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四川地震灾区的港澳台同胞印记:我们的爱不曾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我们的爱不曾离开
——四川[SiChuan]地震灾区[ZaiQu]的港澳台同胞[TongBao]印记
新华社成都5月10日电(记者[JiZhe]吴济海 余里 黄毅)患难见真情。三年前的“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ZaiQu]百姓带来巨大伤痛,也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情感,激发出两岸四地同胞[TongBao]情同手足、患难与共的骨肉亲情。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港澳台同胞[TongBao]的爱就不曾离开。
三年来,远在千里之外的港澳台同胞[TongBao]的爱心善举不断涌向灾区[ZaiQu],中华儿女血浓于水、心手相牵的同胞[TongBao]深情得以深刻表达,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共渡难关的赞歌。
三年来,港澳台同胞[TongBao]与灾区[ZaiQu]人民一道克服重重困难,援助的一个个重建项目在川蜀大地拔地而起,让无数百姓受惠,浓浓的同胞[TongBao]大爱,铸就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三年来,港澳台同胞[TongBao]以持续的热情向灾区[ZaiQu]伸出温暖之手,志愿者和援建者的身影穿梭在灾区[ZaiQu]各地,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抚慰心灵、让爱延续,在灾区[ZaiQu]浇灌出朵朵奉献、感恩之花。
天灾更让我们感受到血肉相连
走进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苍溪村,菖溪河畔51栋依山而建的二层小楼格外显眼,白墙、青瓦,一座座极具川北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门前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房后满山树木苍翠欲滴,这便是澳门[AoMen]爱心民居工程苍溪村集中安置点,现名为“澳援新村”。村民家门上悬挂的“澳门[AoMen]爱心民居工程”牌子在告诉人们,这个质朴而充满朝气的新村凝聚着澳门[AoMen]同胞[TongBao]沉甸甸的爱心。
汶川大地震造成利州区直接经济损失241亿元,列国家确定51个重灾县第13位。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区[ZaiQu]和数以万计失去家园的群众,2008年8月18日,澳门[AoMen]特区政府宣布援川首批项目确定,17个项目落户利州。宣布当天,即启动惠及1.4万户、援建金额3.08亿元的爱心民居工程。后又增加澳源体育中心,总援助金额近13.7亿元。2009年底,爱心民居工程全面完工。
苍溪村党支部书记余型成告诉记者[JiZhe],该村共有256户村民住进了爱心民居的新房子,其中因地质原因无法原址重建的51户受灾农户被集中安置到澳门[AoMen]爱心民居工程苍溪村集中安置点。
村民罗德军家就住在这处安置点,“现在住的房子比地震前好多了,有上下两层,没有澳门[AoMen]同胞[TongBao]的援助,我们哪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罗德军满脸笑容,充满感激。
地震以前,罗德军家住在山上,房子是砖木结构,面积也没有现在的房子大。地震发生后,山上的房子因有山体滑坡危险,已不适合居住,他和其他50户人家从山上搬下来住进了集中安置点。
“真的非常感谢澳门[AoMen]同胞[TongBao]和政府!”罗德军说,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现在也许还住在山上或者睡帐篷呢,安置点的整体风貌和绿化都很好,“都比得上城里了,来这儿旅游的人都夸我们的房子漂亮。”
利州区澳门[AoMen]爱心民居工程只是澳门[AoMen]同胞[TongBao]援助四川[SiChuan]地震灾区[ZaiQu]的一个缩影。地震发生后,澳门[AoMen]特区政府拨款50亿澳门[AoMen]元、澳门[AoMen]基金会拨款5亿澳门[AoMen]元支持援建工作。以澳门[AoMen]特区现有54万人口计算,澳门[AoMen]同胞[TongBao]人均捐赠金额逾万澳门[AoMen]元,将这座小城的无疆大爱撒播到灾区[ZaiQu]的广袤大地。
在汶川地震三周年前夕,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5月初再次率队前来四川[SiChuan]考察援建工作,这已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具体主管香港援川工程的唐英年第9次来四川[SiChuan],同行的特区政府官员中有的已到访灾区[ZaiQu]50余次。
