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宁夏:文化体制改革不落后 小省区也能办大文化--国家年鉴
时值盛夏,久负盛名的“塞上江南”绿色葱茏。在8月1日召开的宁夏“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动员大会”上,宁夏又启动了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又一次发出改革动员令:将46家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其中19家将在今年年底完成改制,另外27家也将在明年8月前完成转企改制。
不久前与全国另外11个省、市、自治区一起受到中央通报表彰的宁夏,又一次站在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前列。
宁夏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但有志气的宁夏人提出:“宁夏改革的步伐不能落后,小省区也能办大文化!”
不等,不靠,不迟疑,不观望,不攀比,宁夏为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确保文化企业做大做强、适应市场竞争,确保转制单位和人员的根本利益,此外还从财政、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得到多数人拥护、支持的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许多单位从“要我改”迅速转向“我要改”。
近年来,宁夏不仅主动投身改革,而且较早地品尝到了改革的成果:宁夏的广播电视在2004年实现局台分离,有线电视台、无线电视台与广播电台合并重组;2007年成立的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将自治区直属的七报两刊一网进行了整合;2009年,又将新闻媒体中的经营性业务剥离出来,成立了宁夏广电传媒集团公司、宁夏报业传媒公司,将全区出版发行单位整体转制为企业,创办了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曾经创造过不凡业绩的宁夏电影制片厂(影视剧制作中心)和宁夏话剧团也在这一年整体转企改制。
改革还在深入。去年,宁夏完成了广电网络的整合,将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全部转成企业。今年,又将宁夏歌舞团、京剧团、秦腔剧团、银川市秦腔剧团和此前改制的宁夏话剧艺术发展公司整合为宁夏演艺集团。几年来,宁夏的文化单位有247人转换了身份,550人核销了事业编制,3871人从事业单位进入转制企业。
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一诞生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快就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组建后又与中国出版集团重组,很快就打破了各种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仅去年一年,他们就与伊朗、埃及、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的出版机构签署了版权贸易协议,并且出版了11部波斯语、阿拉伯语图书,在全国同行业的排名也迅速上升。
曾被誉为全国文艺团体“一面旗帜”的宁夏话剧团,在转制后进一步焕发生机,演出场次、经济效益、人均收入均大幅上升。曾因一部电影创造2.5亿元票房的宁夏电影集团公司,最近又满怀信心地投拍了电影的续集,再续“小省区拍大片”的辉煌。
不断深化的文化体制改革,使宁夏的文化越来越发达、设施越来越完善、传播越来越迅捷、交流越来越活跃、创作越来越繁荣、效益越来越突出。现在的宁夏,群众文化天天有,广场文化周周有,节庆文化月月有,大型活动年年有。“百乡千场”送戏下乡每年都超过1500场,广场演出每年都超过1200场。其中,“清凉宁夏”、“湖城之夏”已成为颇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各具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宁夏成千上万的群众在自家门口就吃到了别具风味的文化大餐,仅近两年就有国内近百个、国外十多个艺术团体到宁夏演出各类剧目。与此同时,被列为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的大型原创回族舞剧《月上贺兰》,不仅在全国巡演了80场,而且演到了埃及、卡塔尔;宁夏京剧团的京剧《海上生明月》到宝岛台湾演出;宁夏的西夏文物、丝绸之路文物到欧美展出;宁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远赴迪拜展示魅力。
2006年调入宁夏人民出版社(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的前身)的石晓燕对这几年的变化有很深的感受。她对记者说:“转企改制,使全体职工不仅转变了思想观念,也转变了精神状态。”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杨宏峰的话,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心声:“转企改制,激发了文化单位的活力:体制、机制活了,可以以企业法人资格参与各类活动、各类竞争了;资产盘活了,融资渠道拓宽了,干事不愁钱了;人的因素被激活了,积极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都可以充分发挥了。”
现在,宁夏的文化单位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一轮改革。各文化单位正按照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的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记者 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