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历史珍闻 >
项英、周子昆遇难经过--中国年鉴网
我的父亲黄诚,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人。1923年出生在穷苦农家,1937年“七七事变[ShiBian]”后参加新四军[XinSiJun]。1939年任新四军[XinSiJun]副参谋长周子昆同志的警卫员。父亲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皖南[WanNan]事变[ShiBian]”,见证了项英、周子昆等军首长[ShouChang]遇难的前后经过,自己也身负重伤,伤愈后留在皖南[WanNan],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九年游击战,直至皖南[WanNan]全境解放。
在家里,父亲曾多次给我讲过他在皖南[WanNan]事变[ShiBian]前后的经历。
黄诚在老家原名叫黄丕日,到周子昆身边后,周子昆建议改名为“诚”,同时告诉他“诚”的意思就是要对党、对革命忠诚,为人做事要诚实。
黄诚刚参军时没有文化,连自己的姓名都不知道写,是周子昆在百忙中抽空教他识字,并且也会像给教导总队的学员上课一样布置功课,讲文化知识和革命的道理。
皖南[WanNan]事变[ShiBian]发生后,周子昆指挥若定,与项英副军长等人察看地形,研究突围路线,与叶挺军长一起调动部队反击敌军,从1月6日至13日,一直在军部坚守,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敌军的进攻。13日晚上军部被冲散,他还带着警卫员黄诚等几个警卫班的战士[ZhanShi],掩护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等人先撤离,自己最后在黄诚的保护下撤出了石井坑。
第二天,两人躲在一个[YiGe]荆棘窝里,任凭搜山的敌人在外面狂喊乱叫,黄诚手提驳壳枪守在周子昆前面。直到天黑,两人才爬出来活动一下身体。黄诚搀扶着首长[ShouChang],走几步歇一下,在山上到处找吃的,好不容易找到一块已收割完的玉米地,在玉米秆上掰下一些玉米芯子充饥,浑身才有了些力气。
整整三天三夜,黄诚与周子昆白天隐蔽在荆棘蓬中,躲避着敌人不间断的搜山,晚上则出来找玉米芯子充饥,天寒地冻,俩人互相拥抱取暖,抵御饥饿和寒冷。作为警卫人员,黄诚心中焦急万分,为保护好首长[ShouChang],彻夜难眠,两眼熬得布满血丝,却不知何时才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周子昆看在眼里,不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鼓励黄诚。
第四天夜里,周子昆、黄诚两人转移到一个[YiGe]大茅草荆棘窝时,与项英副军长等十几个战友[ZhanYou]意外重逢会合。此后,项英、周子昆两位军首长[ShouChang]在大山深处隐蔽的日子里,黄诚一直警卫在他俩身边寸步不离,亲眼看到了两位军首长[ShouChang]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1941年3月13日,项英、周子昆隐蔽在一个[YiGe]叫蜜蜂洞的地方。这天晚上,天空突然下起了夹杂着冰雹的大雨,蜜蜂洞里寒气逼人。两位军首长[ShouChang]在洞中的岩石板地上用石头画了个棋盘下棋,心态平和,镇定自若。黄诚说:“天太晚了,首长[ShouChang]休息吧。”周子昆边下棋边回答:“黄诚,你先睡吧。”黄诚靠着洞里面头枕着驳壳枪先睡下了。
