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放眼世界 >
日共主席野坂参三的延安恋情--中国年鉴(5)
1940年3月,野坂参三丢下患难16年的夫人,与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人阿里亚罕分别装扮成华侨和周恩来[ZhouEnLai]的随员,与任弼时、邓颖超及师哲等人一起[YiQi]秘密离开大雪纷飞的莫斯科,于当月25日到达延安[YanAn]。但安顿下来不久,野坂就发现:在不远的将来,他根本不可能从中国[ZhongGuo]潜回日本[RiBen],共产党的根据地几乎都被国民党军队和日本[RiBen]军队包围着。这种情况下,野坂只得从长计议,做好长留延安[YanAn]的准备。经中共中央[ZhongGongZhongYang]研究,由周恩来[ZhouEnLai]、王稼祥代表毛泽东[MaoZeDong],邀请他留在延安[YanAn]与中国[ZhongGuo]人民一起[YiQi]反对日本[RiBen]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野坂参三欣然从命。他放弃了共产国际高官的优厚生活(据说当时月收入高达1600卢布),只带了一套做工考究的苏联西装,住进了延安[YanAn]王家坪附近一座一进两孔的套窑,与朱德住地相邻。从那时起,野坂参三有了中国[ZhongGuo]名字:“林哲”(1943年使用共产国际期间的姓名“冈野进”,1946年回到日本[RiBen]后又恢复“野坂参三”本名)。
1940~1945年,野坂参三“蜗居”延安[YanAn]“日本[RiBen]问题研究室”,从事反战和反法西斯宣传,并兼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对敌工作部顾问等职。据1989年出版的野坂参三回忆录《风雪岁月》载:“周恩来[ZhouEnLai]建议我工作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调查研究日本[RiBen]的军事、政治、经济及社会的实际情况,将其报告给中共中央[ZhongGongZhongYang]……第二,希望对前线日军士兵的宣传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第三,希望我亲自抓俘虏的教育工作……”当时,野坂参三提议,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在延安[YanAn]建立一所以日军战俘为主体的化敌为友的特殊学校。后经中共中央[ZhongGongZhongYang]、中央军委反复磋商并在1940年10月决定建校,野坂参三担任这所日本[RiBen]工农学校校长。他也是抗战期间常驻延安[YanAn]的唯一国外兄弟党领导人。1945年4月至6月,野坂参三作为唯一的兄弟党代表参加了中共七大,并在大会上作了《建设民主的日本[RiBen]》的书面发言。正如赵安博(时任日本[RiBen]工农学校副校长)所言:“野坂参三在华5年半时间里,为协助中国[ZhongGuo]人民打败日本[RiBen]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为准备回国后的斗争,作出了独特重大的贡献。”卡萝尔?卡特说:“冈野进是在中国[ZhongGuo]的3个著名日本[RiBen]革命家之一,他致力于宣传和情报工作。”(《延安[YanAn]使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这是符合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