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历史珍闻 >
朱德 毛泽东延安种菜记--中国年鉴
1939年,大生产[ShengChan]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展开。
当时,边区政府成立了生产[ShengChan]委员会,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产[ShengChan]。在延安,党政军学各界人士都被动员起来,数万人投入到大生产[ShengChan]运动中,掀起了“人人动手”的大生产[ShengChan]热潮。
一时间,延安的沟沟岔岔都是锄头的碰击声、人畜的嘈杂声,每个机关、每个部队、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生产[ShengChan]计划、生产[ShengChan]任务。“到生产[ShengChan]战线上去”,“我们要做劳动的先锋”,“我们要做劳动的英雄”成为当时大家的誓言。
作为党政军负责人的毛泽东[MaoZeDong],不仅是大生产[ShengChan]运动的倡导者,而且也是实践者。
大生产[ShengChan]运动一开始,毛泽东[MaoZeDong]就向大家发出了“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一面生产[ShengChan]”的号召。他在窑洞门前选了一块空地,自己动手开荒种地。众所周知,自长征以来,毛泽东[MaoZeDong]喜欢在夜间办公,一直到次日凌晨。因此,一大早,延安城和周围的窑洞还在沉睡中,劳累了一夜的毛泽东[MaoZeDong]在未睡觉之前,就扛着镢头出来开荒了。干一会儿后,他才回窑洞休息。办公一阵,又出去挖地。
警卫员、勤务员一见毛泽东[MaoZeDong]下地,急忙回到窑洞里,拿起锄头跟上去,和毛泽东[MaoZeDong]一起挖。毛泽东[MaoZeDong]立刻阻止说:“你们有你们的生产[ShengChan]计划,我有我的生产[ShengChan]任务,就这点地,你们都挖了,我没有挖的了。”
大家一边笑,一边挖。毛泽东[MaoZeDong]满脸淌着汗水,衬衫都被浸湿了,还是不肯放下锄头。手握锄头,毛泽东[MaoZeDong]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他六岁时就开始学着干轻微的体力活;13岁时,家里缺少劳动力,父亲让他停了学,翻田、锄草,什么活儿都干。他锄草特别认真,别人的田只锄两遍,他的田却总要锄上三遍,有时根本不管遍数,见了草就锄。结果,他种的庄稼总是比人家的好。
毛泽东[MaoZeDong]这位种地能手现在又派上了用场。挖了不多久,他根据小时候种田的经验,认为有一亩地,挖得差不多了。叫人来一量,果然一亩地。
地挖好了,毛泽东[MaoZeDong]和警卫员们在地里垒起了个小水坝,用来引水浇地。几天后,毛泽东[MaoZeDong]的地里就种上了洋芋,栽上了茄子、西红柿以及他最爱吃的辣椒。
菜种好了,毛泽东[MaoZeDong]站起身,拍拍手,乐呵呵地把警卫员及临时来帮忙的警卫排其他战士叫过来。
“来吸烟,来吸烟。”毛泽东[MaoZeDong]逐一给战士敬烟,然后关心地问,“你们天一明就上山生产[ShengChan],夜晚还要放哨,很辛苦吧?”
大家争着回答说:“我们青年人,都是庄稼汉出身,不觉得辛苦。”
毛泽东[MaoZeDong]细细地问着:“你们警卫排订了生产[ShengChan]计划没有?除了开荒种谷子、糜子之外,是否还种菜、养猪、打柴、烧炭呀?”
排长回答说:“根据大队部(中央教导大队)的指示订了计划,养猪、打柴、烧炭,我们去年就这样干了。”
毛泽东[MaoZeDong]接着说:“耕田种地也要讲究技术,深耕细作,多犁地、多除草、多上粪才行。老百姓不是说‘一籽下地,万籽归仓’吗,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一齐回答:“对,一点也没有错!”
毛泽东[MaoZeDong]接着问:“你们谁会种菜?”
排长指着一位班长说:“他是延安县的人,在家就种过菜。”
毛泽东[MaoZeDong]笑着说:“那很好,我就拜你做师傅。西红柿我还不会种,你教教我好吗?”
那位班长脸色忽然变得通红,低着头,羞羞答答地笑着对毛泽东[MaoZeDong]说:“务菜我是务过,但务得不好。”
毛泽东[MaoZeDong]笑着说:“经验不多不要紧,我们大家一齐来研究研究吧!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呀!”
