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经贸论坛 文化之旅——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侧记--中国年鉴网

  

经贸论坛 文化之旅
——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文化交流成果侧记

    新华社银川9月24日电(记者 张钦)为时5天的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将落下帷幕,从中形成的中阿文化交流成果将不断深化:谋求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加强经典译著工程和广电媒体合作。

    有人说,新的文化交流必将为中阿经贸关系注入知识经济的活力,也必将使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走向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

    中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40多岁的哈希姆博士曾在英国深造多年,获得了多个博士头衔。身为苏丹喀土穆大学代理副校长的他,却让自己正读大学的儿子到孔子学院修习有关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课程。

    “苏丹与中国的交往与日俱增。我们的下一代有必要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哈希姆说。

    历史上,中国的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进而影响了世界。阿拉伯医药中的不少精华也被中国中医所吸收;在中国流传甚广的阿拉伯文书法则汲取了汉字书法的布局、间架结构等特点,有中堂、横幅、对联、匾额等形式,是中阿文化碰撞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的阿里·易卜拉欣·艾勒宰亚德博士认为,如果说中阿之间绵延上千年的文化交流是一种自发过程,那么,近些年中阿文化交流则是一种自觉过程。双方互相取长补短,不仅增进了交流,还互相学习。

    从阿拉伯国家纷纷建立孔子学院,到宁夏大学等中国高校也开始建立阿拉伯学院等教育科研机构;从反映中国回族渊源的歌舞剧《月上贺兰》频频光顾阿拉伯国家,到今年的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上,中国、埃及、黎巴嫩等10个国家的艺术家们共同参加中阿文化艺术展……中阿双方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相互了解不断增多。

    “在双边经贸交流中不能忽视文化交流的因素。文化交流与经贸往来同样重要。”中国贸促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王俐认为。

    深化往来需培养复合型人才

    从求知若渴的贫寒子弟,到奔波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富商,宁夏同心县的马耀进因掌握了一门外语,其生活发生了巨变。

    33岁的马耀进生活在一个回族家庭,他学的专业是阿拉伯语。2000年,他来到位于广州的一家也门公司从事阿语翻译工作。通过语言优势,他与中东客商建立起联系,并于2003年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厂。现在,他的年收入达上百万元人民币。

    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有马耀进类似经历的人还有很多,“阿语翻译”已经成为西北地区一大劳务输出品牌。目前,仅宁夏就有3000多名阿语翻译人才走向了浙江义乌、广东广州等地,成为中阿经贸往来的“润滑剂”。

    然而,参与两届中阿经贸论坛的官员、学者与客商发出一致呼吁,伴随中阿往来不断深化,双方应该培养更多的通晓中阿经贸、法律、文化、农业、能源等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我们应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培养更多的农业、机械工程、信息工程等方面的人才。”苏丹喀土穆大学代理副校长哈希姆博士说。

    这几乎是参与2011年中阿大学校长论坛的近百位校长的共识。他们签署通过的《银川宣言》便提出几大合作意向:中阿双方高校积极建立校际联系,增加相互了解、增进彼此信任;加强中阿人才培养合作,通过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等途径,加强人才培养;中阿双方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历史文化研究、科技应用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中阿大学校长论坛上表示,争取到2020年中阿互派留学生人数比2010年翻一番。

    共同发展文化产业

    在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上,扩大文化、新闻等领域的合作,成为中阿积极开展文明对话、促进文明交流的重要内容。

    中阿双方21日启动了“阿拉伯语十年千部经典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和“中阿双百经典图书互译出版工程”,22日还达成了32项出版合作协议。

    阿拉伯出版商协会副主席、沙特阿拉伯出版商协会主席艾哈迈·法赫德·哈马德说,电子出版已经成为便捷的传播交流媒介,中阿在此领域的合作充满想象空间。

    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则吸引了中国、埃及、卡塔尔等13个国家的广电部门高级官员、媒体负责人参加,他们共同发表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银川宣言》称,将通过节目交换、建立联合采访机制等具体措施深化各方面的合作。

    叙利亚作家协会前主席阿里·欧格莱·阿尔桑博士表示,中国文化产业与阿拉伯文化产业必将在中阿经贸论坛这一平台上,得到充分发展与合作。

    “中阿文化相近,在广播电视、文化创意等方面共同发展文化产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宁夏广电传媒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杨宝说。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