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湖北 >
李鸿忠谈构建支点跨越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李鸿忠代表
支点建设进展明显
人民日报记者: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希望湖北[HuBei]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已有6年,请问李鸿忠书记,湖北[HuBei]在支点建设上有什么进展?
李鸿忠: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HuBei]时,提出“湖北[HuBei]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支点的定位,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北[HuBei]发展[FaZhan]的战略定位,是对湖北[HuBei]发展[FaZhan]的目标要求,是对湖北[HuBei]干部群众赋予的崇高使命、沉甸甸的重托和殷切期望。
支点是重点、着力点,应该发挥影响、带动、推动其他地方发展[FaZhan]的功能。
5年多来,湖北[HuBei]全省上下按照总书记的嘱托,紧紧围绕构建战略支点的目标,结合湖北[HuBei]省情,相继启动了武汉[WuHan]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将其作为支点建设的载体和总抓手。
在总体战略指引下,省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湖北[HuBei]要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四基地一枢纽”发展[FaZhan]思路,在转变发展[FaZhan]方式、自主创新、“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领先地位。
湖北[HuBei]还确定了以武汉[WuHan]为中心城市,襄阳和宜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主两副”城市发展[FaZhan]战略。
5年多奋进,支点建设进展明显。2010年湖北[HuBei]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06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4.8%,比2005年增长了1.42倍。去年,湖北[HuBei]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一万亿,相当于“十五”5年的投资总和。投资增速、消费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等多项指标领先于中部地区。
建设支点,必须靠湖北[HuBei]的发展[FaZhan]实力和业绩。在“十一五”发展[FaZhan]的基础上,湖北[HuBei]提出了“十二五”实现跨越式发展[FaZhan]的目标,增强自主创新示范功能、对外开放服务功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等“三大功能”,真正把湖北[HuBei]建设成为重要的战略支点。
“十二五”是两型社会试验重点突破阶段
经济日报记者:武汉[WuHan]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承担着引领改革创新的重大历史使命。请问李宪生副省长,自中央批准“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以来,武汉[WuHan]城市圈做了哪些探索?“十二五”期间还有哪些打算?
李宪生:2007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武汉[WuHan]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工作。这个名称分解开来是三段,一个空间是武汉[WuHan]城市圈,一个主要目标是“两型”社会建设,让我们[WoMen]进行试验的是综合配套改革。
从2007年12月到今天,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3年时间,这3年来,我们[WoMen]是按照国家批准的总体方案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但在这3年中,我们[WoMen]的工作各有侧重。如2008年,国家刚刚批准,但具体方案并不清晰,工作路径并不明确,所以第一年,我们[WoMen]的工作是围绕着总体方案来展开的,首先按国家要求,制定了总体方案。为明确具体实施,又制定了“56541实施框架”,具体来说就是空间、产业、社会事业、交通、环保等5个专项规划,财税、金融、土地、投资、环保、人才等6项政策;五个一体化等5项重点工作;3年改革行动计划;以及1项重大改革项目清单。
为了争取国家对武汉[WuHan]城市圈的支持力度,湖北[HuBei]省先后与67个国家部委和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先后在圈域批准设立综合性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以及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10多项“金帽子”。
截止目前,武汉[WuHan]城市圈建设已初步建立起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规划引导机制和合作机制,启动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FaZhan]、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公共设施合理布局等相关工作。
武汉[WuHan]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启动两年多来,经济增长速度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为湖北[HuBei]省经济社会发展[FaZhan]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也为湖北[HuBei]省努力构筑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二五”时期是武汉[WuHan]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深入推进、重点突破的阶段,我们[WoMen]将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区域市场、生态环保“五个一体化”进展;三是发挥武汉[WuHan]龙头作用,明确各城市发展[FaZhan]定位,发挥集成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使武汉[WuHan]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东湖示范区14项政策支撑发展[FaZhan]
香港大公报记者: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继中关村之后,国家批准的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请问童国华先生,从企业角度,这种创新示范带来了什么变化?
