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历史珍闻 >
寻找许继慎烈士的遗孤--国家年鉴(5)
辨 认
在许继慎的故乡——安徽六安[LiuAn]的一些干部和他的亲戚族侄中,对于许继慎是否真有这么一个嫡子也持有怀疑态度。为了防止冒名顶替、沽名钓誉的事发生,对于认定许民庆是许继慎之子一事当然得持慎重态度。
我认真分析了各种资料和文件,认为谭自昌的来信[LaiXin]回忆谭冠玉、许民庆母子情况[QingKuang],与胡允恭、王逸常等回忆是一致的。我的这个判断不仅为胡允恭、谭自昌、王逸常等回忆所证明,也得到了李义(谭自昌夫人)等人的证明。
作为抚养过许民庆的二舅母,李义在1982年《我对许民庆父母的一些回忆录》中说:
“许民庆的母亲谭冠玉(又名谭贯如)是我的姑子,即谭自昌的妹妹。许民庆的父亲许继慎,我曾见过一面。当时是1928年冬,我往南京途中路经上海,留宿于一位老师刘志光之家,适值许继慎及谭冠玉住在刘志光老师楼下。当时,我已和谭自昌订婚,谭冠玉是我未来的姑子,因此和她有所过从。因此,我才认识许继慎君。许君个子高大,面带笑容,对人诚恳,依我爱人谭自昌所说,我早知他是一位共产党的高级军官。我知道许君和谭冠玉邂逅于广州[GuangZhou]市的图强医院。当时,谭冠玉是该院的护士,而许君则是来诊病者,他们[TaMen]一见钟情,即订终身。不久,离开广州[GuangZhou]往汕头。此后,他们[TaMen]行踪如何,我无所知。
4年后(1932年),我和谭自昌结婚。我们婚后约半年,谭冠玉从上海来信[LaiXin],请求我们照顾他的儿子许民庆。当时许民庆只有几岁大,据她说许继慎离家几年未还,情况[QingKuang]未明,她独自留在上海,无力抚养孩子。此后,许民庆即由谭家兄弟二人谭自昌及谭元昌抚养成人。我家居广州[GuangZhou]岭南大学,谭自昌是该校农科教授,谭元昌是阳江医院院长。在此年间,谭冠玉一直居住在上海。
及至抗战之始,我家迁往粤北乐昌县北乡,以务农为生。不久,民庆和我婆婆亦北上来我家共同生活,自耕自食。当时广州[GuangZhou]已失陷,此时谭冠玉处在极无靠助中,又无从得知我们行踪。在无可奈何之际,她只有北上寻觅许继慎,乞同事周力行君(谐音,我不确知此人姓名之写法—原作者注),盼得一臂之助。抵武汉时,她的旅费几乎用尽,路上又求助无门,故不得不折回向南走,沿途打听我家的消息。穷则通,不期然她忽然想起我们置有菜园在粤北乐昌县,几经艰辛才来到粤北与家人团叙。惜因几年来生活艰困,以致积劳成疾。且病入膏肓,可不久于人世矣!骨肉分离,至此才与儿子许民庆见面。在我家年余,竟因病重不起与世长辞。她临危时呼儿子民庆到她枕边,很吃力地、断断续续地告诉许民庆说:他父亲许继慎是安徽省六安[LiuAn]县人,并嘱他切切记住。
和平后(应为抗战胜利后—本文作者注),我们举家迁返广州[GuangZhou]岭南大学。许民庆亦随着回谭元昌家协助料理事务。不久,他又复到广州[GuangZhou]参加汽车工程训练课,结业后(时已解放了)被派到北方(我忘记什么地方)参加工作[GongZuo]。临别时,他还在我家稍住。送他上车后,一别30年全无音讯,彼此不知情况[QingKuang]。及至最近由我爱人谭自昌登报寻人(未及发许民庆已被找到,故未发。原文作者因不了解情况[QingKuang],故认为登报找人了—本文作者注),才找到他的行踪,知道他的近况。”
李义写于香港
1982年7月4日
此外,许民庆的同学谭育英也来信[LaiXin]为此作证。
1982年底,中共六安[LiuAn]县委组织部给我转来一份江南[JiangNan]厂干部科关于了解许继慎将军生平的公函。我将证明材料经组织部审查盖章后即寄发给了江南[JiangNan]厂。后来,我收到许民庆的来信[LaiXin],说江南[JiangNan]厂党委已承认其为许继慎烈士的后代,并在信中告诉我,他打算于翌年春天回到故乡探亲、扫墓。遗憾的是,当时我因为公务出差,没有和许民庆在老家见到面。
温 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