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国家西部地区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纪实--中国年鉴网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 吴晶晶)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沟壑纵横的横断山脉、西北边陲的茫茫戈壁……新中国成立60多年,西部尚有约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没有最基础的1∶5万比例尺地形图,这一“无图空白区”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21%,制约着广袤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6年至今,我国实施了“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这项国家重大基础测绘专项工程填补了西部1∶5万地形图的空白,标志着我国陆地国土实现了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全面覆盖,将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逐梦西部 成果丰硕

    1∶5万地形图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基础图件。长期以来,由于气候、环境、交通等条件和测绘技术装备水平的限制,我国西部200万平方公里国土一直没有1∶5万地形图。

    1971年至1975年间,我国曾在西部组织1∶10万地形图测图大会战,会战中有100多名测绘人员受伤致残,42人献出宝贵生命。时隔30多年,这些1∶10万地形图地理信息陈旧、现势性差,与1∶5万图相比,精度不够高,内容不够详细,其中有些甚至是草绘图,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建设的需求。

    “在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区开展大规模测量,填补这一地区的国土测绘空白,这是几代测绘人的梦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宋超智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加强、测绘科技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使西部1∶5万测图从梦想逐渐成为现实。”

    同时,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和施工,资源调查与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维护边疆稳定等,都对1∶5万地形图提出了十分迫切的需求。

    开发西部,测绘先行。2006年,西部测图工程开始实施。5年时间里,在祖国西部的广大区域内,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13个工程承担单位的36个实施单位、8个质检站和2个地图印刷厂,投入7500人次,圆满完成了西部200万平方公里5032幅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任务。

    5年来,西部测图工程实现了我国陆地国土1∶5万地形图的全面覆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5年来,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在三江源、青藏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横断山脉等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地区长年鏖战,克服各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全部测图任务,实现了“零伤亡”;

    5年来,西部测图工程构建了我国地形困难区域高新测绘技术体系,为我国测绘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测绘装备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5年来,西部测图工程构建了我国重大测绘工程组织建设管理模式、测绘外业生产安全监控管理体系、大范围高效率测绘生产作业模式等,促进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实现转型;

    5年来,国家西部测图工程“边建设、边应用”,编制了一系列西部测图工程地图集及丛书,在西部省区建立了一系列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攻坚克难 科技支撑

    “测绘是一个艰苦的行业,西部测图更是在极端艰苦环境中开展的一项工作。”正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局党组书记刘戈青所说,青藏高原、南疆沙漠、横断山脉等地区环境极为恶劣,罗布泊、可可西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等大片无人区分布其间,在这里开展测绘工作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

    驰骋雪域高原、跨越巍峨群山、趟过冰河沼泽、穿越大漠狂沙……在西部测图过程中,测绘队员们经历了种种生死考验: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地表灼热难忍,测绘队员走上10分钟,鞋就开了胶;在新疆鲸鱼湖,一人多高的大黑熊站在车前,与测绘队员对峙十几分钟;在横断山脉,汶川震后部分山体崩裂,测绘车辆行驶中不时躲避空中的飞石;在青藏高原,测绘队员呼吸着稀薄的氧气,还要完成观测、记录、调绘、计算等工作,狂风、暴雪、饥渴、陷车等意想不到的考验更是家常便饭……

    就是这样,测绘队员在占我国国土面积约五分之一土地上开展旷日持久的测图生产,并最终实现了“零伤亡”的目标。

    “在西部测图工程中,我们利用海事卫星电话、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组成了西部测图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追踪每一名作业队员的位置,准确定位每一台作业车辆和作业组的位置,为西部测图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工程项目部主任助理马钰说。

    西部测图工程区域地理环境特殊,用常规测绘技术和手段难以完成测图任务。为此,工程实施中充分采用现代测绘新技术,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安全创新、产品创新和质量创优,构建起高新测绘技术体系。

    “针对西部艰苦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我们依托当代航空航天与空间信息技术,在卫星影像测图、机载雷达影像测图以及空间数据管理、地图制作等方面开展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直接应用于西部测图工程的系列技术,保证安全、高质量、按期完成任务。”工程项目部主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继贤说。

    张继贤介绍,西部测图工程在我国基础测绘中实现了“四个首创”,即首次采用卫星遥感立体影像实现大规模国家地形图数字化测图;首次采用大范围稀少控制点卫星影像整体区域网平差技术,大幅度减少野外控制点数量;首次采用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技术,实现多云雾高山区地形图测图;首次借助海事卫星建立测绘外业生产安全监控系统,保障困难地区安全作业,实现零伤亡。

    通过自主创新,西部测图工程形成了9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图生产作业系统平台,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了我国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转变,促进测绘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进步与升级。

    服务发展 前景广阔

    随着西部测图工程建设成果的陆续形成,按照“边建设、边应用”的原则,西部测图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抗震救灾急需地理信息支持。涉及灾区的385幅西部测图工程1∶5万地形图成果被紧急送往相关部门。同时,基于工程开发建设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地理信息平台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及预警地理信息平台,快速计算出了地震烈度影响范围,并提供了震区及不同烈度区有关图形数据,为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一大批西部地区正在实施的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设计规划建设已经开始使用西部测图工程的成果数据。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国家援藏援疆建设中,西部测图工程的成果保障了国家重大战略的顺利实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说。

    西部测图工程实施5年来,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力推动下,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先后建立起了应急地理信息平台或政务信息平台,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2010年初,新疆阿勒泰地区突降暴雪,多名群众被困野外,通过新疆应急平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相关部门接收当地政府报送的事发地地名信息,在应急平台中定位,指挥人员对直升机进行导航,使救援行动更加快速有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未来,西部测图工程在城乡规划、资源开发、交通运输等领域,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有力支撑西部大开发建设,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李维森说。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