黄诚多次回忆叙述过洞中细节,那是一个[YiGe]极其隐蔽的小山洞,坐落在半山腰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下则由李志高、刘奎等几十名新四军[XinSiJun]干部、战士[ZhanShi]严密守卫,相对比较安全。天然岩石形成的洞口不大,洞内中间岩石平坦,稍微向上凸起,整个山洞最高处约两米,靠里面石壁则斜下去,伸不直腰,可容纳四至五人躺下休息。洞中最里面石壁上一直渗漏滴水,地下也很潮湿,非常阴冷,故黄诚一直睡在里面,洞口则由项英的副官刘厚总把关值守,当晚四人睡的位置由里到外是黄诚、周子昆、项英、刘厚总。
当天深夜,刘厚总趁洞中三人熟睡之际,一手拿枪,一手举火,残忍地对着项英、周子昆、黄诚连开数枪,自认为已将三人打死,搜刮了两位军首长[ShouChang]随身财物,骗过山下警卫的几十名战士[ZhanShi]逃跑了。黄诚多次回忆这惨痛的经过,悲愤沉痛。刘厚总的第一枪打在他脖颈处,当时头部一麻,他下意识地右手抬起摸头下的枪,又是一声枪响,右手便抬不起来,人就昏迷了。
当刘奎等人哭喊着把他从血泊中救醒时,黄诚身负重伤但还能说话,颈脖被子弹打穿,血流不止,右手臂中一枪,子弹头还在里面,浑身动弹不得。当得知刘厚总叛变已打死项英、周子昆首长[ShouChang]时,黄诚禁不住泪流满面,万分悲愤,又想到自己伤重无法自救,在这种险恶环境里一定会连累战友[ZhanYou],于是他用微弱的声音对刘奎说:“我没保护好首长[ShouChang],首长[ShouChang]牺牲了,我伤重成这样,怕是不行了,你补我一枪,让我跟首长[ShouChang]走吧。”刘奎擦着眼泪,抱着黄诚的头说:“黄诚,你不要这样想,有我们在,就有你在,你要活着,为首长[ShouChang]报仇。”
刘奎安慰好黄诚,又与战友[ZhanYou]们一道将项英、周子昆两位首长[ShouChang]的遗体抬到离洞口近百米的一个[YiGe]山坳处掩埋,留下记号。刘奎对战友[ZhanYou]们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再回来认取。掩埋好首长[ShouChang],刘奎就背着重伤昏迷的黄诚,和战友[ZhanYou]们一道撤离了蜜蜂洞。
首长[ShouChang]牺牲了,黄诚又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敌人在叛徒的带领下肯定会来搜山。首先要把黄诚抢救安顿好,才能腾出空来对付叛徒和国民党。这时刘奎想起一个[YiGe]叫徐老三[LaoSan]的人。
1941年3月14日,也就是项英、周子昆牺牲的当天,刘奎带着几名新四军[XinSiJun]战士[ZhanShi],背着黄诚来到离蜜蜂洞20多里濂坑村徐老三[LaoSan]家中。
徐老三[LaoSan]名叫徐承山,以种菜、烧炭为生,徐老三[LaoSan]一家都对新四军[XinSiJun]留有极好的印象。皖南[WanNan]事变[ShiBian]后,徐老三[LaoSan]因主动帮助新四军[XinSiJun]受伤的战士[ZhanShi]而和刘奎认识。刘奎认为,黄诚受这么重的伤,不是一两天可以治好的,只有徐老三[LaoSan]这样的老百姓家才靠得住。
徐老三[LaoSan]一看已经奄奄一息、浑身是伤的黄诚,不禁大吃一惊,忙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出于保密,刘奎告诉徐老三[LaoSan],这是我们新四军[XinSiJun]的战士[ZhanShi],叫黄诚,才17岁,作战勇敢,因手枪走火身中两枪,生命垂危。刘奎望着徐老三[LaoSan]说:“徐老三[LaoSan],我们还要到别处打仗,不能把他带着,就把他放在你家养伤吧,伤好后,我们一定来接他走。”徐老三[LaoSan]说:“老刘,你放心,只要有我徐老三[LaoSan]在,就有黄诚在。”刘奎热切地紧握徐老三[LaoSan]的手说:“徐老三[LaoSan],你是我最相信的人了,放在你家里,我才放心啊。”临走时,刘奎又满含热泪对黄诚说:“黄诚,我们要走了,你在这里好好养伤,伤好了,我一定来接你回部队。”黄诚伤痛剧烈不能说话,看着战友[ZhanYou]辞别,两行热泪顺着眼角滚出。
