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历史珍闻 >
日本战俘为战后苏联经济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下) --中国年鉴网(2)
日本[RiBen]战俘[ZhanFu]为苏联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日本[RiBen]战俘[ZhanFu]不仅在苏联的工矿企业劳动,而且还为苏联的一系列城市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比如,阿穆尔河上的共青城,是阿穆尔河下游的河港,距离哈巴罗夫斯克356公里,1932年来自苏联四面八方的共青团员们开始创建这座城市。多年之后,人们才清楚:建设这座城市的不仅有当初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共青团员志愿者们,而且还有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之后被押解到苏联的日本[RiBen]战俘[ZhanFu],也就是说日本[RiBen]战俘[ZhanFu]为这座共青城的建设也付出了自己的劳动。一份统计材料表明:有9000多雇佣人员参加了这座城市的工程建设,此外有 39400名日本[RiBen]战俘[ZhanFu]参与了这座共青城的建设。
同样,日本[RiBen]战俘[ZhanFu]在哈萨克斯坦的城市建设中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第一批日本[RiBen]战俘[ZhanFu]于1946年10月5日抵达哈萨克斯坦,最后一名日本[RiBen]战俘[ZhanFu]在1949年8月离开哈萨克斯坦。在这期间,日本[RiBen]战俘[ZhanFu]建筑了1500多座居民楼和大型工厂。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日本[RiBen]战俘[ZhanFu]居住在潘菲洛夫大街与阿雷奇娜娅大街交会处专门搭建的简易窝棚里,而他们为阿拉木图不仅建筑了一座座居民楼,而且还建筑了科学院大楼、科学家之家大楼、原哈萨克内务部大楼、旧机场,此外他们还建起了阿拉木图重型机器制造厂和电车场,所有这些工程和建筑物至今仍在装扮着阿拉木图。
日本[RiBen]战俘[ZhanFu]参与苏联原子弹工程建设
此外,日本[RiBen]战俘[ZhanFu]还在极其特殊的工作场所工作,俄罗斯学者阿纳托利?斯米尔诺夫披露了相关情况:“战俘[ZhanFu]们在车里雅宾斯克州建筑地下工厂,也就是所谓的车里雅宾斯克―40工程,这个工程是用来制造原子弹的……作为特殊定额人员,战俘[ZhanFu]们无权随便越出工程工地一步,荷枪实弹的苏联士兵严密地监视着他们……1949年7月底,在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之前的一个月里,苏联政府下达了一个指示:参与了与制造原子弹相关的重要特殊工程建设的各类战俘[ZhanFu]和犯人都应成为幽灵……车里雅宾斯克―40工程、阿尔扎马斯―19工程一结束,包括日本[RiBen]战俘[ZhanFu]在内的一大批参与了工程建设的战俘[ZhanFu]就被分别疏散到科雷马等偏僻地区,他们被禁止向别人提起他们是谁,又是怎么来到此地的。由于他们没有任何的书面文件证明材料,所以无法结婚,更无法生育小孩,因为无法登记。而他们的亲人们也不清楚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去了哪里,就仿佛蒸发了似的。后来,经过交涉,尽管给他们开出了证明文件,但是他们无权随便离开当地。”俄罗斯学者谢尔盖?西加切夫也指出:“确实,1949年7月苏联部长会议做出了一个决议,根据这个决议,参与了特殊工程劳动建设的各类战俘[ZhanFu]和犯人不能回家,而是被押送到了科雷马,其目的是为了保守国家机密。在那里,他们确实不是被关押在带有铁刺的铁丝网里,但是他们的身份已经是被流放的雇佣者……此外,很多战俘[ZhanFu]在劳动的过程中遭受了辐射,当时缺乏防护工具。”
“日本[RiBen]战俘[ZhanFu]干活非常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