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西藏60年文化建设成果综述:文化工程惠及各族群众--中国年鉴

  

文化[WenHua]工程惠及各族群众
――西藏[XiCang]60年文化[WenHua]建设成果综述 

    新华社拉萨5月27日电(记者德吉、秦交锋、边巴次仁)投入巨资维修文物建筑,多种手段传承非物质文化[WenHua]遗产,公共文化[WenHua]服务日渐完善……和平解放60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西藏[XiCang]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WenHua]得到了很好继承、有效保护[BaoHu]和大力弘扬,各项文化[WenHua]工程惠及广大农牧民。

    为了保护[BaoHu]西藏[XiCang]的古文化[WenHua]遗产,上个世纪80年代起国家[GuoJia]先后对布达拉宫、大昭寺等一大批寺庙古建筑进行了保护[BaoHu]修缮,国家[GuoJia]对西藏[XiCang]文物维修的总投入已达到近13亿元,确保了这些文物的“延年益寿”。

    从1989年到1994年,国家[GuoJia]拨出5500万元资金和大量黄金、白银等物资,对布达拉宫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维修。对布达拉宫进行的首次重点维修在中国文物保护[BaoHu]史上是空前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古建筑保护[BaoHu]史上的奇迹,对藏文化[WenHua]乃至世界文化[WenHua]保护[BaoHu]作出了巨大贡献”。2002年实施的布达拉宫二期、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文物维修工程历时7年,总投资达到3.8亿元。2008年起,国家[GuoJia]又投入5.7亿元实施“十一五”文物维修保护[BaoHu]工程,创造了中央政府对西藏[XiCang]自治区文物维修一次性投入最多、维修点最多的纪录。

    “这些维修工程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及时排除了文物古建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存在的各种隐患。”西藏[XiCang]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旦增朗杰说。哲蚌寺僧人阿旺东觉说,僧众对维修工程很满意,维修也没有影响寺庙的正常宗教活动。

    不仅有形的文物建筑得到保护[BaoHu],无形的非物质文化[WenHua]遗产也得到有效传承。2005年西藏[XiCang]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WenHua]遗产保护[BaoHu]工程,国家[GuoJia]和自治区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专项保护[BaoHu]西藏[XiCang]非遗代表作。截至目前,西藏[XiCang]非遗各类传承队伍已发展到2万多人。

    《格萨尔王传》的抢救与整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被列为国家[GuoJia]重点文化[WenHua]项目,国家[GuoJia]为此设立专门机构,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目前,西藏[XiCang]自治区的学术机构已先后寻访到57位民间说唱艺人,并对其中15位说唱的《格萨尔王传》录音超过5000小时。不久前以90岁高龄辞世的桑珠老人,生前创造了一项纪录:他说唱的《格萨尔王传》录音达2000多小时,整理并公开出版了37本。

    76岁的次旦多吉出生在戏班里,8岁就开始上台演出。旧西藏[XiCang],连温饱都成问题的他,如今已成为藏戏觉木隆派的国家[GuoJia]级代表性传承人,每年享受5000元的政府津贴。

    从佛教音乐、传统音乐、舞蹈、藏戏等文艺项目,到藏族邦典、藏刀技艺、卡垫织造、藏族造纸、传统医药等技艺项目,西藏[XiCang]目前已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WenHua]遗产代表作2项,国家[GuoJia]级非物质文化[WenHua]遗产代表作60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WenHua]遗产代表作222项,国家[GuoJia]级非物质文化[WenHua]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3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34名。各传统行业文化[WenHua]名家在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扶持下,传承发展着藏族传统文化[WenHua]。

    中央政府十分重视藏语文的学习和推广。目前,西藏[XiCang]所有农牧区和部分城镇小学实行藏汉语文同步教学。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于1997年获得国际标准组织通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2004年国家[GuoJia]投入330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各地13家企事业单位自主研发藏文软件,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取得整体性突破,基本达到当前汉文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我只懂藏文,刚开始接触电脑有点担心自己不会操作,后来发现网上有很多藏文网站,现在上网真是得心应手。”藏族老人强平说。

    在旧西藏[XiCang],文化[WenHua]资源被仅占人口5%的上层人士所垄断。如今,各项文化[WenHua]惠民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越来越丰富的精神财富。

    过去每逢农闲季节,拉萨市达孜县塔杰村村民达瓦都会走到十几公里外的县城看电影,自从2006年塔杰村建成西藏[XiCang]首座农村流动数字电影院后,他再也不用走那么远去看电影了,电影已经成为达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我们现在也和城里人一样,每天都能看到清晰的数字电影。”达瓦说。

    目前,农村电影放映室在西藏[XiCang]广大农牧区得到普及,电影放映已覆盖98%的行政村,全区农牧民每月人均看电影1.64场。看藏语电视节目,读藏文报纸,听藏语广播,已成为广大农牧民的“家常便饭”,许多农牧民都用上了能发送藏文短信的手机。

    “十五”以来,西藏[XiCang]累计投资2.7亿元实施了全区74个县综合文化[WenHua]活动中心、149个乡镇综合文化[WenHua]站、300余个村文化[WenHua]活动室等一批公共文化[WenHua]项目;已建成2000个农家书屋,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都超过90%。

    基层文化[WenHua]设施的完善促进了基层文化[WenHua]工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西藏[XiCang]现有近1000名基层文化[WenHua]工作者、18个县级民间艺术团、500余个业余文艺演出队,这些文艺团体每年下乡演出可达800多场次。他们用藏文创编节目,用藏语表演,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过去只有贵族才能欣赏到的宫廷藏戏,如今我们这些农奴的后代也能欣赏到了。”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村民曲珍说。

    “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完善,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WenHua]需求提供了保障,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文化[WenHua]建设成果。”西藏[XiCang]自治区文化[WenHua]厅厅长尼玛次仁说。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