黄诚虽然安置在徐老三[LaoSan]家养伤,为了确保安全,徐老三[LaoSan]冒着生命危险在自家屋后50多米远的古坟山上,抢盖了一间隐蔽性很强的低矮草棚,将黄诚背到草棚里养伤。
黄诚伤势很重,脖子肿得像小木桶,嘴都张不开,一口饭也不能吃,右手臂枪伤处弹头嵌在里面,已经发炎化脓。徐老三[LaoSan]把家里的鸡蛋拿出来给他增加营养,炖老母鸡汤给他补身子。七八岁的小女儿徐玉英则每天提着小篮子假装去后山玩,机警地去给黄诚送饭,并带去他要换洗的衣服。为了预防不测,也为了消除黄诚身居大山的孤独感,一到夜晚,徐老三[LaoSan]就叫儿子徐志龙去陪他做伴。
开始几天,黄诚右胳膊由于弹头未取出,伤口不断发炎,每天疼痛难忍。如果子弹不及时取出来,继续感染会危及生命。
徐老三[LaoSan]找到当地会跌打损伤的医生徐天佑。徐天佑是中共地下党员,家里也隐藏了一位姓殷的新四军[XinSiJun]突围战士[ZhanShi],而且是新四军[XinSiJun]懂得医术的医生。徐老三[LaoSan]趁着夜色,把两人接来为黄诚治伤。两人见黄诚胳膊伤口已经糜烂,说不能再拖延了,需要马上动手术剜出子弹。当时没有手术工具,更没有麻醉药品,也不便将黄诚挪移到别处医治,他俩当即决定用剃头刀来做手术。徐老三[LaoSan]夫妇在一旁烧开水,给剃头刀消毒。手术中,徐天佑用剃刀头划开黄诚的右胳膊,挤出了一大盆脓血,黄诚痛得牙齿咬得咯咯响,大汗淋漓。徐老三[LaoSan]把他的双腿紧紧抱住,免得影响手术。数小时剜取,血流满地,黄诚已痛得昏了过去,因没有手术医疗器具,子弹头又入体较深,还是没能取出。
过了数日,徐老三[LaoSan]在给黄诚剪头时,他的伤口处又淌出一股脓血,徐老三[LaoSan]轻轻一挤,那子弹头竟顺着脓血一起淌出来了。徐老三[LaoSan]一家人马上围聚过来看子弹头,全家人都为黄诚感到高兴。
此后,在徐家人的精心照料下,黄诚伤势一天天好转,洞穿脖颈的两处枪伤也好多了,右手也能动弹了,慢慢地自己能下地走动了。
黄诚在徐老三[LaoSan]家养伤43天,每日每夜都在盼望着刘奎和战友[ZhanYou]来接他回部队,在第43天终于等到了刘奎。
刘奎告诉黄诚,组织上已作决定,其他的战友[ZhanYou]全部过江去找部队了,只留下他一个[YiGe]人坚守皖南[WanNan]。他决定先联系在老百姓家养伤的黄诚和李建春,建立游击队,再与当地的地下党支部取得联系,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刘奎在皖南[WanNan]事变[ShiBian]中有三个功绩值得传颂,一是在皖南[WanNan]事变[ShiBian]中机智灵活,直接指挥20多名战士[ZhanShi]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二是亲手掩埋了项英、袁国平、周子昆三位军首长[ShouChang]的遗体,解放后奉中央军委的指示亲自带人找到三位烈士的遗骸,护送至南京,葬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三是组建皖南[WanNan]游击队,从最初的三人游击队发展到解放前夕近万人的皖南[WanNan]沿江总队,建立和扩大了皖南[WanNan]革命根据地,加快了皖南[WanNan]人民解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