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走出连片贫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更需大力攻坚--中国年鉴
巍巍武陵山,绵延渝、鄂、湘、黔4省市,石山林立,千山万岭,层峦叠嶂。
走进武陵山区,贫困,还是贫困。这里贫穷扎堆,湖南省20个国家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区占了14个;这里,农民在狭窄的坡地上种瓜点豆,犁地时,三五步便到了头;这里,不少农民过着“三间土坯房,一锅包谷粥”的生活,不通公路、饮水困难等现象在许多村寨不同程度存在。
武陵山区是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的缩影。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连片特困地区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这里的贫困依然面广程度深,很多地方贫困发生率高达20%以上。
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扶贫手段。
连片贫困如何扶
“大贫困”需要合力攻坚,连片开发
新形势下,各种惠农政策共同作用,各方力量合力攻坚,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啃下连片贫困这块硬骨头正当其时!
不突破基础设施瓶颈,脱贫致富如空中楼阁。“一行二三里,停车四五回,抛锚七八次,八九十人推”。位于滇桂黔石漠化区的广西东兰、凤山、巴马三县,是典型的“老、少、边、山”连片特困地区。单靠自身力量,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驱赶基础设施落后这头脱贫拦路虎。从2003年起,广西举全区之力对“东巴凤”进行连片扶贫。短短两年时间完成了75312个项目,旧貌换新颜,当地群众敲锣打鼓,称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当地的“第二次革命”。
“过去为何年年扶贫不脱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撒胡椒面,缺乏整体谋划和整合力量。”贵州省铜仁地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肖洪说。2007年,印江县开始了“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
最贫困的杉树乡打响了试点第一枪。全乡17个行政村,贫困村有14个。这里穷在山,困在路,苦在水。扶贫开发必须加大力度。
整村推进升级为整乡推进。印江将各部门分散的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整合。2007年以来,杉树乡扶贫开发投资强度相当于原先整村推进时的近10倍!
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开发。大扶贫带来大变化。“过去买包盐巴要走25里山路!每天起大早才能打到一桶水,这桶水能沉淀出一碗泥沙,现在村村通公路,高山种茶叶,平地种果蔬,烧饭用沼气……”大寨村村民张著贵笑着数说这几年的生活变化。全乡贫困发生率比试点前下降了20%。
贫困片区如何走出“塌陷”
国家政策要倾斜,更要抱团谋发展
打开地图,可以发现,连片特困地区多半属于省际交接的边界地区,中心城市难以对其产生有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很容易形成发展“塌陷区”。
如何走出“塌陷”?“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连片特困地区启动扶贫开发攻坚工程。
“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仅靠中央、省的一般支持和地方的努力难以短期内解决,迫切需要上升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主任黄承伟博士建议。他曾带领中外专家调研组,对武陵山区贫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抽样调研。
连片特困地区最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国家应该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的投入与转移支付。”这是采访中地方领导说得最多的建议,而他们最盼望的政策支持是优惠税率,因为它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市场化发育程度低等瓶颈。
“一亩竹林的补偿款,还抵不上一根竹子的价钱,这种状况不能继续下去了!”在武陵山区采访,干部群众强烈呼吁改变当地保生态做贡献却长期受穷的局面。
大部分连片特困地区生态区位重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分区,属于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地区。黄承伟建议国家设立生态扶贫基金,扭转在连片特困地区普遍存在的“生态致贫”现象,实现生态得保护、农民能致富。
坐等国家支持肯定不行,许多连片特困地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携起手来抱团战贫困,谋发展。
张家界、凤凰古城、梵净山……武陵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很多地方都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脱贫产业。但各个景点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北京至贵州铜仁的航班曾出现九成乘客不去梵净山,而是直奔湖南凤凰古城的现象。
解放思想,不能再关起门唱卡拉OK了!不管机场是姓“黔”,还是姓“湘”,能促进两地发展就是好事。于是,我国诞生了首座跨地区命名的机场——铜仁·凤凰机场,“梵净山+凤凰古城”文化旅游线路游客如织。机场改名第二年,铜仁地区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68.4%,总收入增长89.4%。梵净山麓的贫困村民脸上写满了灿烂的笑容。“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这小小的农家乐一下子摘掉了我全家的贫穷帽,现在每天能有500多元的收入。”村民杨兴动情地说。
大协作,大融合,大发展。如今,武陵山区各个景点,“珍珠”逐渐串成“项链”,旅游业全面快速发展。不光是旅游,在武陵山区,越来越多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正集合在经济协作区的旗帜下。
产业脱贫怎么做
充分挖掘特色扶贫产业做大做强
脱贫致富,最终要靠强有力的扶贫产业带动。
连片特困地区“困”在了哪里?各地都有本难念的经。
但是,换个角度看问题,那些地区,多半拥有独特而悠久的文化,一片片多彩的土地;多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产品,一片片美丽的土地。“如果创造好条件,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很多连片特困地区将实现超常规的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汉文教授说。
“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之后的发展,就是极好的例证。
基础设施改善后,中草药、板栗、八角、桑蚕……这些原先深藏闺中的特色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企业+基地+农户,一家家深加工企业扎根落户,一个个生产基地拓展壮大,一户户农民脱贫致富。依托特色产业,扶贫大会战后东兰县经济连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过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多。
“我们这里不是没有好东西,现在我种板栗、养蚕养猪,每年能有五六万元的纯收入,供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还过得轻轻松松。”东兰县隘洞镇纳就村的韦正义笑着告诉记者。
不光是“东巴凤”,在连片特困地区,特色产业扶贫,花开朵朵。“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弱,产业扶贫过程中,一定要瞄准他们。针对最穷的群体、最困难的地域开展针对性的扶持,这对啃下连片特困这块硬骨头至关重要。” 陆汉文说。(记者 顾仲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