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全国政协委员在京参观考察文化体制改革综述--中国年鉴
亮点频现,硕果累累
——全国政协委员在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参观考察综述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 隋笑飞)
9月22日至23日,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京开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参观考察活动。19位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在参观考察中,听取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演艺集团、中国杂技团、北京歌剧舞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中国木偶剧院等文艺院团的相关情况汇报,并实地参观了这些院团的驻地和排练场。
尽管两天时间很短,但委员们充分感受到了北京文化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所到之处亮点频现,硕果累累,深感振奋,深受鼓舞。
文艺院团改革成果喜人
来到中国木偶剧院的木偶城堡,委员们就像走进了童话世界,这里正在演出大型神话舞台剧《精卫传奇》;在北京人艺的排练场上,话剧《窝头会馆》正在复排,话剧《天下第一楼》也正在进行赴美演出前的最后一次排练。
在地处亦庄的中国杂技团驻地,委员们更是眼前一亮:驻地融杂技团和杂技学校于一体,排练场、教学楼、学员宿舍一应俱全,俨如一个杂技产业基地。
吴江常委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也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各个院团的情况介绍中,委员们了解到,深化文艺院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10年,北京儿艺、北京歌舞剧院、中国木偶剧团、中国杂技团等4家转制院团演出场次比转制前翻了一番多,营业收入比转制前增加了两倍多。特别是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转制后,演出场次、接待观众、演出收入分别是转制前的5倍、10倍和6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小木偶、大产业”发展之路。中国杂技团转制后坚持定位高端市场,鼓励艺术创新,转变经营模式,树立自主品牌,焕发出勃勃生机,净资产增加50%。
陈建国委员深有感触地说,这些转制院团取得的成果反映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已经到来。
委员们还欣喜地看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机制创新融于艺术生产和各项工作之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增强剧院艺术建设的开放性和包容度,采取多种途径改革和完善用人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相联系、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激励保障机制。同时,剧院以艺术创作和艺术生产为中心,在继承中发展,保持经典,推出新剧,创作出一系列精品力作。
改革释放了文化生产力
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吴江常委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一切束缚,才能使文化活力充分释放,才能使文化发展永葆生机。
事实也是如此,2010年,北京市全市82家营业性演出场所共演出近2万场,实现演出收入10.9亿元。特别是北京演艺集团所辖的四家转制院团,2010年演出4753场,实现总收入2.19亿元,分别是转制前的1.95倍和3.86倍。
赵汝蘅委员说,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整个社会形势推动我们去改革。应跟上国家的大形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刘兰芳委员说,北京市文艺院团改革取得的巨大成绩,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改革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出路和持久动力,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北京市各个院团的做法,各有千秋,都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
创新铸就文化特色精品
打造精品是文艺院团的生命线。
在北京人艺展览室,委员们边看边议论,整个展览让人的心灵受到震撼。
委员们说,文化重在建设,贵在积累,重在品牌,贵在个性。艺术创新就是创出自己的个性。北京人艺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在继承中发展,保持经典,推出新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
吴为山委员说,院团、演员面向市场,不能简单理解为商业行为,而是文艺工作者如何深入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影响社会,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这需要艺术家体悟生活、了解群众、纯洁情感、贴近人民。因此,走向市场就是走向群众,它要求题材有新意,表现方法、表现形式要创新,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新的审美需要。
委员们希望,北京市把文化创新作为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进一步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业态创新。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人民群众实践创造中提炼主题,挖掘素材,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现实题材精品力作。北京市作为首都,既要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首善之区,又要坚持和培养京味文化。
优秀文化人才不断涌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人才。
吴江常委说,北京演艺集团的各个剧院都有很多优秀人才,像中国杂技团的王建民工作室、李宁工作室的做法就很好,这应该成为一个品牌。培养艺术人才,尤其是编导人才,要因材施教,培养各个艺术门类的专业型编导,有了他们,院团就有了特色,文化艺术就可以再上一个台阶。要发挥老艺术家的作用,尽可能把老艺术家请回来,不但可以培养后辈,还可以搞一些科研创作,使我们的院团不断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联系自己曾在甘肃省歌舞团工作的经历,朱军委员深有感慨地说,北京文艺院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人才,人才是文化发展的第一资源,应着手制定文化人才规划,建立领军人物遴选、培养和管理机制,重点培养一批领军人物,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
在座谈会上,委员们与北京市委、市政协、宣传部领导和各文化院团有关负责人一起探讨院团改革后的发展前景。陈建国委员说,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中,要对转制企业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转制院团总体上仍存在历史负担重、竞争能力弱、市场环境不佳等问题,要像当年扶持科技企业一样,在企业税赋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把已经形成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建议延长现有的改革扶持政策以保证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赵汝蘅委员说,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有经济的支持,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助、捐赠等方式参与文化建设,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院团出人出戏,繁荣市场。
委员们对参加座谈会的院团团长和文化界同行们表示敬意。吴为山、王成喜、叶少兰、孙毓敏、田军利、刘兰芳等委员说,他们是改革的实践者,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压力,应更多地关心和支持他们,认真总结、积极推广北京各院团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谱写新的篇章,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