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放眼世界 >
谁才是二战初期纳粹德国胜利真正的缔造者?--中国年鉴(2)
装甲[ZhuangJia]师的演示给外国人士留下极深的印象,而古德[GuDe]里安新颖的作战思想更让他们印象深刻。二战爆发之前,一位名叫罕德耶夫(Khandyeff)的保加利亚上校曾在德国实习,他有一段难以忘怀的叙述,详细描述了装甲[ZhuangJia]部队[BuDui]在古德[GuDe]里安领导下的训练情况:“在部队[BuDui]里,他信心十足,以惊人的努力使他的部下产生了和他一样的热情。他复印外国书籍和期刊,还请了一位外文蹩脚的本地家庭教师翻译其中内容,这些费用都由他自己的薪水来支付。”罕德耶夫还记叙了古德[GuDe]里安如何把我的主张、并由霍巴特实验过的所有演习都一一加以摹仿,进行实际论证。“这些演习很象戏剧排演。”罕德耶夫叙述到:一位来访的反坦克[TanKe]专家引用一位英国将军的观点,向古德[GuDe]里安灌输独立使用坦克[TanKe]兵的种种缺陷,古德[GuDe]里安不耐烦地打发道:“这是守旧派的观点,已成为历史了,我的信心是建立在霍巴特观点上的,他是一个[YiGe]具有新思想的人。”古德[GuDe]里安曾说过:“罕德耶夫上校的记叙是正确的,当时是1935~36年之间,我在维尔茨堡任第2装甲[ZhuangJia]师师长。”
可是要德国高级将领改变传统观念,接纳独立使用装甲[ZhuangJia]部队[BuDui]作远距离突击的新观点,被证明是困难的。尽管古德[GuDe]里安信念坚定,但在完全采纳这种新思想时不得不小心翼翼,所以在1939年之前,他的同僚们认为他还没有明确表示要采用新的作战方式。曼陀菲尔(Manteuffel)从1936年起就与古德[GuDe]里安频繁接触,又是古德[GuDe]里安的部下,他回忆到:“古德[GuDe]里安一开始就赞成把装甲[ZhuangJia]部队[BuDui]作战略使用,即深深突人敌方的纵深,不必担心敌人对自己无防御和远远延长的两翼形成威胁,这就是他设想用类似坦克[TanKe]部队[BuDui]的方法——用履带式装甲[ZhuangJia]车运输支援部队[BuDui](装甲[ZhuangJia]步兵、装甲[ZhuangJia]炮兵、装甲[ZhuangJia]工兵)的理由,也是他主张汽油、弹药、食物等后勤单位同战斗部队[BuDui]结合为有机整体的理由,同时还要保证战斗部队[BuDui]3~5天的自我维持供给的能力。”
“在某种场合下,古德[GuDe]里安不会草率地强调这些观点,因为老一代军官不会使用这种新的作战方法,他会尝试用一种更易使人接受的方式向他们推销自己的新方法。”
这些情况表明,在德军内部,对后来给他们带来胜利的崭新作战样式的抵触是多么地强烈。在表述自己观点时,由于古德[GuDe]里安天性直率,因而很难抑制、隐瞒自己的想法去迎合上级权贵,他天生就不属于圆滑之辈。诺德霍夫(Nordhoff)先生是著名的欧宝(Opel)汽车厂的董事,他同我的一位丹麦朋友讲述了一件事:在二战爆发前几年,他和一些汽车制造商的代表被邀请参观一个[YiGe]军用汽车展览会,当时费里奇是国防军总司令,“在展品演示后,古德[GuDe]里安向弗里奇的提议使在场的军官和文职官员感到震惊,他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展览,这些汽车不适合他们的需要,他最后一句话是:‘我的建议如果早被接受,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支真正的装甲[ZhuangJia]部队[BuDui]’。”
在展览会上,一些人认为古德[GuDe]里安公然犯上,尤其是他周围头脑僵化的上司们更觉如此。古德[GuDe]里安也对自己的直率感到吃惊,不过他觉得自己只是继承了从18世纪延续到20世纪的旧普鲁士的传统——“即使面对君王,也应直言不讳。”
古德[GuDe]里安对普鲁士这一传统的信任、以及相信他的上级对这一传统的尊重被证明是对的。他们在选择新兵种的领导人时,也偏向于掌握专业知识的军官,因此古德[GuDe]里安在仕途上要比英国的同行们幸运得多了。大约在1938年初,他被任命为16军军长,这是德国第一个[YiGe]装甲[ZhuangJia]军。任命日期为1938年2月4日,这天正好德国高级将领层发生突然重大的人事变动,布隆贝格将军和弗里奇将军也在这天被免职,古德[GuDe]里安的回忆亦称这天是“德国黑暗的日子”。但从历史眼光来看,有一点很清楚,古德[GuDe]里安的提升比起两位最高将领的免职,对取得下次战争初期的胜利,更多了几分希望。
