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刘华清:1970年曾组织航母论证并上报工程方案--中国年鉴
《刘华清回忆录》写道:
航空母舰[HangKongMuJian]的应用,是20世纪舰艇发展[FaZhan]的伟大成就。我国对航母[HangMu]作过可行性研究,我也为此做了一些工作。
早在1970年,就根据上级指示,组织过航空母舰[HangKongMuJian]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方案。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主人安排我们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HangKongMuJian]。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空母舰[HangKongMuJian]。上舰后,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可以说,正是航空母舰[HangKongMuJian]的出现,把海战的模式从平面推向了立体,实现了真正的超视距战斗。自它问世以来的80多年间,几经波折,最终发展[FaZhan]成为今天这种战机结合、攻守兼备、机动灵活、坚固难损和高技术密集的多球形攻防体系。今天,它不仅是一个强有力的战术武器单元,是海上作战体系的核心,也是一个能抛核弹的战略威慑力量。在世人眼里,它被视为综合国力的象征。它的存在与发展[FaZhan],也是各国军事战略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1982年,我当了海军[HaiJun]司令员,航空母舰[HangKongMuJian]在我心头的分量,自然大不相同了。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形势发展[FaZhan],我们面临的海上威胁和过去大不相同,要对付具有远战能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军[HaiJun]的实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我们的海防边疆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海上发生战事,有时只能望洋兴叹。发展[FaZhan]航空母舰[HangKongMuJian],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可是很遗憾,当时国家经济力量不行。1984年初,在第一届海军[HaiJun]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我讲过:海军[HaiJun]想造航母[HangMu]也有不短时间了,现在国力不行,看来要等一段时间。两年后,我又一次提到:航母[HangMu]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HangMu]总要考虑。1986年11月,我主持召开海军[HaiJun]发展[FaZhan]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军内外领导和著名专家。不少同志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及收复南沙、台湾回归等战略任务的需求出发,建议海军[HaiJun]发展[FaZhan]航母[HangMu]。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1987年1月,召开海军[HaiJun]装备技术工作会议,我又提到,要把航空母舰[HangKongMuJian]搞得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要很好地研究和论证。现在,各国都在注意发展[FaZhan]航空母舰[HangKongMuJian],无论是攻击性的或垂直短距其间的,都是为了解决防空和海上攻击问题,都在注意发展[FaZhan]。因此,我要求早论证,早点把这个问题研究透。
我们搞航空母舰[HangKongMuJian],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还有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显然,海军[HaiJun]有了航空母舰[HangKongMuJian],海军[HaiJun]的质量就会发生大变化,海军[HaiJun]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1987年3月31日,我向总部机关汇报了关于海军[HaiJun]装备规划中的两大问题:一是航母[HangMu]、一是核潜艇。这两个问题涉及到海军[HaiJun]核心力量的建设,是关键性问题。从长远看,对国防建设是有利的:这亮相装备不仅为了战时,平时也是威慑力量。
我们设想,对航母[HangMu]的发展[FaZhan],“七五”开始论证,“八五”搞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