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历史珍闻 >
亲侄子追忆胡耀邦:叔叔很清正,也很严厉--国家年鉴
胡德资站在叔叔[ShuShu]胡耀邦故居[GuJi]的堂屋门口浮想联翩。
胡德资夫妇与大儿子全家在一起。墙壁上方挂着祖父祖母、父亲[FuQin]母亲和叔叔[ShuShu]胡耀邦的画像。
“来,在这照张相。”61岁的胡德资站在叔叔[ShuShu]胡耀邦故居[GuJi]的堂屋门口,神情淡定地对记者说。采访一天了,这是老人第一次向记者提出要求。
胡德资,湖南浏阳市中和镇巷坊村农民,是胡耀邦的亲侄子。几十年来,他没有离开过这栋已有160多年历史的祖屋,他也是住在离耀邦故居[GuJi]最近的胡氏亲属。
青山环抱的胡耀邦故居[GuJi]青瓦砖木结构,坐落在巷坊村西岭山脚下,现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胡氏祖屋被湖南省政府确定为胡耀邦故居[GuJi],并进行了修缮,胡德资和哥哥胡德安当年从祖屋搬出,分别另外选址盖房。胡德资一家在距故居[GuJi]百米之外的山脚下的自家责任田里盖起一栋二层小楼,面积约400平方米。“我们[WoMen]人出来了,但心还在老屋[LaoWu]。”胡德资说,“胡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特别是叔叔[ShuShu]胡耀邦在祖屋里度过了少年时代,走上了革命道路。我的父亲[FuQin]母亲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老屋[LaoWu]。”
胡德资回忆第一次见到叔叔[ShuShu]胡耀邦是在1963年冬,那年13岁的他随父亲[FuQin]胡耀福赶到十几里外的文家市去迎接叔叔[ShuShu]回家乡视察。“2月6日,叔叔[ShuShu]还特意在老屋[LaoWu]里过了一夜,和父亲[FuQin]拉了拉家常,以后就再没有回老屋[LaoWu]住过。”胡德资所知道的叔叔[ShuShu]胡耀邦少年时期在老屋[LaoWu]里生活的情景和故事都是听父亲[FuQin]胡耀福讲述的,他至今耳熟能详。长大成人后,他和叔叔[ShuShu]接触的机会增多。“叔叔[ShuShu]很清正,也很严厉。”这是胡德资对叔叔[ShuShu]胡耀邦的一贯印象。1983年,胡德资和妻子叶秋娥被安排到岳阳化工厂工作,叔叔[ShuShu]胡耀邦知道后认为是走后门,搞特殊,予以反对。于是,胡德资和妻子又回到了乡下老家务农。“当年为这事,父亲[FuQin]在北京对叔叔[ShuShu]发了火。但叔叔[ShuShu]是党的总书记,我们[WoMen]这些亲属当然要维护他的威信。”胡德资说,“这几十年,我们[WoMen]一家人习惯了自力更生,很少麻烦叔叔[ShuShu]一家。不过,我们[WoMen]常去北京看望叔叔[ShuShu]、婶婶,每次都带点家乡的冬笋、腊肉、糯米等土特产,他们很高兴。现在婶婶李昭还健在,我和孩子们也常上北京看望她老人家。”
拉开自家后院的侧门,胡德资就能看见山上的故居[GuJi]。当看到四面八方的游客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叔叔[ShuShu]胡耀邦,当不断听到人们念念不忘叔叔[ShuShu]的为人,作为晚辈的胡德资感到欣慰自豪。
年轻时,胡德资一直在村里干农活,后来到湖北等地做过烟花鞭炮生意。这几年,胡德资身体不大好,已不种地了,他将家里的3亩水稻田转让给乡亲耕种。胡德资和妻子叶秋娥曾在自家楼下开过几年“胡家饭店”,今年春节前也歇业了。他说“太费神,也赚不了多少钱。”目前,胡德资每天在家照看孙子孙女,听听湖南花鼓戏,有时也和乡亲们打打牌。(胡铁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