童国华:从国务院批准武汉[WuHan]东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应该说,湖北[HuBei]省、武汉[WuHan]市和相关的一些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我们[WoMen]企业有很多感受,总体来说有两方面:一方面,政府的政策促推了自主示范区企业的发展[FaZhan];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优惠政策,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大型企业到东湖开发区建设研究院、研究所,进行技术创新,为我们[WoMen]这些开发区自身成长起来的企业,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竞争压力,这也促推了我们[WoMen]自身的发展[FaZhan]。我们[WoMen]必须要加快进度,加快发展[FaZhan],才能迎接挑战,更好地在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从政策促推的层面来讲,据我所知,整个开发区的政策有14项之多,涉及到企业的信用体系、市场主体的准入、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补偿、政府采购、税收政策优惠、高层人才吸引等。在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补偿方面,东湖开发区拿出3000亿元,中小企业一旦出现信用贷款损失,由财政承担30%的的本金损失,如此减少其投资风险。在税收方面也有优惠政策,比如对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只缴15%的企业所得税;对个人所得税,符合条件的高级人才,按其上一年度所缴工薪个人所得税省、市、区三级政府留成部分100%的标准给予奖励。对市场主体准入方面,允许以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作价出资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在一些国家项目的争取方面,给予很多优惠政策。我们[WoMen]最近刚拿到一个奖励,是我们[WoMen]作为“中国智慧城市论坛”的主持方,是一个国家级的年会组织,为此开发区给了我们[WoMen]奖励,也就是说只要争取到国家级的重大专项,就可以获得开发区的激励或者奖励。
再就是对高技术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吸收方面,也出台了系列政策。国家有个“千人计划”,开发区有个3551计划,也就是在3年之内,在五个领域集聚50位领军人物来创业,同时培育一千名高层次技术人才,来推动自主高新区发展[FaZhan]。对这些引进人才,给予一定的安家费、双限房等政策优惠。去年我们[WoMen]有两位专家进入国家“千人计划”,有几位专家进入3551计划,所以我说政府这些政策,助推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FaZhan]。
竞争也加剧了对企业的压力,国资委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央企在这两个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的转变,包括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政策,如果没有这两个示范区,国资委不会出台相应政策。但同时这也给我们[WoMen]稳定人才提供了极大的支撑。
但竞争确实在不断加强,因为世界500强都来了,我们[WoMen]很多在光电子行业的竞争对手都纷纷到开发区来开公司,办研究所,来挖我们[WoMen]的人才,我们[WoMen]要不断转变机制体制,跟上开发区变化的步伐,我们[WoMen]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十一五”期间,我们[WoMen]为中国光通信技术的创新,使国家光通信技术位于世界前列,我们[WoMen]也有信心,继续在这个行业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信息技术发展[FaZhan]作出更大贡献。我相信在这个发展[FaZhan]过程中,我们[WoMen]企业也会不断发展[FaZhan]壮大。
推动“两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湖北[HuBei]日报记者:上月中旬,湖北[HuBei]相继启动了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FaZhan]试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FaZhan]试验区。请问李鸿忠书记,湖北[HuBei]启动这两个试验区有什么考虑?
