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图文中国 >
一个人的“粮仓”--国家形象
2011年10月5日,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燕庄村农民驾驶农机犁地播种小麦。目前,当地麦田播种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大大降低了麦农的劳动强度,节约了种地的时间和成本。
2009年以来,河南在全国率先立项实施33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100多万亩。新乡、许昌、商丘、漯河等市先后建立起3万亩至10万亩不等的集中连片项目区,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井配套、旱能浇、涝能排、品种优、结构良的田园化格局,大大推进了农业综合开发,成为引领现代农业的亮点。
今年,河南省将继续建成高标准农田842万亩,预计到“十二五”末,该省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3500万亩。
目前,河南省内黄县等地已基本实现耕翻、播种、收割等全流程机械化务农,生产成本明显下降,种粮效益开始显现。更多的农民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彻底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真正实现“科技装备到农乡,一人轻松管粮仓”。新华社发(刘肖坤 摄)
2012年3月24日,河南省内黄县后河镇桑村村民尹树宝在麦田喷洒除草剂。尹树宝家中有22亩地,田间都种有枣树。他家购置了农用四轮车,每次打农药都用四轮车配上打药棒喷洒,既方便又省时。新华社发(刘肖坤 摄)
2012年3月25日,河南省内黄县城关镇碾头村农民卜芬娥在刷电卡浇地。卜芬娥原来家中有10亩地,分在大小不同的5个地方耕种。经过2010年村土地整改后,这10亩地集中在了一起。“现在俺家就这一块地,干活也不用来回跑了。过去浇地都是用柴油机器,费钱费时费力,现在国家给俺们修了田间道路,铺设了地埋管道,安装了刷卡浇地设备”,卜芬娥说,“一个妇女就可以轻松浇灌全家的田地,丈夫外出务工也不用担忧。”新华社发(刘肖坤 摄)
2012年4月13日,河南省内黄县豆公乡崔大晁村村民关秀得在管理麦田。今年57岁的关秀得家中5口人,12亩耕地,其中有2亩桃园。“原来割麦都用镰刀,装车往外拉,然后打场、晾晒,一片麦田得用十来天才能收完。现在俺一个老婆子一天不用就把麦子收好了”,关秀得说。新华社发(刘肖坤 摄)
2012年6月4日,家住河南省内黄县城关镇西长固村的张红卫驾驶收割机在夜间收割小麦。2010年,张红卫购置了联合收割机。前两年他跟随“麦客”大军南下淘金,今年他选择在当地作业。家中15亩地平常都是妻子一人管理,为了不耽误白天外出收割挣钱,自家的小麦都是在夜晚抢收。新华社发(刘肖坤 摄)
2012年6月11日,河南省内黄县城关镇南长固村农民苏刚志(左)利用收割机收小麦。五年前,苏刚志流转承包土地50多亩,近年来陆续购买了播种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播种、管理、收割全部实行机械化,干活的人越来越少,种粮收益也越来越多。“现在通过机械化操作,我一个人管理50亩地还是比较轻松的。要是放在以前,10亩地都要几个人起早贪黑一起忙活”,苏志刚说。新华社发(刘肖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