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吉林产粮大县经济发展纪实:夯实基础 打翻身仗--国家年鉴
新华社长春9月25日电(记者 齐海山)记者近日在吉林省榆树市、农安县等地采访时了解到,这些产粮大县(市)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帮助下,采取统筹推进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策略,不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以往“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局面也得到极大改善。
夯实粮食生产能力 争取年年都是丰收年
农安县农业局农业科长李景和说,2011年,农安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9.2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7万公顷,比去年增加2.3万公顷。今年,农安县实施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整县推进,承建28个万亩示范片,集成推广适用增产技术。在一些易旱产粮乡镇,指针式节水灌溉和膜下滴灌项目已建设完成,农业生产不再受旱情影响。
农安县委书记李忠斌介绍说,农安县最近五年累计投资7.4亿元加强水利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3.13亿公斤,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5万马力,农机保有量全省第一,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65%。“未来五年农安县将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他信心十足地说。
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的榆树市始终把粮食产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强化农业各项保障措施,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已实现粮食生产全国“七连冠”。市委书记李国强说:“我们整合国家涉农项目资金4亿多元,另外还坚持把产粮大县奖补资金的50%、土地出让金的15%和本级财政收入的15%,总计1亿元左右一并捆绑整合使用。这样一来每年建成20万亩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良田,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再高产目标。”
今年榆树市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7.9万公顷,其中粮食34.7万公顷。目前农作物长势良好,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今年粮食总产可突破35亿公斤。“‘十二五’时期,榆树市将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核心,通过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建成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李国强说。
粮食产量同样排名全国前十位的吉林省德惠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也是紧锣密鼓。市委书记祝永安说:“作为农业大市,德惠市重点加强标准良田、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水毁工程修复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庄稼长势良好,粮食总产量有望继续保持20亿公斤以上的较高水平。”
延长产业链条 改变“财政穷县”面貌
榆树市五棵树镇党委书记徐阁一一列举了当地这几年产业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从2000年以来,五棵树镇形成了玉米深加工、生猪、肉牛、豆制品、白酒加工5个工业集群。“玉米加工集群年消化玉米200万吨,年可实现利润4.67亿元;依托四海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加工集群,年可加工生猪150万头,可实现猪肉加工销售收入12.75亿元。”他说。
尽管榆树市连续7年夺得“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市)”冠军,但这个市曾多年在“高产穷县”的怪圈里打转转,财政收入长时间入不敷出。在国家扶农助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榆树市结合提高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实力实现较快增强。全市初步形成了玉米化工、生物医药、畜禽加工、白酒酿造、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六条产业链,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快速提升。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我们不断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实力取得较快发展。”榆树市委书记李国强说。“十一五”期末,榆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5亿元,年均增长18.9%,是“十五”期末的2.4倍;全口径财政收入、本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7亿元、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2.3%和34%,分别是“十五”期末的4.1倍和4.5倍。
九台市长史长友对记者说,“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说法已经过时了,在国家惠农政策支持及粮食资源产业链条的不断延长下,粮食大县的经济发展潜力正在逐渐发挥出来。“2010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50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20元,比2005年增长173%。”史长友用大量数字说明了九台市的巨大进步,目前在吉林省县市综合排名中九台市已经稳居全省前三。
“2008年以来,农安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以每年5亿元的梯度递增。”农安县委书记李忠斌说。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农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9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0.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5.6亿元,分别位居全省第3位和第5位。
梨树县代县长孙艳军介绍说,梨树县确立了以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走一条农业现代化推动城镇化,实现以农促工、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定保持在22.5亿公斤,2010年更是达到了29亿公斤,创历史新高。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以粮食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马铃薯加工业等为主体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全县70%以上的项目都是建立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
创新发展方式 不断夯实粮食发展基础
吉林省产粮大县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无论怎么发展,始终离不开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过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公主岭市市长杨洪波说。
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说,吉林各地在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上不断寻求新突破,不断推动农业生产由偏重于依靠政府指导向以市场为导向转轨;推动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推动农产品进入市场以“原字号”为主向以精深加工品为主转化;推动农户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合作化经营转制;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
“我们公司每年需要加工50万吨马铃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与周围乡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种植了1000公顷马铃薯,采取统一供种、供肥、技术指导等措施,当地农民不仅能够取得比较高的收益,也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高质量加工原料。”梨树县现代天丰集团淀粉糖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滋满说。
公主岭市今年可实现土地有序流转4200公顷,比2010年增加40%,并探索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办基地三种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在土地流转的推动下,2010年全市劳务输出人数达35.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7%。农业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67%。这些有利条件为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外部条件。”杨洪波说。
庄稼长起来了,地里的活计少了,梨树县万发镇东万发村农民刘国强打起铺盖卷到外地去打工。“我加入了村里的农业种植合作社,地由合作社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秋收,根本就不用自己管,既省时又省力。”刘国强说。据了解,全村已有110户农民加入合作社,有200多公顷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耕种。
“现在梨树县这样的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883个,吸纳农户4.2万户,覆盖瓜果、花卉、食用菌、粮食、农机等各个产业。”梨树县农资局局长田景斌介绍说,从2007年开始,平均每年都有100户以上的合作社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合作社已成为新时期梨树农民致富的新型经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