李鸿忠:今年,湖北[HuBei]相继启动了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FaZhan]试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FaZhan]试验区,我们[WoMen]称之为一“红”一“绿”两区。在这两个区域建立经济社会发展[FaZhan]试验区,意义非常重大。“两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精神、顺应民意作出的重大决策,适应了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FaZhan]的需求和渴望。
大别山是革命老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老区发展[FaZhan]相对滞后。我们[WoMen]应该饮水思源,不负革命先烈的贡献,让老区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FaZhan]成果。
武陵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同样存在经济社会发展[FaZhan]滞后的问题。这一地区不发展[FaZhan]、群众不奔小康、不实现现代化,湖北[HuBei]全省的小康进程、现代化进程就会受到影响和制约。
启动“两区”建设,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在转变发展[FaZhan]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FaZhan]观方面的高度自觉。“两区”虽然贫困落后,但是自然生态资源、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制定规划时,要求“两区”建设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加快推进资源集约利用,促进绿色大繁荣,绝不走先粗放后集约、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FaZhan]试验区要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开放活区、富民稳区,切实把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的关怀落到实处。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FaZhan]试验区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走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FaZhan]之路。“两区”建设中,湖北[HuBei]省会制定一系列对口帮扶措施,在交通基础设施、人才资源对“两区”进行大力支持。
同时,武陵山涉及4个省市,大别山涉及3个省,湖北[HuBei]只占了一部分,仅凭湖北[HuBei]的努力还不够。“两区”大发展[FaZhan]需要所涉及省市的相互合作。借着这次两会的机会,各省市可以共同建议,争取推动“两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让“两区”尽快实现快速、全面发展[FaZhan]。
武汉[WuHan]要更有实力、更有影响力、更有魅力
香港文汇报记者:近代以来,武汉[WuHan]就是中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城市之一。请问阮成发书记,在构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战略支点的宏伟目标中,武汉[WuHan]承担着什么使命,您和您的团队如何承担使命?
阮成发: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湖北[HuBei]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鸿忠书记曾经强调,这个重要的战略支点从区域上讲是湖北[HuBei],从一个点上讲应该是武汉[WuHan],所以要求武汉[WuHan]成为龙头武汉[WuHan]、支点武汉[WuHan],要求武汉[WuHan]在“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FaZhan]。我深深感到这是中央、省委、省政府赋予武汉[WuHan]的重要使命,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
大家知道,近代以来,武汉[WuHan]就是中国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城市,早在100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对武汉[WuHan]有过重要的描述,指出武汉[WuHan]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埠铁路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还设想,武汉[WuHan]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去年国务院在批准武汉[WuHan]的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对武汉[WuHan]的定位进一步明确,即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近几年来,我们[WoMen]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FaZhan],去年经济总量在中部地区成为惟一一个超过5000亿元的大省。但是我们[WoMen]很清醒地认识到,距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武汉[WuHan]的要求,距离武汉[WuHan]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和应有的地位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WoMen]要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乃至国家中心城市,我感到我们[WoMen]至少要在城市实力、城市功能、创新能力、城市魅力这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所以我们[WoMen]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着重在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发展[FaZhan]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我们[WoMen]将全面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我们[WoMen]规划在五年以后,经济总量超过10000亿元。第二,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增强要素聚散能力,进一步发挥好武汉[WuHan]在教育、科技方面的优势,基本建成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基本建成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提升交通聚集、辐射功能,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工程设计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努力建设智慧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在武汉[WuHan]汇集。第三,实施好国家两大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FaZhan]能力,两大战略大家都清楚,一是加快东湖自主创新国家示范区的建设,使武汉[WuHan]成为国家重要的自主创新中心城市,深入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走生态文明发展[FaZhan]的路子。第四,要打造特色文化,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增强城市魅力,我们[WoMen]将通过塑造城市精神、彰显汉派特色文化、壮大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强市,同时更大力度地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使武汉[WuHan]更宜业、宜居,成为绿色江城,更大力度地改善民生,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建设幸福武汉[WuHan]。
总之,我们[WoMen]将努力使武汉[WuHan]成为更有实力、更有影响力、更有魅力的城市。
举全省之力大兴水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今年中央1号文件是关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我想请问王国生省长,湖北[HuBei]作为千湖之省将如何抓住这次历史机遇,搞好水利建设?