唐英年说,每一次来到四川[SiChuan]灾区[ZaiQu],都会看到灾后重建取得的重大进展,灾区[ZaiQu]同胞[TongBao]们的生活不但恢复正常,还得到不断改善。看到灾区[ZaiQu]群众能够直接受惠于香港援建项目,我们感到非常鼓舞和欣慰。他还说,将与四川[SiChuan]方面一起共同努力,并为建成投运的学校[XueXiao]、医院等机构提供长效的支持和帮助。
5月初来到四川[SiChuan]的还有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吴伯雄在于成都举办的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谈起两岸同胞[TongBao]在汶川大地震和2009年台湾[TaiWan]“八八”水灾中互相关心时感慨说,天灾虽然是不幸的,但是这样的天灾更让我们感受到血肉相连,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
吴伯雄说,看到重灾区[ZaiQu]映秀镇、水磨镇在三年内从一片废墟重新站起来,觉得非常欣慰,“也非常欣慰其中有台湾[TaiWan]人民的爱心参与在里面”。
地震虽无情,同胞[TongBao]有大爱。其实,和澳门[AoMen]同胞[TongBao]一样,香港和台湾[TaiWan]同胞[TongBao]为四川[SiChuan]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也给予了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
据统计,截至2011年4月底,香港特区共确定援助项目190个,援助金额84.31亿元人民币,目前累计完工39个,完成总投资33.8亿元,开工率99%。剩余大部分项目的总体工程将于今年内完成,并陆续在今年和明年竣工。
四川[SiChuan]灾区[ZaiQu]共接受台湾[TaiWan]社会各界捐款13亿多元人民币,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根据捐赠者的意愿,落实189个捐建项目。如今,这189个项目已基本完成,它们宛如189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充满生机的天府大地上,见证着两岸同胞[TongBao]的骨肉深情。
至今,仍有不少自港澳台来的同胞[TongBao]坚守在灾区[ZaiQu]从事援建和志愿服务,用他们的爱心和努力为灾区[ZaiQu]更加美好的明天奉献心力。
从开始到现在,我们的爱不曾离开
为了救助伤员和提供康复[KangFu]服务,来自香港的医务人员三年来没有离开这片需要关爱的热土。
“5·12”大地震发生后几天内,香港非政府组织“世界华裔骨科学会”的医务人员就发起“站起来”计划,北上为地震伤员提供假肢安装和专业康复[KangFu]治疗。
4月中旬的一个周日,记者[JiZhe]来到都江堰友爱学校[XueXiao],看到“站起来”的医务人员正在为学校[XueXiao]地震致残儿童调配假肢和指导康复[KangFu]服务。医务人员耐心地听孩子们描述过去一段时间对假肢的适应情况,为他们分析原因或调节假肢,有的孩子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在医疗器械上做动态平衡训练,教室里一切都有序、轻松。
来自香港的高级物理治疗师彭元红说,他们目前共有15至20人的香港医疗团队在四川[SiChuan],平时主要在设在成都的川港康复[KangFu]中心为伤员做康复[KangFu]服务,同时还有外展服务,定期到伤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如绵阳、德阳、绵竹、都江堰等地的学校[XueXiao]上门指导伤员们的康复[KangFu]训练,友爱学校[XueXiao]每周末都会有医务人员过来。
“进入四川[SiChuan]以来,我们‘站起来’就从未离开过。”她说,为了能让服务延续,“目前除了为伤员提供康复[KangFu]服务,我们还在为川港康复[KangFu]中心培训康复[KangFu]人才,这样可以为四川[SiChuan]培养出更多康复[KangFu]人才,从而为更多的人服务”。
2008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与四川[SiChuan]省政府签署意向书,同意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助近2.25亿元人民币,在四川[SiChuan]省人民医院建设“川港康复[KangFu]中心”。同年12月,“站起来”计划与四川[SiChuan]省人民医院共同申请的“川港康复[KangFu]培训及发展中心项目”也获得香港特区政府资助,主要用于康复[KangFu]人才培训与培养。
彭元红介绍说,川港康复[KangFu]培训及发展中心将通过与四川[SiChuan]本地的大专院校合作培养大中专生、为医院提供在职培训等方式,为四川[SiChuan]培养1000名康复[KangFu]人才,将来在四川[SiChuan]各地为伤员提供康复[KangFu]服务。
