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放眼世界 >
日本战败后是真穷还是装穷?--中国年鉴(3)
时逾半个世纪,今人是否能够对于日本[RiBen]当时奉行的“装穷装苦”策略和盟国(主要是美国[MeiGuo])的对日方针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呢?是否会有“不幸而言中”之感呢?尽管今天的情况与拉铁摩尔先生的推断并不绝对相同。
麦帅(麦克阿瑟——笔者注)统治日本[RiBen]是功是罪,对我有利有害,我现在还不能解答。……提到我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RiBen]那种不记旧仇的宽大态度,麦帅备加赞许。他说:“中国[ZhongGuo]是一个哲学的民族,它最理智。他们[TaMen]知道无论如何[RuHe]终久是要和日本[RiBen]相处的。”诚然,站在麦帅的立场,中国[ZhongGuo]的宽大态度是最合脾胃,最切需要的。然而宽大之外,我们[WoMen]应该警惕!……我最关切的是他统治日本[RiBen]的政策是否有损于我祖国的利益或妨碍我祖国的发展——这个问题[WenTi]今天一起盘旋着在我脑筋里。
(1946年4月12日 星期五)
我真奇怪为什么麦帅总部还天天替日人叫粮食恐慌,为他们[TaMen]无微不至地打算,这样的战败国也可算是“天之骄子”式的战败国了。比起我们[WoMen]多劫多难的战胜国,我们[WoMen]真不能不自叹弗如!
(1946年5月2日 星期四)
实际上,先父研习国际公法多年,对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奥秘是十分了解的,他深知“利益原则”的作用与分量。中国[ZhongGuo]前途未卜,苏俄咄咄逼人,“山姆大叔”的全球战略决定了它一定要扶植日本[RiBen],至于中国[ZhongGuo]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民族情感,则自然地被搁置下来了。作为“五强”之一,作为与东南亚各国很不一样的文明古国,不但其日后的发展不能受到关照,而且连它在刚刚结束的战争[ZhanZheng]中所做出的惨痛牺牲和决定性贡献都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这不能不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
实用主义外交政策所带来的后果当然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君不见,养虎贻患的事情在国际间屡有发生。当反苏反共成为美国[MeiGuo]政府的头等目标,当初的敌手日本[RiBen]于是乎一变而成为宠物,哪管它日后会不会向自己说“不”。既然美帝国主义被当作中国[ZhongGuo]人民的头号敌人,那么一切反美者便都成了我们[WoMen]的同盟军。我们[WoMen]曾没有保留地和一部分日本[RiBen]人一起谴责美帝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的滔天罪恶,曾义愤填膺地和一部分日本[RiBen]人一起抗议美帝在日本[RiBen]建立军事基地的侵略行径,却有意无意地淡化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而那个长袖善舞的战败岛国,恰恰就是在东西方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巧妙地周旋着,实现了令其他国家瞠目结舌甚至备感失落的迅速恢复和腾飞。
余确已觉察,鉴于过去二年来世界情势之急剧变化,东京之审判,已失去其政治上之大部意义,但余深望其不致失去其在法律及历史上之意义,余相信其不致如此也。
(1948年5月3日 星期一《新闻报》载梅汝谈话)
日本[RiBen]时报载了一篇短文,叫做《中国[ZhongGuo]人不报仇》,描写日本[RiBen]投降后中国[ZhongGuo]人对日本[RiBen]人是何等宽宏大量,“视敌为友”。宽大固是美德,但是姑息、畏惧,却是懦怯。我读了这篇文章,颇有啼笑皆非之感。
(1946年4月11日 星期四)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RiBen]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WoMen]的血债写在日本[RiBen]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梅汝:《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二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
1948年底,大批日本[RiBen]战争[ZhanZheng]罪犯已被麦克阿瑟下令释放,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无疾而终。除了第一批的28名,其他甲级战犯(其中包括后来担任过日本[RiBen]首相的岸信介)都没有受到什么惩罚。与纳粹德国漏网战犯在战后的东躲西藏、亡命蛮荒相比,这些人的处境真可谓优游自在。美国[MeiGuo]的提携,中国[ZhongGuo]的宽厚,由“冷战”格局导致的各国对日政策,使日本[RiBen]获得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在中日友好的大氛围里,先父的名字当然不是一个能引起广泛愉悦的符号。先父关于抓紧调查日军侵华暴行史实的建议,直到20年后的80年代中期方被采纳,而经历过那场战争[ZhanZheng]的人至此已凋谢弥多。
梅小璈:《中国[ZhongGuo]青年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