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史在线 > 个人立传 >
老革命刘西尧的传奇人生--中国年鉴
1937年走出武汉大学踏上革命道路,刘西尧一生亲历了筹建“二汽”、“两弹”研制、恢复高考三件影响整个中国的大事。2013年8月24日9时30分,晚年定居武汉的传奇老人刘西尧在同济医院逝世,享年97岁。
刘西尧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教育部部长、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他回首往事时曾说:“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既有伟大的成功,也有痛心的失误;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谁也不应该回避自己的失误。‘人间正道是沧桑’,人们将历尽沧桑,走向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
刘西尧原名刘锡尧,1916年出生于成都,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武大物理系,在珞珈山上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在一些进步师生影响下,1936年8月,20岁的刘西尧领导了武汉大学响应北平“一二·九”的游行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与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联系;当年9月底,写了入党申请书;10月2日,他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出任黄冈中心县委书记。1963年,刘西尧晋升少将军衔。
奉命在湖北筹建二汽
1954年,中央同意由时任湖北省委第一副书记的刘西尧任二汽建设筹委会主任。二汽初步选址定在湖北武汉。
他后来接受采访时回忆:“当时,二汽初步选址在东湖,即现在的武重旁。到了1955年,中央决定,二汽在四川成都另选厂址。不久,中央考虑到一汽尚未建成投产,立即又上二汽,不但资金紧张,技术人员也跟不上,二汽因此再次推迟建设。”
晚年谈及此事,老人笑谈:“我搞汽车是虚晃一枪。”
他是首颗原子弹实验的副总指挥
“二汽”筹建搁浅后,这位马背上的将军踏上了进军国防科技之路。
1964年10月16日,我国首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刘西尧是这次试验的副总指挥。
2009年10月,在刘西尧茶港的家中,当记者问到是否还记得45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事,老人反问:“我怎么会忘掉?”
“它(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对中国很重要”。刘西尧戴着助听器仔细聆听记者的问话,很快做出了回答。“昨天的事我今天就忘了,原子弹的事,不会忘。”
1963年,刘西尧从国家科委副主任兼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副主任的岗位上调任二机部副部长,主抓原子弹研制工作。
原子弹装配好并吊上塔顶,所有人撤离警戒线后,刘西尧将按钮钥匙交给了国防科委副秘书长张震寰,由他按动电钮。
推动恢复高考选才制度
1977年,复出不久的邓小平重点抓起了教育。在8月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时任武汉大学副教授的查全性强烈呼吁:从今年起就改进招生办法,再也不能忽视新生质量了。当时,大学秋季录取计划仍采推荐制。会上,当邓小平转身问教育部长刘西尧当年恢复高考是否可能时,刘做出了肯定回答。他还建议推迟开学时间,当年就恢复高考,获得了邓小平批准。1977年高考恢复,改变了无数国人的命运。约578万人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录取27.3万。
“文革之后,恢复高考决策的出台,可以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挥了巨大的力量。从此,教育和科学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每每谈及此事,刘西尧便深有感触。
武汉是他的第二故乡
刘西尧对武汉感情很深。在民族危亡时刻,他走出武大,投笔从戎,转战鄂东;建国后,刘西尧曾任湖北省委副书记,1953年曾陪同毛泽东同志上蛇山,还指挥了1953年夏季的防汛抗洪斗争。老人晚年又定居武汉。
对于晚年生活,他曾说:“退下来后就安心修养,有人找我办事写条子我都拒绝,因为假如是不该办的事,写条子会让别人感觉为难;假如是该办的事,也就不需要我写条子了。”
这位传奇老人、武大肄业生,也是武大的杰出校友。今年从武大毕业的博士生韩晗昨日说:“前年祖母还专程到刘老家里看望过他。老人家待人和蔼,为人坦荡,是我们这些晚辈仰望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