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历史珍闻 >
梁漱溟谈延安之行--中国年鉴网
1938年初和1946年春天,梁漱溟曾两到延安[YanAn],会晤了许多中共领导人。今年2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梁漱溟所著《我与中国民主同盟——为团结抗敌和平建国而奔走》一书,当中多篇文字提及这两次延安[YanAn]之行。不仅有对时局的评析,还记录了一些观感。
1938年1月5日,梁漱溟和两名随行人员从西安乘军用卡车启程去延安[YanAn],从他后来的忆述看,路上并不太顺当:“路是军用公路,一切宽度、坡度、转弯角度,均不合于公路规矩。而自西安往北,愈走愈高,缺乏桥梁涵洞,车行危险而且费事。”
尽管陕北的生活[ShengHuo]状况极其艰苦,但梁漱溟还是呼吸到了迥异于国统区的新鲜空气。他说:“在极苦的物质环境中,那里的气象确是活跃,精神确是发扬。政府、党部、机关、学校[XueXiao]都是散在城外四郊,傍山掘洞穴以成。满街满谷,除乡下人外,男男女女皆穿制服的,稀见长袍与洋装。人都很忙!无悠闲雅静之意。军队皆开赴前方,只有些保安队。所见那些穿制服的人,多数为学生[XueSheng]。”
梁漱溟这趟延安[YanAn]之行,连来带去一共20天。他参观考察了边区的党政机关、学校[XueXiao]、乡村。延安[YanAn]的几所学校[XueXiao]——抗大、陕公、马列学院、鲁艺、机械学校[XueXiao]等校的办学模式给梁漱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后来回忆:“(这些学校[XueXiao])花样新鲜,趣味丰富。内容组织、课程科目、教学方法、生活[ShengHuo]上各种安排,值得欣赏之点甚多……事实上证明,他们是成功的。因为许多学生[XueSheng]来自北平、天津、上海、南洋等处。现在的起居饮食,比了从前不知苦多少倍,而求学兴趣转胜,一般身体并不见差,不是成功吗?”对于“比了从前不知苦多少倍”这句话,曾长年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的梁漱溟还特意加了一段注释:“吃饭总是小米饭,没有[MeiYou]掉换。菜只一样,萝卜汤,有点盐,没有[MeiYou]油,滋养二字,不能谈。睡在窑洞内,空气光线皆不足,而且潮湿。又是人与人挤拢在一起,铺位分不开,跳蚤虱子纵横,无法清除。最苦不堪的,是早起没有[MeiYou]洗脸水,因为担水上山来不易,水都冻冰,要柴来烧,而柴是贵的。所以一盆水,第一个人洗过,第二人洗,第二人洗过,第三人洗,第三人洗过,第四人洗,如此,洗到七八个人才算完。这种情形,卫生二字向谁讲?我留延安[YanAn]半月以上,随我去的邹君参加到他们学生[XueSheng]队中,故知之详且确,没有[MeiYou]虚假。奇怪的是身体并不见差(面色不见黄瘦难看),兴趣都很好。这不是一种成功吗?”
对于延安[YanAn]的社会风气,梁漱溟也以赞叹的口气写道:“一般看去,各项人等,生活[ShengHuo]水准都差不多。没有[MeiYou]享受优厚的人,是一种好的风气。人人喜欢研究,喜欢学习,不仅学生[XueSheng]。或者说人人都像学生[XueSheng]。这又是一种好风气。爱唱歌,爱开会,亦是他们一种的风气。天色微明,从被窝中坐起,便口中哼啊抑扬,此唱彼和,仿佛一切劳苦都由此而忘却!人与人之间情趣增加,精神上互为感召流涌。”
在陕甘宁边区,梁漱溟一行受到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的接待。谈到农民运动时,郭洪涛告诉梁漱溟,农会从前是不许地主、富农参加的,现在都许可参加。此外,延安[YanAn]城内从前只有市民会,没有[MeiYou]商会,现在亦照外面一样有商会组织。“总起来说,民众团体以前是阶级性的组织,现在是全民性的了。一面其运动亦改变以救国为号召,一致对外,不再向于内部作阶级斗争。——这是一种转变。”
梁漱溟在延安[YanAn]待了半个多月,见到不少中共领导人,他回忆说:“在延安[YanAn]谈话[TanHua]最多的是和毛泽东[MaoZeDong]先生,前后共谈八次。有两次不重要,一是他设宴招待的一次,又一次是临走之前,他来送行。其余六次,每次时间多半很长,至少亦两个钟头。最长者,就是通宵达旦。——这样有两次。因为毛先生夜里不睡觉,而白天睡。谈话[TanHua]多从晚饭后开始,不知不觉到天明。”
毛泽东[MaoZeDong]与梁漱溟曾同时期供职北大,梁当年去看北大教授杨昌济时,曾与住在杨家的毛泽东[MaoZeDong]碰过面,算是有旧。毛泽东[MaoZeDong]与梁漱溟在延安[YanAn]谈话[TanHua]的内容,很多著述都披露过。梁漱溟则在回忆中以很细致的观察,写了一些对毛泽东[MaoZeDong]的直感:“此番会晤,在我印象上甚好。古时诸葛公称关美髯曰逸群绝伦,我今亦有此叹。他不落俗套,没有[MeiYou]矫饰,从容、自然而亲切。彼此虽有争辩,而心里没有[MeiYou]不舒服之感。大致每次都可以让你很舒服的回去。”“他于听你谈话[TanHua]时,喜用笔随手记录。秃笔粗墨,在大纸上横行写来如飞。我一边谈,他一边写。我谈完,他便手指所记要点,一条一条答复。条理清楚,句句到题。我将我的一两种小册子,和四十万言的一部《乡村建设理论》都赠他,请他指教。隔一天见面时,他取出一沓纸来,纸上已将我书内要点,或他认为好的地方,皆摘录排列,井井有条。这都是可佩服之处。”梁漱溟还对毛泽东[MaoZeDong]的生活[ShengHuo]习惯和健康状况表示出一种担忧:“从旁看他的生活[ShengHuo]起居,看他的身体,不免使人替他担心。夜间不睡是其一例。还有嗜烟嗜酒,亦太过。谈话[TanHua]时,他为你斟茶,而自酌酒。酒是白酒,亦用不着菜肴。烟亦恒不离手。”毛泽东[MaoZeDong]与梁漱溟同岁,生活[ShengHuo]习性却截然不同。梁烟酒不沾,荤腥不近,生活[ShengHuo]有规律,因而就直观而言,替违反健康生活[ShengHuo]准则的毛泽东[MaoZeDong]担心,也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