王国生:我到湖北[HuBei]工作至今整整3个月,这3个月我印象最深的是湖北[HuBei]确实是“灵秀湖北[HuBei]”,她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美誉确实应该归她。境内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真是名不虚传。在这样一个地方我觉得可以做更多更美的文章。过去我知道湖北[HuBei]省会武汉[WuHan]是一个特大城市,“大上海、大武汉[WuHan]”,人们喜欢连起来说,对她大的一面印象比较深。这3个月我对湖北[HuBei]、武汉[WuHan]很有灵气的一面有了很深的感触。
湖北[HuBei]是水利大省,水利对全省经济发展[FaZhan]、社会进步、环境改善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水利在湖北[HuBei]的重要性我想用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的话来说,大家就会感到比较直观了:他讲我们[WoMen]湖北[HuBei]有三件天大的事情,分别是防汛、血防和移民,都和水利有直接的关系、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WoMen]加快水利建设意义非常重大。
今年中央1号文件主题指向水利,这是中央1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后首次聚焦水利,系统地对水利改革发展[FaZhan]问题进行了部署,所以说当前我们[WoMen]湖北[HuBei]面临一个历史性的新的机遇。我们[WoMen]一定要牢牢地抓住这个机遇。
我们[WoMen]怎么样来抓住这个机遇呢?我们[WoMen]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考虑的。第一是进一步形成共识,在全省上下统一思想认识。我们[WoMen]现在广泛宣传发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要举全省之力大兴水利。
第二是我们[WoMen]要把中央1号文件贯彻落实好。最近省委省政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出台了湖北[HuBei]省1号文件《湖北[HuBei]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的决定》,并专门研究了一些重大的措施。我们[WoMen]准备大幅度增加财政水利专项资金,要求省财政今后5年要投入200亿元以上,其它不足的部分要采取水利贷款、财政贴息、预算管理的方式来足额满足水利建设的实际需要。今年湖北[HuBei]省水利总投资规模要争取达到200亿元以上,“十二五”时期总投资要达到1189亿元。
第三是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四大体系:功能比较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健康保障体系;适应科学发展[FaZhan]的水利管理体系。我们[WoMen]要充实水利建设的项目库,共规划水利建设项目2000多个。今年我们[WoMen]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在开展工作,比如在基础设施方面,继续做好荆江大堤防洪保安工程建设等等。今年省政府要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就是要再解决2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水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突出抓好武汉[WuHan]大东湖、黄石磁湖等水生态的修复项目建设。
第四是我们[WoMen]要形成合力,要建立投融资平台,吸收社会资金来投资水利,吸引企事业单位参与水利,广泛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投入农田水利建设。通过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来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重视水利、大干水利、大兴水利的良好局面。总之我们[WoMen]把这件事情当成当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
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FaZhan]
新华社记者:我注意到,湖北[HuBei]省明确提出“把跨越式发展[FaZhan]写在‘十二五’发展[FaZhan]的旗帜上”,“跨越式发展[FaZhan]”的口号用现在流行语说,还是非常“给力”的,令人振奋。我想问一下书记,这一目标有什么依据?定位又是什么?
李鸿忠:刚刚闭幕的湖北[HuBei]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湖北[HuBei]省“十二五”发展[FaZhan]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正式把跨越式发展[FaZhan]写在了湖北[HuBei]“十二五”发展[FaZhan]的旗帜上,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我们[WoMen]主要依据有:
一是中央有要求。我认为当前的时代就是跨越式发展[FaZhan]的时代。对湖北[HuBei]来讲,面临着经济总量的跨越和发展[FaZhan]模式的跨越:经济总量上,我们[WoMen]的经济总量与沿海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有跨越式的增长;发展[FaZhan]方式上,需要我们[WoMen]从传统发展[FaZhan]模式向科学发展[FaZhan]模式跨越。实现这一目标,我们[WoMen]在思维、理念、方式方法和实现路径等方面,都必须要有跨越式发展[FaZhan]。再者,中央明确提出湖北[HuBei]要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支点得有实力、有“吨位”,弱小作不了支点,这也要求我们[WoMen]必须跨越式发展[FaZhan]。
二是湖北[HuBei]人民有期待。湖北[HuBei]经济总量已突破1.5万亿元,但与沿海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湖北[HuBei]人民期望改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适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FaZhan],否则,就有负于人民的期待。
三是湖北[HuBei]有条件。湖北[HuBei]有大工业、科教、农业、区位、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打基础、管长远,到目前,如不跨越式发展[FaZhan]就浪费了这些基础和条件,就有负于机遇对我们[WoMen]的历史性惠顾。当前,我们[WoMen]正处于发展[FaZhan]的战略机遇期,这需要我们[WoMen]搞好“春天里的耕种”。
目前,跨越式发展[FaZhan]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我们[WoMen]正卯足了劲儿、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推进跨越式发展[FaZhan]。至于跨越式发展[FaZhan]的目标定位:
从量的方面看,我们[WoMen]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从1.5万亿元向2.5万亿元跨越;从质量方面看,我们[WoMen]要按照科学发展[FaZhan]的要求,转变发展[FaZhan]方式,追求更高的发展[FaZhan]质量。现在看来,由于我们[WoMen]已形成的发展[FaZhan]加速度,量的跨越不成问题,质的跨越考验着我们[WoMen]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我们[WoMen]有信心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FaZhan],也希望新闻界的朋友在湖北[HuBei]跨越式发展[FaZhan]中给力。
视群众工作为“生命工程”
农民日报记者:从媒体上看到湖北[HuBei]正在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我想请问湖北[HuBei]开展这项活动的初衷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怎么保证既轰轰烈烈又扎实有效?