一场春雨过后,毛泽东[MaoZeDong]的那块地里的菜齐刷刷地出了苗,谁看了都夸奖。村里的人从地边经过,都要好好看看周围,怕有猪呀、鸡呀的把毛泽东[MaoZeDong]的这块苗给毁了。
第二年,毛泽东[MaoZeDong]请来杨家岭的老乡当顾问,他一有空便到菜地里施肥、浇水、锄草,不久,地里便有了黄瓜、白菜和丝瓜。最让毛泽东[MaoZeDong]感到高兴的,是地里种出了他最喜爱的红辣椒,吃着自己种的红辣椒,心里特别舒坦。除了供自己吃外,他还经常拿这些劳动果实来招待客人,或送给周围的同志。
毛泽东[MaoZeDong]种菜虽也算行家里手,但与朱德[ZhuDe]相比,还逊色一筹。
抗日战争初期,朱德[ZhuDe]一直在前线指挥八路军抗击敌人,1940年5月才回到延安。一到延安,他和陕甘宁边区的军民一样,面对着严峻的经济困难,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到了经济工作上。1941年5月,朱德[ZhuDe]在王震的陪同下到南泥湾视察。视察中,他勉励在南泥湾开荒的三五九旅的干部战士们一定要做群众的模范,一定要把生产[ShengChan]运动搞起来,要用自己的双手,做到生产[ShengChan]自给,丰衣足食。他还经常深入工厂、田间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指导生产[ShengChan]。
不仅如此,朱德[ZhuDe]自己也身体力行,处处以身作则。他纺的毛线质量很好,还和身边几个勤务员一起组成生产[ShengChan]小组,在王家坪开垦了三亩菜地,在里面种上了白菜、冬瓜、土豆、南瓜等各种蔬菜,就像一个“蔬菜王国”。几位勤务员年纪很轻,没有种过菜,而朱德[ZhuDe]却是个种菜能手。就像指挥作战一样,他种菜也很有一套。他手把手地教他们掏地、点籽、浇水,每道程序都有条不紊。为了积肥,他还大清早就带头出去拾粪,而这时毛泽东[MaoZeDong]才刚刚睡下。
因为朱德[ZhuDe]有着丰富的农业知识,所以他种的菜质量好,产量高,品种又多,他的菜园成了边区的样板,经常有人参观。
朱德[ZhuDe]带头种菜,在干部、群众中影响很大。大家认为他领导全军进行作战、生产[ShengChan]与训练,工作十分繁忙,每天还要批阅文件、考虑问题、参加会议、接待来访者等等,很少有空闲的时间,加之他年近花甲,因此,部队中、机关中、老百姓中,集体、个人纷纷来信恳求替他代耕,以便他能保重身体,在生产[ShengChan]的时间内稍稍休息一下,但总司令总是婉言谢绝。他说他的生产[ShengChan]任务自己可以完成,生产[ShengChan]虽然要花费劳动力,但也是一件最快乐的事,这对整个革命,对他自己的身体都有好处。按照他的计划,生产[ShengChan]任务的完成是有保证的。
总司令在生产[ShengChan]中的这种模范作用,成了推动生产[ShengChan]运动、建立革命大家庭的一个巨大的力量,这个力量鼓舞着大家去创造
奇迹。有些不积极生产[ShengChan],游手好闲的后进战士,也被朱德[ZhuDe]的精神所感动而有了转变。
1943年11月底,陕甘宁边区召开劳动英雄大会,举办边区生产[ShengChan]展览会。会上,朱德[ZhuDe]展出了他亲手种出的一个大冬瓜,大家看后都称赞不已。有一个干部当场写了一首诗:
工余种菜又栽花,
统帅勤劳天下夸;
愿把此风扬四海,
逢人先说大冬瓜。
延安县劳动英雄杨步浩在会上听说朱总司令工作这么繁忙,还要每年生产[ShengChan]三石细粮交给公家,表示愿为朱总司令代耕一石,使他有更多时间处理大事。第二年6月,他给朱德[ZhuDe]送来了为他代耕的一石新麦。朱德[ZhuDe]热情地留杨步浩吃饭,并亲自带他去参观自己经营的菜园。第二天杨步浩回去时,朱德[ZhuDe]又送给他一口袋自己种的西红柿。
(供稿:省委党史研究室)
(2011年1期)
(《当代陕西》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