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放眼世界 >
纳粹德国用减税和高福利“收买”民众--中国年鉴
多数人没交过一分战争[ZhanZheng]税
1939年春,纳粹德国[DeGuo]在财政管理方面对战争[ZhanZheng]的准备已经进入了具体阶段。帝国[DiGuo]财政部建议,对所有自然人以及公司的赢利征收[ZhengShou]25%的军费。那么将有50亿帝国[DiGuo]马克[MaKe]由工资和所得税提供,另外有17亿帝国[DiGuo]马克[MaKe]来自企业的税收。帝国[DiGuo]银行赞同该项建议。但政治领导者却在5月底确定了不同的路线,并打算在今后持续贯彻之:“军费开支应该从被保护地区(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以及从后来的占领地区中得到满足。”
同年9月4日,《帝国[DiGuo]法律公报》公布了《战时经济条例》,规定对工资税和所得税征收[ZhengShou]50%的战争[ZhanZheng]附加税,然而,具体措施仅适用于年收入超过2400马克[MaKe]的德国[DeGuo]人,这已是相当高的免税界限了。根据1943年的统计数据,所有纳税者中至少有70%豁免了直接的战争[ZhanZheng]税负担,对于年收入超过2400马克[MaKe]的纳税者来说,26%的人也只是增加了很低的负担。
战争[ZhanZheng]爆发时,德国[DeGuo]年收入在2400马克[MaKe]以下的雇员有370万,占全部雇员的53%。如果把大量从事邮政和铁路运输的小公务员也算上,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德国[DeGuo]工人以及大部分雇员和公务员,直到战争[ZhanZheng]结束也没有支付一芬尼的直接战争[ZhanZheng]税。
借助《战时经济条例》,德国[DeGuo]领导人试图造就和保证国家社会主义,以便维系小人物们的忠诚。希特勒也作了相同的表述:“当士兵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时,不允许任何人在战争[ZhanZheng]中获利。当士兵们在前线牺牲阵亡时,也不允许任何人在后方逃脱责任。”
农民和工人得到特别补助
纳粹当局的谨慎体现在很多细节上。比如,在德国[DeGuo]东南部地区,每100升啤酒“征收[ZhengShou]50帝国[DiGuo]马克[MaKe]啤酒税,而在其他地区则征收[ZhengShou]70帝国[DiGuo]马克[MaKe]啤酒税”,也就是说,在汉堡或者德累斯顿,一升啤酒征收[ZhengShou]14芬尼,在慕尼黑或者维也纳则只征收[ZhengShou]10芬尼。当局之所以放弃酒税,是因为它间接涉及到了广泛的葡萄农阶层,而他们在全民中的经济地位并不是太高。
考虑到失去加班津贴将使工人阶层的情绪大受打击,帝国[DiGuo]国防委员会在1939年11月15日特别要求,对每天超过10小时的加班以及所有的星期日加班、假日加班、晚班都要给予额外补贴。此外,还废除了休假禁令。这些工作的额外补贴不计入战争[ZhanZheng]附加费的征收[ZhengShou]基数,而是——到那时为止在全德国[DeGuo]都一样——计入正常的税收。
这还不够。基于军备部长弗里茨·托特的建议,从1940年12月起,只要是来自加班、假日工作以及夜班的额外收入均从税收和社会公共福利税中豁免。因此,民众的实际收入显著提高[TiGao]了。为了庆祝节日的需要,当局还决定,从战争[ZhanZheng]税中截流一部分作为圣诞节的开支。
另一个政策重点是确保德国[DeGuo]农民的安全感。1943年,德国[DeGuo]农民占有银行流动存款超过100亿帝国[DiGuo]马克[MaKe],此外还有很高的现金资产。这都是《战时经济条例》所期望的结果。1939年底,一位财政部高官甚至抱怨道,对于农业经济的优惠政策“在很多情况下显得太过分了,以至于其他的国民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成了实际上的牺牲品”。
提高[TiGao]社保赢得弱势者支持
基于相似的逻辑,德国[DeGuo]政府在1941年提高[TiGao]了社会保险金数额,有效补偿了在战时增加的生存成本。正如一位激进的社会活动家所要求的那样,对养老金不是按照百分比进行提高[TiGao],而是总体进行提高[TiGao]。每人每月可以多获得6帝国[DiGuo]马克[MaKe],寡妇的退休养老金增加5马克[MaKe],孤儿增加4马克[MaKe]。平均起来,社会保险金增长了15%。这项改革使受益者更加信任元首,而他们在此前经常会说的是,国家对老弱病残漠不关心并希望他们快速消失。
1941年的保险金改革,使长期存在的许多有关保险者供养的弊端被消除了。强制医疗保险被广泛推行。每人每月须缴纳的费用仅为1马克[MaKe],寡妇和孤儿仍然无须缴纳。而在此之前,退休者要么依靠社会救济,要么只有在很例外的情况下进行私人投保。
1942年,帝国[DiGuo]劳动部建议再次提高[TiGao]社会保险金,但由于财政部的强烈抵制而搁浅。与之类似,战争[ZhanZheng]初期由“德意志劳动阵线”主张的对养老保险的激进改革也未获通过。该项目要求将养老金翻倍,以便与日益提高[TiGao]的生活水平相适应(这直到1957年才在联邦德国[DeGuo]得以实现)。因为该项改革要求很高的税费,纳粹领导人担心会过度损害中等收入者的利益。劳动阵线想通过这种方式削减一部分战时购买力,并使更多的公众能够接受他们关于实现老有所养的许诺。但这也招致了财政部的敌对态度。后者所支持的那些因参战而牺牲的人,和劳动阵线的“许诺”并没有什么关系,也没人知道这些“许诺”有多少会被实际履行。
(::节选自《希特勒的民族帝国[DiGuo]》,译林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