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旅游 >
西湖“承诺免费开放”给不理性申遗者泼冷水--中国年鉴
毕晓哲
6月24日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XiHu]文化景观”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来自杭州市的消息称,申遗成功[ChengGong]后的西湖[XiHu]将坚持“六个不”。其中最让公众欣慰的是“六个一”中列为第一的“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自2002年开始,杭州实行“西湖[XiHu]免费[MianFei]开放”,迄今已免费[MianFei]开放的公园景点共130余处,是中国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今后,杭州将继续坚持“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坚持“免费[MianFei]开放西湖[XiHu]”不改变,使西湖[XiHu]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公园。(6月25日新华网)
在巨大的荣誉面前,杭州市表现的如此理智和冷静,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承诺“还湖于民”、继续免费[MianFei]开放西湖[XiHu],这是政府亲民的标志,也是世界遗产本质上属于社会公众和公共属性的高度体现。
继续坚持免费[MianFei]开放西湖[XiHu],对于每一个旅游者和当地公众而言,是一桩实实在在的好处,但笔者以为,此举对于其它地方[DiFang]想继续走申遗之路的众多景区和文化遗产是一个“提醒”。我国一些地方[DiFang]为了申遗不惜投入血本、耗费巨资,甚至是“寅吃卯粮”式的申遗方式屡见不鲜。2007年,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荔波县申请“世界自然遗产”,据媒体披露:其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为了申遗,举债高达2亿元。(据2010年12月7日《中国经济周刊》)去年8月2日,在巴西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虽然成功[ChengGong]但代价极为沉重,在“申遗”所付出的10亿元中,贫困县湖南新宁县承担了4.5亿元。
一些地方[DiFang]申遗的目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希冀申遗之后能获得巨大经济收益,也大多认为申遗成功[ChengGong]后将“一夜翻身”。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景区票费的高涨会弥补其先期的借贷和投资,这才是一些地方[DiFang]不惜耗费巨资、大量借贷也要申遗的真正目的。殊不知一旦申遗成功[ChengGong]之后地方[DiFang]政府面临的保护任务会更重,财政资金投入的会更多。以已获申遗成功[ChengGong]的新宁县崀山为例,其目前一年的旅游总收入不过450万元,“申遗”成功[ChengGong]以后,光每年的景区维护,至少需要上千万元。下一步持续的交通、道路等硬件设施建设,人员培训、服务方式等软实力的提升,以及即将进行的国家5A级景区申报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再加上政府提前以财政担保支出的1.55亿元贷款,除了本金之外还有巨额的利息,这样的沉重包袱靠贫困县的财政是根本不可能支撑的。如果也像杭州市那样承诺“还湖于民”、继续免费[MianFei],这简直对一些地方[DiFang]而言就完全是一个“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了。
因此,杭州市在申遗成功[ChengGong]后做出的的“六个一”,尤其是不搞房地产开发、还湖于民、西湖[XiHu]继续免费[MianFei]的承诺,对于一些地方[DiFang]的“急功的利”的申遗思路是一个“提醒”。申遗成功[ChengGong]后承诺“免费[MianFei]”,看似简单但意义深远,对于民生是件好事,对于其它一些想继续通过申遗而“捞钱”的地方[DiFang]官员,无疑是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申遗成功[ChengGong]后继续免费[MianFei]开放西湖[XiHu],是一个全新的申遗成功[ChengGong]后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景区的模式,这个“模式”的门槛无疑又是比较高的,对于不理性申遗的地方[DiFang]也是一个“倒逼”,一定会让部分“急功的利”拍脑袋申遗的地方[DiFang]多一份“理性”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