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历史珍闻 >

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与徐全直不为人知的婚恋--国家史册

  
  《党史纵览》授权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43年,中共[ZhongGong]一大代表陈潭秋在新疆牺牲时,年仅47岁。在47年的人生岁月里,他曾经有过3次婚姻。他的第二任妻子徐全直被国民党[GuoMinDang]杀害时,年仅31岁。陈潭秋与徐全直从相识到相知相爱并结成革命伴侣的这段故事,读来感人至深。

  他曾带着文章在第一位亡妻的坟茔上“哭读”

  1896年1月4日,陈潭秋出生在湖北黄冈县陈策楼村。1912年,陈潭秋考入湖北省立一中,1916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即现在武汉大学)英语部。就在这年,陈潭秋按照母亲的要求,与一位林姓女子结了婚。这位女子是黄州市回龙山林家大湾人,是中共[ZhongGong]早期领导人林育南的堂妹。结婚后,两人的感情融洽,林氏对于丈夫在外求学十分支持,希望丈夫通过读书将来有所作为。陈潭秋在武汉求学,两人见面机会少,每次陈潭秋回家,总是为心爱的妻子带一些她喜欢的东西。相聚后,两人有说不完的话。后来,林氏不幸患上了当时的绝症肺结核,多方求医无效,于1917年冬病逝。陈潭秋十分悲痛。据一大代表、陈潭秋的同乡包惠僧回忆,陈潭秋为悼念亡妻写了不少文章,并带着文章在亡妻的坟茔上“哭读”。

  他的第二位妻子徐全直的身世

  陈潭秋的第二位妻子就是徐全直。1903年2月,徐全直出生在今湖北汉川县杨林区白鱼乡胡家台子村,当时属于湖北沔阳管辖。徐全直共有姐妹4人,兄弟1人,因为她排行老二,家人习惯称她为“二妹子”。她的父亲徐世安,自幼在乡间种田,1906年离开家乡到了武昌,在湖北陆军测绘局当兵。1909年,徐世安把徐全直母女3人接到武昌,住在过街楼一间低矮的平房里,一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家境贫寒,无钱供养孩子上学,徐世安就和几个同事组织了一个家庭教育社,收容无钱上学的子女读书识字,就这样,徐全直成了该社最小的成员。1910年,7岁的徐全直和姐姐徐全德被父亲送进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读书。

  武汉当时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GongZuo]、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发动起义,徐全直的父亲徐世安也加入了共进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世安参加了攻打军械库的战斗。此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阴谋复辟帝制,对此,徐世安极其气愤。于是,他便邀集了一些革命党人,进行秘密的反袁活动。1915年,徐世安被袁世凯扣上了“乱党”的罪名关进了监狱。徐世安入狱后,徐全直的母亲只得靠典卖衣物,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6年,因为生活所迫,徐全直的母亲抛下在女师读书的大女儿,带着另外3个女儿和1个儿子,回到汉川县西江亭傅家台子娘家。徐全直的外婆家是个破落地主,当时徐全直的外祖父和舅父都已经去世了,家里的一切事务都由舅母主持。舅母对徐全直一家的到来显得十分不快,对她们[TaMen]既冷淡又苛刻。1918年,徐全直的二表姐病死,二表姐的未婚夫见徐全直相貌俊秀、聪明伶俐,就依仗着自己地主家庭的权势,对15岁的徐全直逼婚。倔强的徐全直坚决不从,随后只身逃到了武昌,找到了在女师读书的姐姐徐全德。在姐姐的帮助下,她努力补习功课,并于1919年春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女师读书时,伙食费用由学校负担,但学生[XueSheng]要交纳学杂费。为了凑出学杂费,徐全直只得利用课余时间帮人洗衣、缝被、织毛线等。因没有钱买书,徐全直就借别人的书抄着读。艰苦的环境铸造了她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品格。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