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第六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发布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史册
8月19日,正在广西南宁召开的第六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正式发布《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此前的8月12日,在印尼举行的第十次中国—东盟(10+1)经贸部长会议欢迎这份研究报告并决定将其提交今年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讨论。相关政府人士和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望实现机制化,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机制互相补充,成为推动和加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一个新增长极。
合作促互信 互信推合作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构想最早于2006年提出,目的是建立中国与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组成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后来又加入了泰国),并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组成“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格局。温家宝总理多次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积极探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的倡议,得到各国领导人良好回应。东盟其他国家也积极参与了这一构想的研究探讨。
有专家透露,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构想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遇到一些挑战,除了对这一合作机制的定位等因素外,还包括南海问题、国际因素等,一些国家尚存疑虑。在第六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外国记者就直言不讳地提问:南海问题主权争议是否会妨碍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陈瑞贤明确回答,在不久前的中国与东盟外长会上,中国同东盟国家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针案文达成一致,表明通过加深合作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以合作促互信、以互信推合作仍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特别是泛北区域各国的共同诉求。
亚洲战略与领导研究院(马来西亚)首席执行官杨元庆会后对本报记者表示,“南海问题的相关争议已得到妥善处理。接下来各国要做的是如何切实开展合作。”印尼《爪哇邮报》记者迪耶说,他最关心的就是印尼同区域各国海上互联互通的问题,而此次论坛传递出的信息是积极的。
区域发展要靠区域合作
在本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很多国家都表达了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紧迫感。柬埔寨公共工程与运输大臣陈尤德说,当前欧债危机继续蔓延,美债危机影响犹存,对以出口为导向的东南亚国家造成巨大压力。要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东南亚国家必须强化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国家的合作。
杨元庆对此深表赞同。他代表与会11家各国智库发表《2011泛北部湾智库峰会宣言》,指出未来一段时间,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区域合作及区域一体化,对外部因素和全球化的依赖将会削弱。
一些专家指出,如果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东盟国家比作“陆上东盟”,那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海上东盟”,通过建设中国同相关东盟国家在陆路、海路和空中立体化的互联互通网络,为提高经济一体化、促进相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据统计,2010年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七国的贸易总额为2858.35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7.63%。
确定优先领域逐步推进
中国商务部亚洲司司长、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陈洲表示,专家组建议泛北经济合作可以在多个优先领域展开,即基础设施建设、港口与物流、贸易投资便利化、农业、旅游、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产业合作。与会专家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起草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以求在合作中互利共赢。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分析道,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2006年到2011年,是达成共识阶段。
第二阶段从2012年到2015年,是积极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建立合作机制,制定并实施合作规划;伴随着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的实施,以及东盟四个新成员国(越、老、柬、缅)与中国到2015年1月1日取消绝大多数贸易产品关税,各有关方广泛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开发。
许宁宁说,第三阶段为2016年以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将进入深入发展阶段。(管克江 庞革平 谢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