岗。
从1998年开始,吴学敏一直想转为公办教师[JiaoShi],这也是孔艳的追求。不仅于此,截至2008年,代转公甚至是纳雍全部588名代课[DaiKe]人员[RenYuan]的追求。
为了转为公办教师[JiaoShi],吴学敏特意去贵州师范学院读了函授,通过了教师[JiaoShi]资格证对教育学、心理学的要求。这花了8000元,但他认为值。
但普通话却成了他最大的障碍。按照国家要求,获得教师[JiaoShi]资格证需要在普通话考试中获得二级乙等以上的成绩,吴学敏和孔艳都是三级乙等。
在年复一年的等待中,吴学敏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转为公办教师[JiaoShi]的可能性。他今年已经50岁了,而贵州省要求,代转公人员[RenYuan]年龄最高限制为45岁。
2012年2月,纳雍县像吴学敏和孔艳这样的代课[DaiKe]人员[RenYuan]变为了344人。这其中只有16人拥有教师[JiaoShi]资格证,县教育局根据2:1的相关规定,将其中8人转为了公办教师[JiaoShi]。曾杰说,这还是教育局与上级部门争取的结果,原来是3:1的编制。而且这很可能是纳雍县最后一次代转公的机会了。
如今摆在吴学敏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转为工勤人员[RenYuan]———在国家推行营养午餐计划后,这成为了代课[DaiKe]人员[RenYuan]的选择最多的出路。336名代课[DaiKe]人员[RenYuan]中大部分已经选择了这条道路,与吴学敏一样还未下定决心的,还有109人。
吴学敏是个自信的人,他自认为工作努力,让乡亲刮目相看,但在成为公办教师[JiaoShi]这件事上,却绕不过那道坎。实际上,纳雍县的教师[JiaoShi]资源仍然紧缺。县教育局副局长李瑜称,2012年,纳雍县面向社会放出了400名特岗教师[JiaoShi]的招考名额。
吴学敏不愿意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开讲台,失去学生[XueSheng]的尊敬,并与自己30多年的付出说再见———尤其是这样的付出在物质回报上甚少。孔艳也不愿转为工勤人员[RenYuan],她或许还有机会改善自己的普通话,却可能赶不上贵州省解决代课[DaiKe]人员[RenYuan]问题的最后期限。曾杰说,省里已经在一次会议上要求,在今年9月1日前,将全省的代课[DaiKe]人员[RenYuan]问题彻底解决。
留给吴学敏、孔艳,以及贵州省约万名代课[DaiKe]人员[RenYuan]的时间不多了。
南都记者张晗发自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