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湖北 >
夫妇义养脑瘫孤儿15年 为其治病花光积蓄--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楚天金报讯 从15年前的那个冬日开始,一个[YiGe]孩子[HaiZi]的命运和一对夫妇[FuFu]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收养这个被遗弃的孩子[HaiZi]却是始于邻居的一个[YiGe]玩笑。家住新洲区三店街三店村的农户汪福全和徐金菊夫妇[FuFu],为这个孩子[HaiZi]付出了太多。
一句玩笑促成收养孤儿义举
63岁的汪福全记得很清楚,那是1996年的农历十月十七(11月27日)一大早,他看到离自家不远的猪行门前围了不少村民,台阶上有一个[YiGe]竹篮,里面躺着一个[YiGe]用毯子包着的小婴儿,脸上被冻得发紫,毯子里还有一张写有孩子[HaiZi]生日的纸条,那天孩子[HaiZi]刚满15天。看孩子[HaiZi]可怜,汪福全想把孩子[HaiZi]抱回家去加件衣服,可邻居却在汪福全提起篮子回家时,在他身后点起了一挂鞭炮,并调侃他说:“鞭炮都放了,孩子[HaiZi]抱回去就不能再抱出来。”
就这样,汪福全把这个孩子[HaiZi]抱回了家。他打算自己就先带着,到时候有哪家想收养,再把孩子[HaiZi]送出去。可他没想到,这一抱就是15年。至今,汪福全和老伴还留着当年包孩子[HaiZi]的那块毯子。汪福全说,毯子里还有一张写有孩子[HaiZi]出生日期的纸条,那天孩子[HaiZi]刚满15天。
汪福全和老伴徐金菊给孩子[HaiZi]取了个“三女伢”的小名。开始,孩子[HaiZi]没什么异样,但同龄的孩子[HaiZi]都能说会走了,两岁的“三女伢”却什么都不会。焦急的夫妻俩带着孩子[HaiZi]到武汉的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却犹如晴天霹雳——孩子[HaiZi]被诊断为“脑瘫”。
汪福全回忆说,当时自己也闪过放弃的念头,但看着可怜的孩子[HaiZi],他怎么都狠不下心。汪福全带着孩子[HaiZi]跑了多家医院,花光了积蓄,但孩子[HaiZi]的病却并没起色。
汪福全夫妇[FuFu]有两儿一女,大儿子的孩子[HaiZi]只比“三女伢”大半岁,因为要照顾“三女伢”,自己的孙子都是请人帮忙带的。
汪福全夫妇[FuFu]一直悉心照顾“三女伢”,经过一次又一次练习和摔倒,“三女伢”终于能颤颤巍巍走路了;可以慢慢穿衣服了……每一次进步,都让夫妻俩感动和安慰。
最让汪福全惊喜的是,“三女伢”在十岁时,一天突然冲着汪福全叫了一声“爹爹”。这一声呼喊让汪福全老泪纵横。
每天给“三女伢”洗漱,帮她穿衣,照顾她上厕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其中有多少辛酸只有夫妇[FuFu]俩心里最清楚。
汪福全夫妇[FuFu]的收入全靠一家小副食店,平时日子过得很节俭。但“三女伢”想吃、想要的,他们总会尽量满足。
最希望她以后有个好归宿
这些年来,汪福全夫妇[FuFu]一直想送“三女伢”去上学,但她生活不能自理,一直没能上学,这是他们的心病。汪福全今年已63岁,他和老伴的身体都不如以前,“三女伢”让他们实在放心不下。
目前,当地民政部门和汪福全夫妇[FuFu]签订了《孤儿养育监护协议书》,约定汪福全夫妇[FuFu]把“三女伢”养到20岁后就可以由民政部门接着抚养。
汪福全说,其实他心中还有个奢望,就是能为“三女伢”找个婆家,这样以后他们不在了,也有个贴心人能照顾她。
(见习记者夏珺 通讯员程书雄、陈建红)
(编辑:S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