在那个夏季,当局曾考虑古德[GuDe]里安接替贝克出任德军总参谋长。这给他后来添了不少麻烦,因为一些人宁可让他也不愿让保守的哈尔德出任该职。由于这些人的坚持而产生了数不清的争论,使古德[GuDe]里安同哈尔德双方的情感受到很大伤害。古德[GuDe]里安的对立面把他描绘成一个[YiGe]技术专家,这就暗示他没有资格出任象总参谋长那样的最高级指挥,一部分中间派因此加入到对立面一方。他的对头们经常轻蔑地说他是“一个[YiGe]没有进过军事学院的指挥官”,这是我同其他德国将领交谈时发觉的,这批人把这话经常挂在嘴上,以致逐渐被普遍认可。实际上,古德[GuDe]里安在1913年曾转到陆军大学服役,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打断了这个过程,但他在一战中担任过各种参谋职务,而且在1918年,他成为德国总参谋部名符其实的一名参谋军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古德[GuDe]里安在一个[YiGe]小型的经过伪装的军事学院当了三年教官,它是在什切青秘密建立的参谋学院。“所以我谙熟总参谋部的参谋作业,并了解其中的弊病。”如果说古德[GuDe]里安不适合担任总参谋长,不是指他的知识,而是指性格和气质,他在1938年的装甲[ZhuangJia]军军长职位上发挥的作用,很可能要比六年后担任的总参谋长大得多。
1938年11月,古德[GuDe]里安改任机动兵总监,在这个位置上,他作为监督者可以对这个兵种的建设制定各项政策并给予指导。在战争爆发前的九个月任期中,他加快了组建装甲[ZhuangJia]部队[BuDui]的步伐,但对整个德军的现代化没能产生更多的影响。他发现总参谋部对于自己的兵种更多地是遏制而不是支持,他谈到这段经历时说:“对于装甲[ZhuangJia]部队[BuDui],陆军元帅冯·勃劳希奇在战前早就表示理解,当时他担任驻莱比锡的第4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编成包括摩托化和机械化部队[BuDui],勃劳希奇没有百分之百地使用这些新兵种,因为在机械化作战及战术方面,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喜欢自己亲自驾驶车辆。总的来说,勃劳希奇不拒绝军队摩托化。相反,哈尔德是旧军校出来的军官,一切墨守成规、按步就班,不追求新意,他一点儿也不喜欢装甲[ZhuangJia]师。在他的头脑里,步兵现在以至永远都是战场上的主角。”
当战争到来时,古德[GuDe]里安对这个重返战场的机会感到愉快,因入侵波兰的需要,他被任命为一个[YiGe]装甲[ZhuangJia]军的指挥官,隶属包克的“北方集团军群”,但大部分坦克[TanKe]分配给了龙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古德[GuDe]里安一开始便发现自己的装甲[ZhuangJia]军仅有一个[YiGe]第3装甲[ZhuangJia]师,师长是盖尔·冯·施韦朋堡(GeyrvonSchweppenburg),他在1933年~37年担任德国驻英国使馆武官,曾是古德[GuDe]里安的上级。直到1938年,古德[GuDe]里安任装甲[ZhuangJia]军军长时,施韦朋堡成了他的部下。这两个人脾性相同,意志坚强,坚持己见。他们之间很快出现不和,摩擦自然也就产生了。波兰战役开始时,古德[GuDe]里安只有一个[YiGe]装甲[ZhuangJia]师,却发挥了他全部的思想和主动精神。在这种情形下,要排除来自师级指挥范围的障碍是困难的,施韦朋堡居然直截了当地要求古德[GuDe]里安管好军长份内的事,别超出自己职权范围。在切断波兰走廊后,古德[GuDe]里安得到另一个[YiGe]装甲[ZhuangJia]师的加强,他率领这两个师完成了从东普鲁士到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Brest-Litovsk)的长驱直人,向南插到波军后方,这是致命的一击,也是一个[YiGe]卓越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