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中译外高层论坛举行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大会--国家年鉴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李菲)由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译外高层论坛暨“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大会23日在京举行。这是继2007年首届中译外高层论坛之后我国对外传播翻译领域举行的第二次高层次专业论坛。论坛以“中译外——架设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为主题。
中国翻译协会名誉会长唐家璇在开幕式上指出,21世纪是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纪,是政治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纪,也是人类交往更加频繁、交流领域更加广阔的世纪。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通过翻译工作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友好交往,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加强我国的软实力建设,是时代赋予我国翻译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同时也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希望广大的中译外工作者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架设起一座座坚固的“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仲伟在发言中说,中译外工作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需要,同中国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的要求相比,尚有很大距离。首先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译外人才的严重匮乏和队伍的“断层”,翻译队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语种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还很严重。其次是对中译外工作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给予的重视和关注不够。三是社会上缺乏对翻译质量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使目前的翻译质量还不能尽如人意。
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愿望也随之增强。因此,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就更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意义。而目前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其中,中译外工作的质量和高层次中译外人才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我国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高莽、林戊荪、江枫、李文俊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李菲)在9月30日国际翻译日来临之际,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于23日在京举行第二届中译外高层论坛暨“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大会,我国翻译家和中外文化交流学者高莽、林戊荪、江枫和李文俊获得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同时,来自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新华社、中国外文局、中央编译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国资委、社科院等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省市地方单位的368位长期活跃在我国外事、社科、对外传播、科技、军事等翻译领域和翻译教学、翻译服务等领域并做出突出贡献的翻译家获得“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据悉,中国译协曾经于2006年、2009年、2010年三次举行“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活动,将这一翻译界的最高荣誉授予季羡林、杨宪益、沙博里、草婴、屠岸、许渊冲、李士俊等为中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的翻译家和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