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记者走基层反映问题 政府接受监督倾听民意纠错--国家年鉴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商意盈、涂超华)“有一条稿子,将为我们省下很多钱。能直接促使五部委开展全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稿子,独此一家,请您开车上路的时候记得它。”日前,一句有关褒扬新华社“中国网事”有关路桥费监督报道的话在网上流传,网民将其作为网络舆论监督的范例。
近段时间来,包括新华社在内的新闻媒体记者深入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发现了现实生活中不少群众反映意见大的问题并进行客观真实的舆论监督报道,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在内的有关方面则接受监督、倾听民意,对不少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认真坦诚纠正、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热点一)“路桥费”:五部委合发清理令
(媒体曝光)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路桥费泛滥问题,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在记者深入基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于5月19日播发《“买路钱”、万民怨:网传全国“路桥费排行榜”实地调查记》,引发强烈社会反响。随后,“中国网事”又继续追踪,播发《清理收费公路行动首日:曾被曝光的四个收费站“买路钱”照收不误》、《浙江台州椒江大桥收费“铁嘴”终于有所松动:将继续收费但拟推减免政策》等多篇舆论监督报道。
(最新情况)中国交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等五部委6月10日联合下发通知,将开展收费公路违规及不合理收费专项清理工作。
通知指出,通过一年左右时间的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通行费收费标准偏高等违规及不合理收费,坚决撤销收费期满的收费项目,取消间距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站(点),纠正各种违规收费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加强收费公路管理、降低收费标准、促进收费公路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确保公路交通事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点评)收费公路过多过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一大“毒瘤”。本次清理行动将由五部门齐抓共管,少信赖“自查自纠”,多一些责任追究。这或许让公众对本次清理行动多了一份期待。
(热点二)“瘦肉精”:依法判决肇事人
(媒体曝光)3月15日,有关媒体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曝光了双汇集团在食品生产中使用含“瘦肉精”猪肉,引发网民及社会强烈关注。
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也于4月20日播发《商贩无德、“养鱼执法”、处罚偏轻——网民叩问食品安全“三大病症”》一稿,对“瘦肉精”事件进行报道。
(最新情况)8月10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瘦肉精”事件责任人刘襄等人刑事责任的一审判决。而在8月9日,河南省获嘉县9日公开审理第二批“瘦肉精”案,韩文斌等7名被告人以“非法经营罪”分别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至10年,并分别处以罚金。
(记者点评)此次“瘦肉精”案的系列判决令人精神为之一振。中国人一直奉行“民以食为天”,但是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打而不绝、禁而不止,让老百姓面对食品如履薄冰。究其根源,除了企业逐利、诚信缺失、监管缺位,根本还在于法律发力不够,惩处力度偏轻。此次对未造成人员伤亡的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人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这在全国尚属首例,应该能成为一次有力警诫。
(热点三)“地沟油”:重拳出击集中整治
(媒体曝光)6月28日,新华社记者深入一线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调查,揭开了“地沟油”生产和销售的黑幕,播发《黑色的地下炼油厂》《隐蔽的非法利益链》两篇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并迅速成为网络新闻热点。
(最新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及各地已经开始对“地沟油”开展集中整治。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8月2日宣布,将安排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6.3亿元,支持北京市朝阳区等33个试点市(区)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坚决防止“地沟油”回流餐桌,保障食品安全。北京市已成立市区两级“地沟油”专项治理工作组,对重点地区及餐饮流通环节的“地沟油”进行地毯式检查。上海市近日查处了三家收购或倒卖“地沟油”的公司。
(记者点评)“地沟油”已形成一条从泔水收购到加工提炼,再到销售的完整且可循环的产业链,斩断产业链已经刻不容缓,这其中,最需要的就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给力”。除此之外,国家应尽快出台地沟油、泔水油的认定标准并将回收利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规范。
(热点四)“桥梁质量”:全国已开始老旧桥梁全面排查
(媒体曝光)7月份以来,频繁发生的大桥垮塌事故引发媒体对于桥梁质量问题的关注。新华社记者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后,在“中国网事”栏目先后播发《网民“预言”断桥,政府缘何“麻木”?——钱江三桥塌陷事故调查》、《大桥雄起时,是否良心造——网民关注的几座大桥现状实地调查记》、《网民热捧“桥坚强”:钱塘江大桥为何74年屹立不倒?》等系列报道,建议有关方面积极回应群众关于桥梁安全的关注,并尽快开展一次桥梁安全的大检查。
(最新情况)8月初,交通运输部针对近期频发的大桥垮塌事故作出回应,表示将以特大和大型桥梁、特殊结构桥梁等有一定使用年限的老旧桥梁为重点立即展开全面排查。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立即进行治理整改。此外,交通运输部还将继续实施危桥改造工程,力争在三年期基本完成国省干线现有危桥的改造任务。
(记者点评)社会对桥梁等生命线工程的依赖愈发突出,然而频频发生的桥梁倒塌等事故表明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阶段,一些工程在决策和施工质量上都存在隐患。媒体的报道,在呼吁相关单位需凭良知与责任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能部门对桥梁安全的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