记者[JiZhe]从四川[SiChuan]省人民医院获悉,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川港康复[KangFu]中心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康复[KangFu]基地,先后对680多名伤员进行了康复[KangFu]治疗,95%以上的伤员功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KangFu]并回归家庭、社会,开始新的生活。康复[KangFu]中心还为300余名截肢伤员进行了假肢安装、调整和康复[KangFu]训练,让他们实现了“站起来”的梦想。
在友爱学校[XueXiao]的康复[KangFu]中心教室里,好动的孩子们有时脱下假肢就会拄着拐走出教室互相追逐,让治疗师一阵紧张,再将孩子们劝导回来,会诊、假肢调整、康复[KangFu]训练,然后把下次需要复诊的、需要康复[KangFu]辅具的一一登记。
治疗师的工作紧张而忙碌,但他们在接受记者[JiZhe]采访时欣慰地说,充满笑容的活泼、健康的孩子是他们最高兴看到的,自己的忙碌很值得。
同样是早春时节,细雨霏霏。在什邡市洛水镇的一处施工现场,记者[JiZhe]碰到了台湾[TaiWan]慈济基金会营建处的邓乃仁,这位43岁的汉子戴着眼镜、皮肤晒得坳黑,细雨在脸上结成了小水滴也没来得及擦去。
邓乃仁所在的工地为慈济基金会投资兴建的什邡大爱感恩环保科技园。邓乃仁说,从台湾[TaiWan]来四川[SiChuan]参加援建工作已有近20个月,中间偶尔回台湾[TaiWan]去看看家人。20个月中,他在雅安、邛崃等地参加慈济援建的1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建设,在各学校[XueXiao]完工后今年4月又赶到什邡来参加环保科技园的建设。
谈及20个月来的援建工作,他说:“感觉很好,生活各方面都很习惯”。作为慈济基金会营建处的专职员工,他以前也到全球各地参加过援建活动,但从未在台湾[TaiWan]以外的地方待过这么长时间,对此,邓乃仁说,两岸同胞[TongBao]血浓于水,都是一家人,“我祖籍就是福建的”。
邓乃仁目前和来自慈济的其他职员、志工一起住在慈济基金会洛水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人黄崇发对记者[JiZhe]说:“自从2008年5月14日慈济第一批援建人员来到四川[SiChuan]后,就不曾离开四川[SiChuan]这片土地。”期间,还有很多志工从台湾[TaiWan]自费过来援建四川[SiChuan]灾区[ZaiQu]。
什邡方亭慈济中学就是由慈济基金会援建的。记者[JiZhe]在崭新的校园里看到,学校[XueXiao]的大门、长廊,教室的梁、柱等,竟然没有一个全直角的,全是圆角建筑,且由水滑石建成。邓乃仁说,这是为了防止学生不小心碰撞时被划伤,“水滑石的建筑还美观、耐久。”
这种细致的关怀启发的爱心也在学校[XueXiao]里延续。方亭慈济中学工会主席、党支部副书记赖云告诉记者[JiZhe],学校[XueXiao]师生在2010年8月30日搬入这所新落成的学校[XueXiao]后,就一直将学会感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作为学校[XueXiao]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们也对来之不易的新校园格外珍惜,“自从搬进来后,学校[XueXiao]没有发生一起损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爱的共鸣:同胞[TongBao]大爱灾区[ZaiQu]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港澳台同胞[TongBao]的无私付出和投入,为灾区[ZaiQu]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欢乐和笑容。这种患难时刻的真情也让两岸四地的心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灾区[ZaiQu]人民永远忘不了港澳台同胞[TongBao]的关爱和善心,他们面对记者[JiZhe]时说的最多的词就是:感谢、感恩。
在都江堰市顶新新建小学的校园里,记者[JiZhe]看到了一些由康师傅产品标识组成的图案,这所学校[XueXiao]就是由台湾[TaiWan]顶新集团在地震后出资2380多万元捐建。
顶新新建小学由在地震中被损坏的原都江堰新建小学和紫东街小学合并而成,占地面积48亩,建筑面积约8485平方米,目前办学规模36个教学班,学生1600多人。“学校[XueXiao]面积比原来两所学校[XueXiao]总面积的3倍还大,办学规模也扩大了近40%。”顶新新建小学副校长张璐在接受记者[JiZhe]采访时说。
