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故宫再现人海景观 文物保护难敌旅游开放需求--中国年鉴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记者孙伟丽、岳瑞芳)作为北京每年黄金周旅游的“票房冠军”,今年国庆假期,故宫汹涌的“人海”再次成为令人惊叹的景观。游客爆棚的局面令故宫限流措施无奈搁浅。10月2日,故宫接待游客近13万人,远远超过其最大容量。

    如何在满足民众的旅游需求和文化遗产保护中取得平衡,又一次成为摆在文化旅游景区面前一道难以绕过的难题。

    游客参观热情难挡 故宫限流措施搁浅

    “别挤了,还有孩子呢,让我进去!”从河南郑州来的汪建达把4岁的儿子架在脖子上,想冲进买票队伍,却找不到一丝缝隙。4日早上7时,他们一家从天安门看完升旗就直奔故宫,“本来以为天安门人山人海,到故宫才见着‘大号’的人山人海,都快挤成‘柿饼’了。”汪建达说。

    8时30分才正式售票,汪建达看了看表,还差7分钟8点,故宫午门东边的售票口自东向西排队,西边的窗口自西向东排,两边的队尾已经几乎连在一起了。

    汪建达虽然站在后面,但他信心坚定,“就算排半天,我也要看一眼皇上住的房子长啥样,咱又不是买不起票。”

    早上8时30分,故宫正式对外售票,买票的游客已排成百米长龙,后面排队的游客只能以每分钟1米的速度向窗口缓慢蠕动。午门广场的台阶已坐满了人,每隔5米,就能看到一面旅行社的小旗子。从山东来北京旅游的顾先生还没进去就有点后悔了,“导游说去买票,这都快一个小时了,还没回来,时间全浪费了,进去估计也只能看后脑勺。”

    根据北京市假日办统计数据,10月2日,故宫共接待游客12.78万人,10月3日,故宫接待游客11.96万人,这两个数字都远远超过了国庆前夕故宫对外公布的每日8万人限流数量。故宫负责人表示,为避免硬性停止售票导致的现场混乱,故宫最终放开限流措施,继续敞开大门。

    已在今年“五一”顺利通过考验的故宫限流措施,却在“十一”长假终告“失守”。

    记者发现,尽管9月20日起,故宫推出散客和团体网上预购门票服务,现场只要扫描预订者本人的二代身份证,就可按照人数直接入场,免去现场排队买票之苦。但3日晚23时记者点开网上订票系统查询余票时,4万张电子票仍剩余31478张,相比现场购票,通过网络预订的人数非常少。许多现场买票的观众表示,第一次来北京,不熟悉情况,也没带电脑,网上订票还是太遥远。

    客流量超限成文物古迹“不可承受之重”

    北京市假日办曾经公布,故宫的最佳容量是每日5万人,最大容量是每日6万人,但国庆高峰时故宫的客流是最大容量的两倍。

    “故宫的人确实太多了。”北京市旅游委一位负责人表示,几乎每次统计节日客流,故宫的参观人数都居北京上百家被监测景区之首。对于故宫连续多个黄金周接待量超过最大容量,这位负责人表示:“游客多,但接待能力有限,参观的舒适度肯定难以保证。此外人员安全、文物安全都面临考验。”

    来自广西的马霜和几个朋友坐在离售票处不远的空地上,正犹豫还要不要排队,“第一次来故宫,很想感受一下北京的文化底蕴。如果进去的话,我们也想等人少一点再买票,希望参观质量尽量不打折扣。”她心里也没有底,如果不去故宫,他们就只能去前门、王府井逛逛街了。

    上午10时左右,北京市民马女士陪湖北来的父母走出了故宫神武门,她如释重负地喘了口气。“人推着人,根本由不得自己迈步子,看见大门上的门钉被人都摸掉了漆真心疼。”马女士一脸无奈地告诉记者,西六宫的御道不足5米宽却塞满了人,二、三百米的路只能蠕动。

    一进御花园,所有人都扎堆拍照,古树和假山挂着“禁止攀登”的提示完全不起作用,小孩儿还是踩上去玩耍。“一草一木都是文物啊,全都遭殃了。”马女士最终放弃了拍照,紧拽着父母的胳膊生怕走丢了,人群中不时传来小孩的哭闹声,让她觉得此行很遭罪。

    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客流量太大是目前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北京最热门的景区,故宫的文物保护压力更为突出,大量涌入的游客让故宫的文物不堪重负。他说,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让古建筑的彩画和朱红色墙面褪色,过多的接触和踩踏也会给文物造成影响。

    一位太和殿的志愿者告诉记者,2010年10月2日,故宫由于没有限流,参观人数达到14万人次的历史高峰,通道、广场垃圾遍地。近年来,故宫为防止人为破坏,对部分珍贵文物进行了额外的“照顾”。他举例说,游客酷爱摸门钉导致金漆脱落,一些宫门的下半部分安装了透明罩子,太和殿外也围起了铁栏杆,一些地面盖了类似毯子的保护隔离,特别珍贵或状况不好的地方暂时不开放。

    预约参观、细分游览多措并举

    谢辰生表示,观众的参观需求与景点的容纳能力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困扰着国内大部分热门景点的普遍性问题。

    “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应该严格限制客流,但也要确保老百姓参观的权利。”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说,“来了北京,故宫不让看,这不合情理。”解决这个矛盾,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是预约参观,魏小安说,巴黎卢浮宫、梵蒂冈的一些教堂和宫殿等“世遗”都要求游客预约,一些热门的地方甚至要等一个月才能约到。

    观众提前预约参观,可以提前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出行。景区和公共场所也可以据此了解并控制参观数量,从而更有效更细致地为观众提供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因为免费开放而导致客流大增的公共文化场所而言,预约成为一种务实和有效的方式。

    北京恭王府的经验值得借鉴。2007年黄金周期间,恭王府花园暴堵,从柳荫街到平安大街,摩肩接踵。2008年奥运会期间,恭王府府邸开放,参观人数最多时飙升至3万多人。府邸内、花园里、周边的街道上,到处都是人。为此,恭王府不得不做出团体预约的选择。目前,恭王府的预约制度已初达目的。由于限制参观人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文物、古建的破坏。开放空间游人拥挤、你推我搡、踩踏花草的现象已经消失,喧嚣“闹市”已经不再。一位去过西藏的导游告诉记者,现在布达拉宫采取的限流办法也是预约制,由导游前一天下午去领第二天的购票证,届时凭证购票参观。

    魏小安还建议,故宫、八达岭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可以将参观内容进行细分游览。以故宫为例,可以设置古建、瓷器、书画、皇家文化等几大类游览线路,分流游客。他还指出,目前景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生存,导致在限制客流方面没有实际的举措。

    但他坦言,考虑到中国人口基数大,假期集中的现状,上述举措要在故宫等热门景区实现,需要很长时间的引导。“很多游客还不知道看什么,大多是到此一游。”魏小安说,在一个个黄金周之后,游客也应习惯更加文明的文化旅游方式,尤其是对待世界文化遗产,应该持有尊重的态度。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