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来自草原牧区的报告:保护我国草原生态刻不容缓--国家史册
在四川、青海、内蒙古等地调研发现,尽管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据统计,全国约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保护草原生态刻不容缓。
牲畜数量剧增,草畜矛盾突出
四川若尔盖草原,红军长征曾经走过的沼泽大草地,如今难见沼泽。
稀疏的草地,斑驳的沙丘,白色、紫色的小花夹杂在绿草中。“这些花看上去很美,但杂草丛生是草原退化的表现。”若尔盖县副县长余斯刚说。
若尔盖草原被称为“西部高原之肾”,每年为黄河补充30%左右的水量。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草荒了,水少了,鼠多了,沙来了。余斯刚说,近20多年,全县境内湖泊干涸了200多个,400多万亩草原退化,草原每亩产草量下降了50%。
青海玉树草原,生态同样堪忧。这里年产水量629亿立方米,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然而,“水塔”生态告急。玉树州农牧局局长东嘎说,玉树退化的草场面积已经达到54%,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6%,沙化面积每年以7.8万亩的速度在扩大。
乌珠穆沁草原是内蒙古最好的草原之一。如今,各种重型运煤车辆穿梭往来,留下一道道车辙,仿佛是草原的道道伤痕。
大草原病因何在?
过度放牧是主因。以若尔盖县为例,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县人口从2.2万增加到7万,牲畜从33万头增加到120万头,超载达到155%。“草场面积没变,牛羊多了好几倍,草原哪受得了?”唐克镇索格藏村牧民嘎让交说。
全国情况也是如此。牧区牲畜数量剧增,草畜矛盾突出。2010年,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的牲畜超载率为30%,264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天然草原的牲畜超载率为44%。
过度索取成人祸。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向草原要粮食”,垦草种粮愈演愈烈,全国累计开垦草原约3亿亩,其中近50%被撂荒成为裸地或沙地。
草原得不到休养生息,生产能力不断下降。据统计,全国草原平均产草量较上世纪60年代初下降了1/3—2/3,恶化的生态成为制约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
草原生态恶化导致下游河湖干涸,沙尘暴、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威胁加剧。研究表明,我国60亿亩草原每年碳储量约为30.6亿吨,草原每年碳汇总计约1300万吨。
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退牧还草、治理沙化、牧民定居……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工程,目的就是要改变“重利用轻保护”、“多索取少投入”的状况,偿还草原生态欠账。
加大投入治理草原生态。“黑土滩综合治理,混播了4种草籽,3年禁止放牧,加塘草原的生态逐渐恢复,项目区草原植被盖度由30%提高到70%以上,产草量提高3—6倍。”青海玉树州草原监理站站长徐宁说。
退牧还草给草原“放假”。从2003年到2010年,中央投入135.7亿元实行禁牧封育。草原休养生息,去年项目区平均植被盖度、草产量分别提高12%和50.5%。
“生态好了,减畜也增收。”四川阿坝州草原工作站站长陈涛说,8年来,全州禁牧面积达到2350万亩,牦牛数量减少30万头,去年畜牧业产值达到21.7亿元,翻了一番。
草原要生态,牧民也不能“饿肚子”。保护草原生态,说到底是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草畜平衡。在这方面,许多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内蒙古,一些有条件的贫困牧区实行异地整体搬迁,使牧民安居乐业。宝力格嘎查是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最贫困的嘎查之一,草场退化、沙化严重,雪灾和旱灾经常影响牧业生产。2008年,宝力格嘎查牧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异地整体搬迁。
牧民集体在定居点生活,产生了新的就业需求。年轻牧民放下牧鞭,到城市开出租车,到矿山搞服务,牧区由牧业一统天下拓展到各种行业百花齐放。搬迁之前,牧民赛音嘎日嘎家人均收入勉强达到4000元。现在,人均收入1.5万元以上。
一些地方加强对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加快转移。四川省从2009年到2013年,每年安排1万名牧区青年接受3年免费职业教育。新疆从2007年开始,实施“转人、减畜、转生产能力”战略,开展牧民技能培训,积极引导牧民发展民族手工业、民俗旅游业等二、三产业。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发展”原则,提出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作为牧区发展的切入点,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建立草原保护长效机制。
“生态优先,实现草畜平衡,涉及退牧还草、改良品种等许多方面,靠牧区自身无法完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于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站长张新跃说,现代畜牧业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我国牧区生产方式粗放,牲畜生产能力低下,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造成了牲畜近亲繁殖,种群退化。再有,牧草发展落后,草业整体技术落后发达国家20到30年。加强良种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需要循序渐进。
“‘减畜不减产,禁牧不禁养’,必须发展现代畜牧业,走舍饲、半舍饲的发展路子。”青海农牧厅副厅长田惠源说,青海将有52%草原禁牧,48%的草原将实行草畜平衡机制,需减畜570万羊单位。
“只有解决好了牧民的后顾之忧,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改变草原生态环境。”青海农牧厅草原处处长巩爱岐坦言,目前把牧民转出去不容易,稳住就更为困难。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二是缺乏后续产业支撑,受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等多种因素制约,新增的富余劳动力难以就业。
从今年起,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开始施行。草原承包到户,奖补政策到户,保护草原成了越来越多牧民自觉行动。他们说:“草原就像我们的命根子一样,只要政策好,生活有保障,我们愿意休牧、减畜。”云南香格里拉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和再昌说:“有了长效机制,牧民会像护青稞地一样护草原,让草原绿起来、牧业强起来、牧民富起来。” (记者 高云才 赵永平 陈仁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