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交通 >
冯正霖调研绵茂公路建设--总结经验
近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赴四川就德(阳)阿(坝)公路绵竹至茂县段(简称绵茂公路)建设工作进行调研。他指出,绵茂公路修建的意义重大,要以全天候通道为要求,建设一条生态路、安全路。
冯正霖一行先后到绵茂公路楠木沟大桥、小岗剑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现场和清平乡等地,实地考察了解绵茂公路工程进展情况,详细询问了绵茂公路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沿线地质灾害处置措施和施工风险防范等情况,并专门听取了项目勘察设计单位关于调整后的绵茂公路初步设计方案的汇报。对设计方案贯穿了“综合治理、安全可靠、环保经济”的原则和“治山、治水与修路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冯正霖给予了充分肯定。
冯正霖强调,绵茂公路虽然只是一条二级公路,技术标准不是很高,但基于沿线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形情况,其建设和施工组织难度不亚于一条普通的高速公路。要树立建设全天候通道的目标,努力建设一条生态路、安全路,使绵茂公路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建设全天候二级公路的示范工程和样板工程。要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坚持动态设计理念,结合沿线地质构造情况,合理选择技术指标,不追求“全、新、异”,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可靠。要准确把握设计方案与施工能力的匹配问题,认真进行设计方案的安全风险评估,加强施工组织和沿线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确保施工风险可控。要坚持现代工程管理理念,择优选择项目管理团队和施工队伍,抓好项目法人、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三个关键人”,确保项目管理和施工队伍专业化,有序推进施工标准化活动。要认真学习借鉴港珠澳大桥管理经验,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努力建设安全可靠、生态环保的“阳光工程”,向香港同胞和灾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绵茂公路是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最艰巨的工程之一,沿线穿越龙门山等四条断裂带,堰塞湖、地质灾害多发,地质地形和水文条件复杂,桥隧占比高达68%。该项目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出资20亿元进行援建,全长56公里,一期工程绵竹段于2009年9月开始施工,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施工中断,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了重新调整。目前,调整后的方案已获批,即将进入施工阶段。绵茂公路建成通车后可彻底解决德阳、阿坝两地“相邻不相通”的困境,是阿坝州通往川北、川中平原的重要通道,也可大幅缩短成都至九寨沟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