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牧民:像护青稞地一样护草原--国家史册
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高山草甸。记者 江夏 摄
9月的迪庆,正值收获的季节。车行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一块块青稞地已经泛黄。
和平村拖木南村民小组和支特村民小组交界的地方,有一片用围栏围起来的人工草场,牧草已经长得齐腰高。迪庆州农牧局局长泽仁农布告诉记者,这里的青稞是成熟一块收割一块。收完青稞,人工草场的牧草也该收了。这草场从草种到肥料,国家投了不少钱,牧民管理得也好,产草量比天然草场高好几倍。
“草长得这么好,加上地里收上来的青稞,今年牦牛过冬的饲料不愁了。”牧民尼玛定珠高兴地说。
好政策强力支持草原生态保护
“国家政策好,我们少养点,养得好点,收入还能高点。”
这片2393亩的人工草场,由两个村民小组63户牧民承包,他们还联户承包了19166亩天然草场。牧民知事培楚拿出一本大红的承包合同,这是1个月前刚发到手里的,上面清楚地写着,他家承包了397亩天然草场,其中禁牧的有158亩,草畜平衡的有239亩,另外还有49亩人工草场,承包期均为30年。
和平村有18万亩草地,7.38万亩禁牧,其它全部推行草畜平衡制度。“以前草场是集体的,想实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现在承包到户了,人人都想保护好这片草场,人人都成了管理员。”和平村村委会主任扎西尼玛说。
“承包到户之前,草场是集体的,牲畜是自家的,家家户户比着养,一家比一家养得多。牲畜超载,草场退化严重。”迪庆州农牧局副局长松耀武介绍说。
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保护草原生态势在必行。今年开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云南省施行。该政策明确,实行禁牧的草场每亩可以得到6元补贴,实行草畜平衡的草场每亩可以得到1.5元补贴。按此规定,知事培楚家一年仅这两项补贴就可以领到1300多元。
牧民手中的草原承包合同,标明了按照承包面积核定的载畜量,多养的需要把牲畜饲养量减下来。草原承包到户,各种奖补政策到户,使减畜逐步成为牧民愿意接受的事情。“我们藏族每天离不开酥油茶,这牛不养不得,可是草不够,牛多养了也不得。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们少养点,养得好点,牛卖得价高,收入还能多点。”牧民林秤楚姆说。
现在牧民们的观念在慢慢改变,大家也开始算经济账。拖木南村民小组组长格桑顿珠把自家养的牦牛和猪减了一半。他说,原来养的虽多,可是一到冬天,饲草不足,动不动就死掉1/3。现在养的是少而精,保证成活。同时,还腾出精力跑运输,并且种了10个大棚的红景天、青辣椒等,收入还比原来多了。
据介绍,目前迪庆州牧区初步实现了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草原生态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遵守村规民约,牧民自觉保护草场
“不捡牛粪、不放猪,草场保护好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拖木南村民小组人工草场的周围,是天然草场。一坨坨牛粪,在绿色的草地上分外“抢眼”。一路上,大家就在牛粪之间绕来绕去。
“为啥不捡捡?” 香格里拉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和再昌看出了记者的纳闷。他说,很多到草原来游览的游客也提出同样的问题,认为牛粪影响了草原的景色。其实,让牛粪留在草场上,正是保护草原生态的一种措施。
对于半农半牧区的迪庆藏族群众来说,自家地里的青稞是个宝,能当粮食,也能作精饲料,还能酿酒,秸秆也是上好的饲草。以前,村民们都把草场上的牛粪捡回去,给自家的青稞地上有机肥,用不完的还可以当燃料。
草场承包到户后,大家伙儿都意识到,草场和农田一样重要,也需要好好照料,人工草场有国家支持的复合肥,天然草场要是不施肥,会越来越差。和平村村规民约明确规定,为提高草场肥力,牛粪不能捡。除此之外,还规定猪不能放养,草地不能挖。一路上遇到不少牧民,问起这份村规民约的内容,他们都能说得很清楚。
在拖木南村民小组的人工草场,围拢过来的牧民七嘴八舌告诉记者,大家承包了这片草场,家家都有界桩的。除了每年两次进去割自家的草,人工草场是不能放牧的。村里组织大家轮流看管,每个月两户村民负责检查。谁家的牛进了草场要受罚的。“草场家家有份,保护好了,对大家都有好处。”林秤楚姆说。
迪庆州委常委、副州长农布央宗说,保护草原生态,固然要依法治草,也要靠大家的自律和自觉,“好多办法都是群众自己想出来的,村规民约和大家的互相监督,有时候比什么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