李鸿忠:感谢农民日报关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这项活动我们[WoMen]简称为“三万”活动,这里的万是个概数。第一个万,涉及到省、市、县、乡四级10万余名干部;第二个万,就是要进2.6万个村;第三个万,就是要入1000多万农户。我们[WoMen]的要求是,让干部的脚印“印”到每个农户家中。
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FaZhan],贯彻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我们[WoMen]在今年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次集中学习时提出,要视群众工作为“生命工程”。群众工作是我们[WoMen]执政党的生命工程、是我们[WoMen]党委政府的生命工程、是我们[WoMen]领导干部的生命工程、是我们[WoMen]每个公务员的生命工程。
这项工作的第一个考虑就是培养和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现实中我们[WoMen]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WoMen]交通方便了、通讯发达了,与农民的沟通反而少了?这说明我们[WoMen]当前群众工作差就差在联系上。同时,我们[WoMen]现在的财力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已雄厚多了,可为什么有些事还是没办好?说明不是财力的问题,或不完全是财力的问题,还有与群众的感情的问题。“三万”活动就是要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二个考虑就是要转变干部作风。总书记强调要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不面对面如何能拉上手?不拉上手如何能心连心?现在很多群众只能从电视上看到我们[WoMen]这长、那长,用群众的话说就是“没见过真人”。我们[WoMen]要通过这项活动让每一户农民都能与我们[WoMen]的干部面对面、手拉手。为此,我还要求这项活动要全覆盖。2.6万个村、1000多万农户全部走到,再偏远的村也不遗漏,让每个农户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三个考虑是检查党的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这些政策从总体上讲是落实了,但是不是没有死角?我们[WoMen]不能只看到窗口,还要看到每个角落,让党和政府的阳光照进每一户农户屋里。我们[WoMen]要求每个干部都是检查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钦差大臣”,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检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第四个考虑是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湖北[HuBei]是农业大省,“三农”工作真正要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这次干部进村入户牵扯面很大,为什么?值不值?需不需要这样做?回答是非常值得的,一定要这样做!因为我们[WoMen]是农业大省,对农业投入再多也不为过,对农业支持的力度再大也不为过。当前农民最盼望什么?需要解决什么?担忧什么?我们[WoMen]干部下去,就是要为“三农”工作号准脉,再开对“药方”,进而推动“三农”工作的解决。
我和国生省长对这项工作负总责,我们[WoMen]制定了工作手册,提出了很多工作要求,要求不能搞陪同检查,不能扰民,不能给农民增加任何负担。当然,我们[WoMen]也欢迎记者朋友们和我们[WoMen]的工作队一起,进村入户,到农民的家里、田间地头看一看,发现问题向我们[WoMen]的党委政府反映,把农民的愿望带给我们[WoMen]。(文图/记者韦忠南 李保林 张磊)(湖北[HuBei]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