张璐说,从规划到施工监理,再到落成后的内外装修,顶新集团全程参与了援建过程,工作非常细致。同时,学校[XueXiao]重建过程得到台湾[TaiWan]各界关心,台湾[TaiWan]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以及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等各界人士都曾来该校视察援建、看望师生。
尤为可贵的是,顶新集团的关爱并没有在援建工程完成后就停止。张璐说,在学校[XueXiao]交付使用后,顶新集团还在学校[XueXiao]设有“持续关怀办公室”,继续对学校[XueXiao]的教学等工作予以关心和支持。
“这个办公室主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对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集体活动予以支持;同时,对学校[XueXiao]硬件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和改善。”张璐介绍说,去年7月,对由台湾[TaiWan]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台湾[TaiWan]师范大学、政治大学、成功大学五所高校和清华大学学生在顶新新建小学的义务支教活动,“持续关怀办公室”也给予大力支持。
在校园中行走,看到孩子们在“比原新建小学整个学校[XueXiao]还要大”的操场上欢乐地追逐、游戏,张璐说:“没有顶新的援建,我们很难想象能拥有这么漂亮的校园,我们全校师生都很感激。”
该校五年级二班的张光群说:“感谢顶新集团,是他们让我们有了这么漂亮的学校[XueXiao]和优美的环境。”而去年7月来自台湾[TaiWan]的大学生在学校[XueXiao]的支教让该班的郑凌阳小朋友对台湾[TaiWan]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知道台湾[TaiWan]的基隆港、台北101大楼,还有妈祖”,孩子天真地说,如果去台湾[TaiWan],就要去看大海。
学校[XueXiao]师生也在关注着宝岛的同胞[TongBao],2009年台湾[TaiWan]“八八”水灾发生后,学校[XueXiao]师生踊跃捐款,很多学生还给灾区[ZaiQu]小朋友写信,鼓励他们振作精神、渡过难关,并为灾区[ZaiQu]祝福。
方亭慈济中学的师生们也是如此。学校[XueXiao]校长简明富告诉记者[JiZhe],“八八”水灾发生后,在学校[XueXiao]进行捐款动员之前,师生就先行动起来了,纷纷给台湾[TaiWan]同胞[TongBao]捐款,在这所一半是农村学生一半是城市学生仅有1000余师生的学校[XueXiao],那次捐款达2万多元,“这是我们学校[XueXiao]多年来的捐款活动中很少见的大数目。”
“这就是全校师生对台湾[TaiWan]同胞[TongBao]感恩的一种表现”,简明富说,这种相互关爱对两岸同胞[TongBao]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矗立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的羌族民俗博物馆格外引人注目,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充满浓郁羌族风格的寨子。这座占地面积达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2平方米的博物馆就是由澳门[AoMen]基金会援助1亿澳门[AoMen]元建设的。
位于北川老县城的原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在地震中被破坏。谈到羌博馆的重生,博物馆馆长高泽友非常激动,他说,博物馆的全体人员和北川的文物部门都非常感激澳门[AoMen]同胞[TongBao],“没有他们的援助,一个西部小县想要建设一个这么大规模和漂亮的博物馆非常不容易,这是对保护和传播羌族文化所作的莫大贡献”。
目前,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已经基本完成,有望在2011年底前完成施工并开馆。博物馆已经从民间征集了羌族民俗实物近2000件,还将继续征集文物。
谈到未来,高泽文说,希望北川羌博馆成为全国羌族文化遗产展示传播的重要窗口和区域性的羌族文化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将加强与其他地区博物馆的交流,组织羌族文物到外地去展示,以更好地传播羌族文化,“我们首先想到澳门[AoMen]去交流,除了传播文化外,我们也是感恩,去向澳门[AoMen]同胞[TongBao]表达敬意和感激”。
广元市也将组织赴澳门[AoMen]答谢、感恩。罗德军说,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去,“我是农民,不太会说话,我去了的话就想向澳门[AoMen]同胞[TongBao]说谢谢!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参与记者[JiZhe]:王若遥、海明威、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