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六年投入6000余万元--中国年鉴网
新华社拉萨8月20日电(记者 朱庆翔、边巴次仁)记者从第三届中国西藏文化论坛上了解到,2005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文化部安排西藏专项资金累计达3258万元,西藏自治区财政也投入近3000万元,专项用于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200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目前,区内所有地市均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配备了工作队伍,全区大部分县也成立相应的保护工作机构和队伍。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杨志今在论坛上介绍,近年来,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的文化建设与发展,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继承和弘扬。
杨志今说,西藏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藏医药、藏纸、唐卡、拉萨囊玛等76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格萨尔说唱艺人次仁占堆、藏族唐卡画师丹巴绕旦等53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2项代表作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最长的史诗,长期以来仅靠师徒传承。近年来,国家将收集、整理、出版《格萨尔王传》作为重点科研项目,设立专门机构、拨出专项经费,现已录制一人说唱磁带5000小时,搜集300余部。整理出版藏文版120部、蒙古文版25部、汉译本20余部、学术专著20部,并有多部被译成英、日、法等文种出版。
近6年来,西藏共投入普查力量3000余人次。通过普查,西藏发现14类近5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83个传统戏剧演出机构,发现传承人1177名,收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舞艺、传统手工艺作品记录稿10万余篇,录音带、录像带1500余盒,照片4万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