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科学抗灾保渔业丰收——重走大旱后“渔都”荆州--中国年鉴

  

    新华社武汉9月27日电(记者 刘紫凌、黄艳、冯国栋)“淡水渔都”湖北荆州今夏遭遇罕见大旱,昔日“浪打浪”的洪湖等湖泊塘堰都几近干涸,鱼虾蟹苗大量死亡,渔业遭受重创。旱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金秋时节,在第二届“渔博会”举行之际,记者再访荆州,欣喜地看到:鱼米之乡已重现风采,渔农欢笑,鱼市热闹,一派丰收景象。

    “遇灾不惧灾,遭灾不受灾。”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说,强抗灾力来自于科学的养殖措施和管理调度;逆境增收得益于绿色养殖、精深加工、广辟市场、文化开发的“立体渔业”体系。四个月来,水乡人民打了一场漂亮的抗灾复产攻坚战。截至9月下旬,全市水产放养面积恢复至220万亩以上,年产量预计达110万吨,产值将突破135亿元,有望超过去年的123亿元产值。

    依托科技 提高抗灾能力

    在公安县崇湖渔场,渔民易继海告诉记者,他家的3000斤黄颡鱼前不久贴上免检商标销往韩国。活蹦乱跳的鱼儿,每斤18元的价格,让他脸上乐开了花:“上半年遇到罕见旱灾,由于水产部门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优良种苗,虽然鱼的产量因灾有所降低,但价格比去年高。以前养殖‘四大家鱼’,一车鱼才值1万多块,现在几筐鱼就值这个价。”

    易继海说:“减产不减收,根源在于养殖方式转变。过去是粗放养殖,现在是科学养殖。从苗种、到喂养、到何时换水、何时增氧、何时投食都有讲究。今年灾后,我们选择适合鱼苗及时投放,很快复产。”

    科学养鱼让不少渔民在大灾之年尝到甜头。沙市区观音垱镇枪杆村的一群渔民,纷纷加入德源水产专业合作社。这个由一个领头人和几十户渔民组成的民间组织,不仅实行统一放养模式,还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培育出的“长江中华鲶”优良品种,今年7月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奖。合作社的渔民今年受旱灾的影响都不大。

    依靠科技,一方面特色养殖有了技术支撑,即使减产,但质好价好,并不减收;另一方面可拉长产业链,使原来的初加工、粗加工变为深加工、精加工,鱼肉做成了速冻食品、罐头食品、营养品和高档化妆品等,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

    据荆州市市长李建明介绍,依靠科技手段,目前全市水产品加工转化率已达34%。“十二五”期间,荆州将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水产品加工业发展,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年产值20亿元、10亿元和5亿元以上的三个梯队,打造千亿元科技渔业主力军。

    生态套养 强化复产效果

    渔民邢昌焕说:“我养了一辈子鱼,实现了两次革命。一是养了几十年的家鱼不养了,改养鲶鱼;二是不再搞传统的单一养鱼,改为生态立体养殖。”

    邢昌焕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塘浅,设施差,只能养四大家鱼,每亩收益1200元,现在实现生态立体养殖后,亩均收入达到12000元到15000元,是之前的十倍。

    邢昌焕所说的生态立体养殖,就是荆州普遍推行的“18221”模式,即:1亩鱼塘养800斤黄颡、200斤中华鳖,每亩产值2万元、纯利1万元。这种根据不同鱼类对水体空间及营养的趋同性和互补优势创造的立体循环生态养殖模式,是渔民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多年来,荆州创出了两年段黄鳝养殖、小龙虾寄养、蟹鳜混养、青鱼专养、龟鳖生态混养、鳜鱼专养等八大优化养殖模式,探索推广了池塘循环水养殖、养殖立体环境调控、池塘微孔增氧、鱼药安全使用、湖泊生态养殖等十大生态养殖技术。

    荆州市水产局局长肖家浩说,今年旱灾过后,荆州就通过投苗补产、生态养殖等综合措施,在四大家鱼养殖主产地扩大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100多万亩,在稻田循环放养小龙虾110万亩,确保了全市220亩放养水面减产不减收。

    借力会展 广拓市场空间

    荆州鱼大鱼好,过去“市场问题”是致命伤。为让“淡水渔都”叫响全国,荆州去年开始举办“渔业博览会”,成为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性淡水渔业展示交易会。

    荆州市水产局副局长赵恒彦说,首届“渔博会”上,各具特色的展馆、各种各样的鱼蟹、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了来自北京、江苏、广东、香港等地的293家水产企业、科研机构和沃尔玛、上海华联等大中型采购商参会参展,共签订项目合同78个,意向性协议金额26.2亿元。

    通过举办展会,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使荆州水产品市场不断拓展。去年荆蜀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成都设立办事处,荆州水产成功进军西南市场。荆蜀合作社的董事长王久华说:“没想到荆州鱼这么受成都人欢迎,3万斤一到成都就被一抢而空。我们打算把成都作为据点,继续向西南延伸市场。”

    9月27日,第二届渔博会正式开幕。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李宜孝告诉记者,今年的渔博会规模更大,有北京、上海、浙江、辽宁、湖北和香港、台湾等20多个省市(地区)的水产科研院所、水产加工企业、渔需物资生产经营企业参会参展。

    李宜孝说:“对这次灾后的渔博会,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领导带头广揽海内外客商。政府主导搭建展会平台,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物流渔业,开拓产品市场,拉动水产养殖和加工业,使水产大市能真正成为水产强市。”

    文化兴渔 增添发展后劲

    荆州因水而兴,有着得天独厚的水文化和渔文化。通过打造“文化渔都”,荆州变养鱼、卖鱼为吃鱼、赏鱼、画鱼、展鱼、钓鱼、玩鱼、演鱼等,挖掘渔业文化内涵,增添了水产业的发展后劲。

    洪湖水乡“80后”渔民徐宝安头脑灵光。他在洪湖里不仅养鱼、养虾、养蟹,还在村里最早搞起了“个体旅游”。“到洪湖里吃一顿渔家饭,钻进荷叶丛中摘一把新鲜莲蓬,或者坐坐游艇、划划船,都是很惬意的享受。今年受灾,我们更用心经营,生意比往年还红火。”徐宝安说完,不忘向记者推荐他的“旅游项目”。

    为发展渔业文化,荆州在有条件的县市和城郊建设观赏鱼养殖基地、水族市场,在风景旅游区水产养殖基地增设垂钓、观赏、餐饮、娱乐等项目,建设集生态、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场所。

    作为三国古城,荆州通过举办摄影、书画展,开展钓鱼、捕捞比赛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荆州悠久的渔业历史和优质的淡水产品,吸引外地游客和客商到荆州来赏鱼、玩鱼、吃鱼。还邀请知名诗人、词人为渔博会选辑了一本《荆楚千湖鱼水情》,并将以十大水产名菜为基础编印一本《烹饪技术手册》。

    李新华说,荆州要以弘扬渔业文化为突破口,以创新市场主体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渔业、观光渔业、休闲渔业、会展渔业、美食渔业、物流渔业,使渔业第三产业成为荆州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擦亮“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金字招牌,促进荆州渔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